演技綜藝熱,泛選秀“避風港”能否成就演員快車道?

文丨沐漁

2018臨近尾聲,幾大平臺之間的較量也終於告一段落,各家都在為如何打好2019開年的第一槍養精蓄銳,整個綜藝市場一時難見針尖對麥芒的激烈競爭,而更像是大戰前夕緊繃的軍備狀態,彼此試探、暗流湧動。

演技綜藝熱,泛選秀“避風港”能否成就演員快車道?

上週末,今年最後一場重頭戲《演員的品格》壓軸登場,然而這檔定位年輕演員品訓真人秀的節目,前有《我就是演員》的珠玉,後有《聲臨其境2》《全憑演技》《閃光吧,演技派》等同樣聚焦演員專業領域節目的圍攻,處境並不十分樂觀。

2019,會是演技類綜藝爆發的一年嗎?

演技綜藝熱,泛選秀“避風港”能否成就演員快車道?

業內寒冬,演技類節目喜迎春?

在即將過去的2018年中,文娛行業動盪不安,整頓天價片酬、關閉前臺播放量、嚴查收視率造假、禁止追星炒星等等,而在這些大事件的背後都釋放出了一個信號,那便是:唯流量至上的時代結束,業內呼喚有實力、有演技的藝人迴歸熒屏。

不僅是在政策層面,用戶層面亦表現出了對流量明星的疲倦,多檔大IP+高投入+流量明星的作品接連遭遇撲街,而《鎮魂》《延禧攻略》《悍城》等小成本黑馬的突出重圍無疑反應了用戶對好內容、好演員的呼聲之強烈。

演技綜藝熱,泛選秀“避風港”能否成就演員快車道?

在這樣的大環境下,聚焦演員行業、演技競技的綜藝節目也逐漸在市場上風靡開來。從《演員的誕生》《聲臨其境》到《我就是演員》,2018年與演員這一職業相關的節目都獲得了良好的市場反響。

而從接下來的市場情況來看,演技類綜藝還將在2019年迎來市場的大爆發,不僅有《聲臨其境2》《我就是演員2》等綜N代,愛奇藝剛上線的《演員的品格》,還有騰訊視頻《全憑演技》、湖南衛視《閃光吧,演技派》、江蘇衛視《未來的大劇》等節目均在今年的招商會上佔有一席之地。

演技綜藝熱,泛選秀“避風港”能否成就演員快車道?

演技類節目迎來市場春天,但《演員的品格》卻遭遇了口碑的兩極分化。以“著眼於年輕演員市場,注重培養演員的‘演值’能力及其品格塑造”為理念,在演值招募人何炅、演值團學姐周冬雨、演值團學長井柏然以及劉天池帶領的專業老師團組成的陣容下,《演員的品格》與《我就是演員》的差異就好比《偶像練習生》與《歌手》的不同:一邊是老炮,一邊是新人;一邊專業成熟,一邊陪伴養成。

演員選秀,泛選秀綜藝的外延與細分

影視行業人才凋敝、流量當道、新人寥寥的現象可以說是惡疾已久,市面上不乏演藝培訓機構,但從中走出的新人真正能夠獲得的展示機會十分有限,除了資源問題,能不能火更多還得靠運氣。《演員的品格》從全國176家經紀公司挑選出59位新人演員,為新人演員提供一個自我展示的舞臺,併為勝出者量身打造出演機會,這對影視行業長期以來流量至上的市場亂象而言有著一定的積極意義。

演技綜藝熱,泛選秀“避風港”能否成就演員快車道?

從《演員的品格》第一期節目來看,除了選手代表身份不同,《演員的品格》與《偶像練習生》《創造101》的選秀模式極為相似,在長達2小時14分的節目時長中,“演員進場”“演員選題”“演員備考”“表演考試”直至最終完成分班,區別於電綜的草根選秀,《演員的品格》延續了網綜選秀的沉浸式體驗、陪伴式觀感。

雖然在題材切口上《演員的品格》瞄準了演員這一特殊職業群體,但節目本身設計卻與以往的唱跳型偶像選秀表現上並無二致,在舞臺的位次落座、ABCD的班級排名、甄別淘汰賽制、會員打榜守護等設計上也都是大同小異,《演員的品格》在微創新中試圖模擬出當下影視圈演員的殘酷生存環境,而演員選秀也成為了選秀類節目中的新玩法,節目甚至被網友調侃為“演員練習生”。

演技綜藝熱,泛選秀“避風港”能否成就演員快車道?

注:2018年選秀綜藝選座設計大同小異

互聯網信息時代,沒有了絕對的大眾,自然也就沒有了絕對的小眾,去年《中國有嘻哈》走出小眾引爆大眾的第一步後,關於綜藝題材垂直細分的探索便在不斷進行。就選秀而言,除了傳統意義上的唱跳型偶像選秀,泛選秀的概念也正在不斷得到外延與細分,除了《演員的品格》的演員選秀,還有《這!就是街舞》的街舞選秀、《國風美少年》的國風選秀、《即刻電音》的電音選秀、《聲入人心》的美聲選秀甚至二次元選秀、電競選秀等泛選秀綜藝相繼湧現。

在偶像選秀前路未明時,泛選秀類節目或可成為不錯的“避風港”。

被嘲“演員的小品”,成就演員快車道還需減速

可以看到,無論是《聲臨其境》《我就是演員》還是《演員的品格》,在演技競技類節目中不乏對經典影視作品片段的模仿、再現,但從現實情況來看演員們在舞臺上表現出的炸裂演技卻只能適用於這一短片式的呈現,一旦放到長篇作品中便很難再現。

如在《演員的誕生》中誕生的冠軍週一圍在節目中的表現被一路拍手稱讚,而其本人也憑藉在節目裡的強曝光獲得了更多出演機會,但從週一圍今年播出的《你和我的傾城時光》《創業時代》兩部劇集來看,其演技表現被批大大“縮水”。

演技綜藝熱,泛選秀“避風港”能否成就演員快車道?

中青報社評《好演技只在綜藝節目裡,這是個大問題》一文中也曾明確提出:“綜藝節目出於收視率與話題性的考慮,在製作理念上仍然是傾向於有利傳播的角度考慮的,不能把綜藝節目片段與影視作品成品進行橫向對比。”

演員在演技綜藝舞臺上展現出的演技大有“注水”成分,知乎網友在“如何評價愛奇藝綜藝《演員的品格》?”中便總結了該節目的三大誤區:單純把觀眾逗笑就是有演技的體現;煽情了就是有演技的體現;換著演不同的角色就是演技好。

的確,在演技類綜藝中,短短几分鐘的表演更像是小品或話劇演出,演員的演技被一遍遍誇張、放大。而演技綜藝對演員專業技能的“放大鏡”作用也使得這類節目成為了許多新人演員、十八線演員的上升契機。

演技綜藝熱,泛選秀“避風港”能否成就演員快車道?

不同於以往演員在鏡頭前呈現作品,只能用飾演的影視角色說話,演員在綜藝裡的身份既是角色又是演員本身,演員的幕後開始受到更多關注。通過演技節目曝光,獲得更多機會的垂青,成為演員參與此類節目的小算盤,也因此“表演類綜藝儘管打著內容至上的牌子,但本質上並沒有向嚴肅意義上的表演靠攏”,也就很難產生真正意義上的演員,反而成就了藝人成名路上的快通道。

結語

文娛業寒冬,資本退潮、流量失效,行業必將經歷去粗取精的去泡沫化階段,而首先有望在這樣背景下冒尖的便是打著內容至上牌子的演技類綜藝,而演技類綜藝在將演員幕後一面呈現在臺前的同時,也同樣重複著當初流量至上的路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