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一次性”督查考核为基层干部“减负”

某地扶贫督导组下乡,关心最多的是报表做得完不完整、细不细致。乡镇的扶贫干部忙于填写各类扶贫工作登记表,问及工作进展,“每天大量时间、精力耗在填表上,一天到晚手都填酸了,根本没时间到贫困村户调研”。如此督导,怎么能把扶贫工作做好?中央发文指导规范督查检查考核,严禁多头重复、层层加码、名目繁多,是很有针对性的“及时雨”。(10月30日 新华网)

毋庸置疑,督察检查考核一开始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在于推动政策的落实和贯彻执行。起点是好的,但却被一些地方理解为痕迹的多少与考核分值成正比。导致基层干部重“痕迹”轻“实绩”,一味“埋头苦干”换着花样重资料,事事都要拍照片、做笔记、建台账,反反复复以痕迹来“充实”工作。

基层工作更多的是直面群众,为群众办事,甚至是扑下身子,干到实处推广上级政策。电工乔海兵忙碌在施工现场,视各种安全质量隐患为“眼中钉、肉中刺”,用实际行动诠释了自己的责任与担当。人的一生,不在于活的长与短,而是用实践来证明自己的精彩。以此证明,实干是干好工作的前提,空谈无法实现梦想,纸上谈兵又怎能获得民心。

督查检查考核,重在抓工作的落实情况,然而“万花筒”般的督查考核,无形之中给了投机取巧者可乘之隙,为了迎合上级要求日新月异,玩起文字游戏,甚至工作重心不再是深入群众,而是督查、检查、考核带来的迎检,势必造成为引起上级关注走上“痕迹主义”的道路。结合近期中办印发的《关于统筹规范督查检查考核工作的通知》,不难看出《通知》中明确要求督查检查考核要督在关键、查在要害、考在实处、改在及时。实现这一要求,则必须从多听、多看、多走,以群众的满意度来评议,而非一式多份的纸质资料。

一个人为群众办了多少事,群众就会回馈多少的笑容,反之躲在桌后懒办事,群众只会回敬白眼与不屑。空谈只能误国,实干才能兴邦,变“万花筒”督查为“一次性”督查,既能不随意对待考核,也能让基层干部将工作重心放在对群众的落实层面,远离“痕迹主义”,从而达到真正为基层干部“减负”的目的。

作者 颜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