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特勒為什麼不將庫爾蘭集團軍群撤回協防首都柏林?

川軍團機槍手迷龍


從1944年9月開始,蘇軍就發起了多場皆在奪回波羅的海沿岸控制權的反攻戰役。經過兩個多月的戰鬥,蘇軍解放了除庫爾蘭半島以外的所有波羅的海沿岸地區。

此時,德軍約有二十六個師共計二十餘萬人的部隊被困在了庫爾蘭半島。進入1945年後,形勢急轉直下的德國被迫做出兵力改編:將損失慘重的中央集團軍群合編進北方集團軍群、把原本從南方集團軍群中分編出來的A集團軍群變更為中央集團軍群。

而被困於庫爾蘭半島的二十萬人則獨立編為庫爾蘭集團軍群。並且急於反轉戰局的希特勒多次下令庫爾蘭集團軍群,務必堅守住德國在波羅的海的這最後一塊戰略跳板。

儘管庫爾蘭半島的自然環境屬於多林地、湖泊和沼澤,整體上並不利於蘇軍展開大規模的兵團式作戰!但為了給盤踞在此地的敵人以致命的最後一擊,蘇軍還是在毅然發動了進攻……

在很多人看來,被圍困的庫爾蘭集團軍群原本在心理上就不佔優勢,蘇軍的大規模進攻應該很快就能收到效果。但蘇聯人明顯低估了德國人負隅頑抗的決心:蘇軍精銳部隊針對庫爾蘭集團軍群一共發動了三次進攻,但後者依然堅守住了陣地。

這其中除了堅定的意志做支撐外,來自海上的後方補給也為拖延時間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但無論怎樣,庫爾蘭集團軍群始終是被動挨打的一方,他們的抵抗在1945年5月終於畫上了句號:接替希特勒(此時已自殺)上臺的鄧尼茨同意庫爾蘭集團軍群向蘇軍投降!

不過,當絕大部分庫爾蘭集團軍群士兵選擇投降時,其中約有四千餘黨衛軍士兵拒絕投降並逃至密林中繼續進行遊擊戰,且有人一直抵抗到了1959年。

綜上並不難看出:柏林會戰始於1945年4月,於當年5月9號結束。這一時期的庫爾蘭集團軍群正忙於抵抗蘇軍的頻繁進攻,自身難保的他們如何抽身去支援柏林?

我是軍武最前哨!


軍武最前哨


庫爾蘭集團軍群就是之前的北方集團軍群,在1944年9月到10月蘇軍對波羅的海地區發起的強大攻勢下,切斷了德軍中央集團軍群和北方集團軍群的陸地聯繫,北方集團軍群被迫向庫爾蘭半島退卻,成為一支孤立的部隊,它的補給只能依靠海上運輸來維持。到1945年1月份該集團軍群被該稱為庫爾蘭集團軍群。



從戰略上來看庫爾蘭集團軍群已經孤懸海外,脫離了德軍東線的主防線,介於東線德軍兵力始終處於不足的狀態,將這支擁有眾多作戰經驗豐富的德軍師的戰略集團撤回國內加強本土防禦力量顯然是正確的選擇。不過希特勒並不願意這樣做,他將庫爾蘭半島看做是一個巨大的的“登陸場”,它威脅到已經突入德國本土的蘇軍主力部隊的側後方,這是德軍發起戰略反攻極好的“跳板”。希特勒的看法並不是毫無根據,但是一個基本的問題就是,德軍該有能力發起反攻嗎?考慮到這一基本問題後變會發現希特勒看似有道理的看法其實毫無現實的依據,是典型的幻想型戰略。



另一個說法是在蘇聯陸軍的不斷進攻和海空軍的打擊下,德軍無法從海路將這支龐大的軍隊安全的撤離出來,大規模的撤離行動只會加速該集團軍群的覆滅。這個說法有點過於牽強,首先蘇聯的海空軍並沒有這個實力從海上攔截德軍的大規模撤退,直到戰爭的最後階段,德國海軍也擁有波羅的海東部的絕對控制權,古德里安曾經詢問過海軍總司令鄧尼茨,對方承諾德國海軍擁有運輸這支部隊的船隻並保證其安全。庫爾蘭集團軍群司令部也對撤退行動面臨蘇軍追擊的危險進行了研究,他們得出結論,分階段後撤是可行的,儘管困難會很大。



斯大林認為庫爾蘭半島的德軍被關入了“世界上最大的戰俘營”,以表示這個集團軍群在戰略上的毫無意義。雖然蘇軍對該集團軍群先後發起過六次大規模的進攻,確實也牽制了相當的蘇軍部隊。這並不能表明把這個集團軍群留在庫爾蘭是正確的選擇,這只不過是斯大林處於政治上的考慮才下達的進攻命令,這是德軍佔領的唯一蘇聯國土。戰火已經燒到了德國本土境內,德軍已經不可能再發動任何大規模的反擊,東線那支離破碎的防線顯然更加需要這支集團軍群,德軍的兵力應該集中而不是分散!


小小狼王


除了撤僑,還有就是減輕本土壓力,庫爾蘭集群吸引了蘇聯好幾個方面軍,希特勒告訴集群司令舍爾納,你們必須守住,你們的蒼蠅也要學會打槍。


李東猛269


1944下半年德國若要贏得二戰只有一條路可走那就是將在國外佔領國的所有德軍撤回國內佈防再在國土防線布一條二十公里寬的地雷帶圍一圈德國再讓科學家日以繼夜研製新式武器這樣德國才能力挽狂瀾贏得勝利


帝鷹866


他的目的是侵略而不是防禦,侵略失敗,國家也保不住!


中南兵刃


因德國國內各生產量難以維持龐大而持久的軍隊戰鬥力再因戰線過長,糧食武器供給受限,希特勒本就不應該急於求成攻擊蘇聯,也許二戰的結局是另樣了。


逐夢6109


小鬍子認為斯大林已是強弩之末,最後勝利一定是第三帝國的,所以拼消耗,因為蘇軍有生力量確實被消滅了很多。


日月同行56


希特勒壓根就沒有想起還有這麼一支不打眼的部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