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病逝,一個時代的結束:他筆下的小說,堪稱教育真經

昨天,據香港媒體報道,武俠小說泰斗金庸逝世,享年94歲。

有人說,整個江湖都是他締造的,往後餘生,一個武俠時代的結束,江湖再無金庸。

金庸病逝,一個時代的結束:他筆下的小說,堪稱教育真經

金庸生平

金庸原名查良鏞,當代知名武俠小說作家,1948年移居香港,被譽為“香港四大才子”之一。

1924年,金庸出生在浙江海寧的一個書香世家。

海寧查氏是世家望族,康熙年間創造了“一門十進士,叔侄五翰林”的科舉神話。進入近現代,査家還出現過實業家査濟民,教育家査良釗,九葉派代表詩人、翻譯家詩人查良錚(穆旦)。

金庸病逝,一個時代的結束:他筆下的小說,堪稱教育真經

而金庸族譜旁系姻親關係中,也有很多大家熟悉名字,比如:

徐志摩——金庸的表哥(金庸母親徐祿是徐志摩的堂姑媽);

蔣百里——金庸的姑父(著名軍事家蔣百里的原配夫人查品珍是金庸的同族姑母);

錢學森——金庸的表姐夫(蔣百里的女兒蔣英是“航天之父”“兩彈一星”功勳錢學森的妻子)

瓊瑤——金庸的表外甥女(金庸的堂姐查良敏嫁了瓊瑤的三舅袁行雲)

……

在書香環境的薰陶下,金庸度過了安逸的童年時光。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13歲的金庸隨學校南下,開始了千里跋涉的流亡之旅。由安至危、由富到困,但金庸沒有在戰亂的顛簸流離中頹喪。

15歲的時候,金庸和兩位同學一起合作,編了一本《獻給投考初中者》,根據招考的題目,做些模範答案給學生看,大概相當於今天《五年模擬三年高考》這類的參考書。這個書做得很成功,讓他們賺了很多的錢。

有人說,金庸是最會賺錢的文人俠客,這一點,金庸在中學時候就已頗顯鋒芒。而看起來溫和寬厚的金庸,年少時性格也有十分狷狂的一面。

在上學時,因不滿學校的某些行為,他寫文諷刺過訓導主任,也在大學時與訓導長爭辯過,結果便是遭遇了兩次被學校開除的命運。最慘的是第二次被開除後,因為沒有錢,他衣食都沒了著落。金庸向一位蔣姓表哥求助,才解決了生計問題。

作為武俠小說大家,這個身份或許是他享譽最盛的。而另一個在金庸一生中不可磨滅的標籤,便是報人,一個傑出的報人。

金庸說,“我一生很喜歡冒險,過一點新奇的生活。”

金庸病逝,一個時代的結束:他筆下的小說,堪稱教育真經

他筆下的小說,堪稱教育真經

他用一支筆,創作多部膾炙人口的武俠小說,包括《射鵰英雄傳》、《神鵰俠侶》、《倚天屠龍記》、《天龍八部》、《笑傲江湖》、《鹿鼎記》等,是武俠小說的集大成者,甚至影響了幾代人的思維和行事方式。

尤其是《射鵰英雄傳》,堪稱一部教育真經。

大漠生長的郭靖,因為沒有父親,幼兒教育中陽剛之氣先天不足,好在郭媽媽的家庭教育還不錯,郭靖的德育比較好,這為他後天的學習奠定了基礎。

智商不夠,就努力用情商彌補,散發在郭靖身上的刻苦、毅力、堅忍不拔就是證明。

金庸病逝,一個時代的結束:他筆下的小說,堪稱教育真經

1 郭靖的小學老師是“江南七怪”。

這幾個老師脾氣怪異,因為要和丘處機比賽。這種考試壓力,使得他們焦躁不安,七怪明知“既學眾家,不如專精一藝”的道理,但因不肯空有一身武功,卻眼睜睜的袖手旁觀,不傳給這傻徒兒。於是七怪完全不顧教育規律,也不根據郭靖自身的特點,鍋碗瓢盆一起上,完全是應試教育式的拔苗助長。

這些應試教育的手段嚴重挫傷了郭靖的自信心,郭靖咬緊牙關,埋頭苦練,拼命的練,卻越來越差。“我為什麼這麼笨?為什麼這麼讓師傅生氣?”嚴重的挫敗感使得郭靖的自我評價越來越低。

郭靖的小學教育對應著農業文明,農業文明的教育方式是灌輸,著眼點在於知識,採用題海戰術的目的,在於強化知識的熟練性,這種教育唯一的指向性是應試。特別是這種考試,還僅僅是為了證明老師的本領,這就註定了這種教育的失敗。

2 郭靖的初中老師是馬鈺(教他爬山的那個道士大家應該記得)

馬道長比江南七怪的教育方法高明多了。他能夠因材施教,對笨拙的郭靖堅決不講解複雜的內功原理,而是把全真教的內功心法,都化解到如何呼吸、如何睡覺、如何走路的日常生活之中。

郭靖對這種寓教於樂的方式,興味盎然,而且馬道長說,習武是為了強身健體,因而全無月考、期中考、期末考等考試負擔,郭靖全身心投入之後,內功竟然突飛猛進。這種成功體驗,又加強了郭靖的自我肯定,這就是教育上的正效應。郭靖練武的興趣越來越濃厚。

馬鈺的教育,相當於工業革命時期的教育,這個時期的教育以啟發式為主,注重能力的培養。啟發式教育有效的解決了高分低能的問題,也拯救了很多像郭靖一樣的“笨”學生。

金庸病逝,一個時代的結束:他筆下的小說,堪稱教育真經

3 郭靖高中階段的老師是全國特級教師洪七公。

他是當時教育領域的四大天王,郭靖因為走女友黃蓉的後門,有幸做了洪七公的學生,這是他的造化。

想想看,特級教師歐陽峰不收外徒,一心一意只教導自己的侄兒歐陽克;那黃藥師閒散慣了,對現行的教育體制極其不滿,早就辭職隱居到桃花盛開的地方;而一燈大師(傳說中的大理國國王,他的老婆瑛姑與周伯通私通)因為老婆搞婚外戀,自己被折磨得憔悴不堪,就去做了和尚——四大天王去其三,能夠執教郭靖的也只有洪七公了。

洪老先生是平民化教育的典範,缺點是喜歡吃吃喝喝,黃蓉正是利用他的這個弱點擒住了他。洪七公深知“巧娘必有拙女”的道理,一開始對郭靖因材施教,當然也考慮到自己的懶惰,他為郭靖單獨開課,教學內容是降龍十八掌。

降龍十八掌簡單易記、易學難精,正好是適合下笨功夫的傻小子郭靖,而且對洪七公自己來說,也不需要三天兩頭的佈置作業,搞血汗教育——降龍十八掌好像是專為郭靖量身打造的。

郭靖招招重複,步步為營、千錘百煉、穩紮穩打,終於脫胎換骨,練成絕世神功。最後,在華山論劍的高考中,一戰成名。

高中階段的郭靖,因為老師的民主教育的寬容,特別是公然容許郭靖早戀,男女搭配,幹活不累,更何況冰雪聰明的黃蓉還常常給郭靖吃小灶!郭靖的天性得到了充分的尊重,終於開竅了,走上了武林盟主的道路。高中期間的教育相當於信息時代,這個時候的教育以探究式的自主學習為主,郭靖正是在一次次的自我琢磨中,悟得了降龍十八掌的真諦。

4

到了大學階段,郭靖更是雜學旁搜,周伯通大哥教了九陰真經,一燈大師講解了一陽指,三次華山論劍的觀摩練習等。傻小子郭靖終於一飛沖天,成為江湖上冉冉升起的新星,並最終成為一代宗師。

每每想起郭靖的求學之道,我都激動不已。倘若我們能夠因材施教,倘若我們對待每一個“愚笨”的學生,都能用盡這一番苦心,倘若我們的學生都能像郭靖一樣永不言棄,那麼,還有什麼教育不能成功呢?

金庸病逝,一個時代的結束:他筆下的小說,堪稱教育真經

金庸已逝,江湖已遠

金庸他老人家其實早就把教育看透,就是沒說,用一部小說告訴大家,可是30年後才有人參透。

他筆下的郭靖,簡直是一部《教育真經》,如果金庸當老師,一定是個好老師。

金庸一生經歷極其豐富,獲頒榮銜甚多,他是著名的武俠小說家、是一代傑出報人、是學者、是華人文化界的重要的人物之一等等,見證了上世紀中國無數重大歷史事件。

1972年,金庸封筆;1989年,《明報》創刊三十週年的日子,金庸卸任社長職務;90年代,金庸將《明報》集團賣給商人,退出商界;2007年,金庸辭去浙江大學人文學院院長職務……

在完成了一次次謝幕後

這次,他真的退出江湖了

兒女情長今猶在

江湖俠骨已無多

本文轉自教師幫,文章僅代表原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公司立場。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繫,我們會及時處理。

廣州青鹿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智慧課堂整體解決方案提供商。這裡有最有趣的青鹿人,立志做最好的智慧課堂,挖掘最新鮮的教育資訊,分享你最關注的熱點話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