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軍版F-35列裝部隊 後勤保障成未來隱患

海軍版F-35列裝部隊 後勤保障成未來隱患

美國國家利益網站1222日消息:F-35“閃電II”隱形戰鬥機多年來一直飽受成本超支、進度延誤和性能權衡的爭議。然而,五角大樓一直對其持堅定的支持態度,認為它能夠悄無聲息地突破敵人的防空網,事實也證明這種堅持是正確的。2018年,一些長期困擾F-35的問題正在走向緩和,該戰機的單位成本開始下降,以色列空軍和美國海軍陸戰隊也將該機型投入實戰。

海軍版F-35列裝部隊 後勤保障成未來隱患

然而,航母艦載型F-35C戰鬥機顯然存在一些重大技術缺陷,導致其形成初始作戰能力(IOC)的時間被推遲至2019年。批評人士一再警告稱,美國政府通常會出於政治目的,武斷地宣稱所有機型的F-35都已具備初始作戰能力,而不顧其持續存在的技術缺陷,以及測試和評估尚未完成的事實。

事實上,政府問責局的約翰·彭德爾頓在本月曾表示,“2017年,在美國海軍的所有F-35C戰鬥機中,只有15%具備完全任務能力。而2018

6月的一份報告顯示,在過去一年裡F-35項目的可靠性和可維護性並沒有得到改善,仍然未能達到其性能目標的一半。”

美國海軍的F-35C戰鬥機單價大約為1.5億美元,成本要比空軍的F-35A50%以上。該機型機翼更大,從而能產生更多的升力,以便其能在航母甲板上順利起飛。此外,它還裝有著艦尾鉤,以幫助其在降落時可以鉤住攔阻索。經過加固的雙輪前起落架用於更好地承受著艦時的劇烈衝擊,而摺疊翼梢則方便在航母上停放。美國海軍還為F-35C配備了更大的油箱,並與海軍的軟管加油系統兼容。

F-35A不同,F-35C戰鬥機由於任務性質的原因,並未裝備25毫米機炮,這樣可以大幅減輕重量。一種可供選擇的外掛機炮吊艙正在測試過程中,試驗發現它們比F-35A的內置式機炮性能更好。

然而,F-35C的前起落架已被證明存在缺陷。在2017年進行的彈射起飛測試中,由於前起落架支柱發生振動,飛行員遭遇了嚴重的抖振。這不僅影響他們讀取駕駛艙顯示器上的數據,還導致他們在105次彈射中有92次報告稱感到“中度”到“重度”疼痛。然而,據報道這個問題只有在

F-35C未達到作戰任務滿載時才會出現,但解決缺陷的結構調整計劃要到2019年才會開始。

然而,F-35C戰鬥機最大的問題可能來自於後勤保障方面。彭德爾頓稱:“零部件的修理和送返艦隊通常要花費數月的時間,有時會長達半年甚至更長。”出現這種問題的原因在於,洛克希德·馬丁公司過於注重F-35的儘快生產,而沒有建立足夠的備件儲備。這導致基地維修能力“比預定計劃落後了6年左右”,也就是說,修理零部件需要的時間是預期的兩倍。

F-35C戰鬥機在今年8

月開始在“林肯”號航母上進行常規作戰測試,為2019年達到初始作戰能力做準備。在航母上操作隱形戰鬥機也帶來了後勤方面的挑戰,包括定期維護雷達吸波材料、為F-35C的自主式後勤信息系統建立安全網絡等。

美國海軍最初打算用F-35C完全取代現用的“超級大黃蜂”艦載戰鬥機。但由於經費有限,目前這種新型艦載戰鬥機已減少了訂單。由於F-35C戰鬥機上的傳感器能夠與攜帶更重武器載荷、速度更快的改進型“超級大黃蜂”Block III戰鬥機通聯,因此這兩種戰鬥機可在未來形成高低搭配,以混合編隊的形式執行作戰任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