駐馬店市張銀良榮登10月“中國好人榜”

駐馬店市殘疾人聯合會負責人張銀良榮登10月“中國好人榜”

駐馬店網訊(記者 劉洋)10月31日,中央文明辦在江蘇連雲港舉辦全國道德模範與身邊好人現場交流活動,併發布10月“中國好人榜”。

本月網上“我推薦我評議身邊好人”活動共收到網友推薦的好人好事線索218萬多件,點贊評議543萬,活動頁面瀏覽量超過5078萬人次。在各地文明辦核實推薦基礎上,中國文明網集中宣傳展示了299件好人好事。

驻马店市张银良荣登10月“中国好人榜”

經廣大網友點贊評議,106位身邊好人光榮上榜。其中,我市推薦的市殘疾人聯合會負責人張銀良以“身殘志堅 把所有精力投入到殘疾人事業上”的感人事蹟榮登敬業奉獻類10月“中國好人榜”。

“中國好人榜”是由中央文明辦等單位組織開展的“我推薦我評議身邊好人”活動所產生的助人為樂、見義勇為、誠實守信、敬業奉獻、孝老愛親五類道德模範月度榜單。通過發現身邊好事、推舉身邊好人,以生動的道德實踐活動,進一步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人物故事:

張銀良,中共黨員,1962年10月生,河南省駐馬店市殘疾人聯合會負責人。

張銀良幼時因患小兒麻痺症而落下右腿殘疾,但他從小就自立、自強、自信。參加工作後,他從一名赤腳醫生幹起,從鄉黨委書記到市殘聯負責人,作為駐馬店市60萬殘疾人的“大家長”,他把造福殘疾群眾作為畢生追求,憑著堅定的理想信念、頑強的拼搏精神、高尚的人格力量,艱苦創業,開拓創新,駐馬店市殘聯先後被中宣部、中央文明辦授予“學雷鋒樹新風”先進單位、“河南省人民滿意公務員示範崗”稱號,駐馬店市也因此先後榮獲“全國殘疾人工作先進單位”、“全國殘疾人康復工作先進市”、“全國殘疾人文化體育建設示範市”等“國”字號榮譽。

速度與激情:一個有擔當的開拓者

駐馬店市有60萬殘疾人,一直以來,全市沒有一所集殘疾人康復訓練、就業培訓、殘疾人文體活動為一體的活動場所,殘聯的二級機構都是租房辦公。張銀良擔任市殘聯負責人後,一邊向領導彙報爭取支持,一邊到處奔走到相關部門進行協調,受到了市委、市政府領導的高度重視,終於批准了15畝地用於殘疾人綜合服務中心。為儘快建成綜合服務中心並投入使用,為殘疾人服務,張銀良親自協調抓落實,從資金到工程投標都是親力親為。開工後,他和工程負責同志冒著高溫幾乎每天都呆在工地上,經常到深夜12點才離開工地。晚上,他還親自開車給施工工人送去西瓜、麵包等慰問品,白天組織人給施工人員熬綠豆湯,他的精神感動了施工單位,75天主體工程竣工,工程質量獲得市“魯班獎”。

以綜合服務中心為依託,他又推動建立了駐馬店市博愛幼兒園和駐馬店市中西醫結合康復醫院,使2368名0-6歲殘疾兒童得到有效康復,980名殘疾兒童順利進入學前教育。

張銀良工作起來有自己的“四板斧”,他自嘲說就是摸爬滾打。一是“摸”。一個地方的殘疾人工作怎麼樣,說到底要看農村最基層的殘疾人過得怎麼樣,工作要在一線佈置,措施要在一線落實。張銀良到貧困殘疾人家,一定要掀開鍋蓋,看看他們吃的什麼飯;撩開被子,摸摸他們的被褥棉花夠不夠……殘疾人有了困難,他第一個趕到,他的心很大,裡面裝的是全市殘疾人的喜樂和溫飽。二是“爬”。張銀良患小兒麻痺走路有困難,但駐馬店市196個鄉鎮、辦事處,2871個村委、社區,到處都留下了他的足跡。他下鄉就騎自行車,有一次半路遇上暴雨,村裡都是泥巴路,車騎不了,他的腿也不方便,卻堅持深一腳淺一腳地走了5里路才到村裡。就是憑這種股勁兒,目前全市已建立96個重度殘疾人集中託養中心,3個日間照料機構,實現了對貧困重度殘疾人的集中供養。全市共建有省級殘疾人扶貧示範基地3個,市級5個,縣級20個。三是“滾”。在全市196個鄉鎮、辦事處,配齊了鄉鎮殘聯理事長,在全市2871個村委、社區都配齊了殘疾人專職委員。就像滾雪球一樣,“滾”出一個完善的基層殘疾人工作的網絡,全市基層殘疾人組織全部達到規範化建設標準,走在了全國的前列。四是“打”。做殘疾人工作不容易,必須有“死纏硬打”的精神。比如為聾孩子做人工耳蝸,有一次名額都分派完了,從邊遠地區又來了一對老夫婦,小孫子已經3歲,正是植入耳蝸最好的年齡。於是張銀良跑到省裡爭取了十幾次,最後終於多要下來一個名額。張銀良說:“殘聯就是殘疾人的孃家,是殘疾人最大的依靠。”讓全市殘疾人都過上幸福、自足的生活,是他最大的願望。

近年來,在駐馬店市委、市政府的關心支持下,張銀良帶領駐馬店殘聯完成了“全國白內障無障礙市”“全國殘疾人文化體育建設示範市”的創建工作,成功舉辦了愛心助殘輪椅捐贈、澳門明德慈善光明行、澳大利亞天籟列車助聽器捐贈、美國斯達克“世界從此歡聲笑語”助聽器捐贈等一系列活動,實施了一批重點康復工程,使11餘萬殘疾人得到不同程度的康復,讓5萬名白內障患者重見光明,為6萬多名肢體殘疾人免費發放了輪椅,免費裝配假肢2040例,為各類殘疾人免費適配助聽器、助視器、柺杖、助行器等輔助器具等4萬多件。一組組數字,一個個事例是近年來駐馬店市殘疾人事業蓬勃發展最有力、最直接的證明,凝聚著張銀良和他帶領的團隊多年以來付出的辛勤汗水。

實幹與奉獻:一個有作為的孺子牛

張銀良的心裡有一個天平,為殘疾人辦實事、謀利益大如天,即使是親人也要放在一邊。2016年,在得知澳門明德慈善機構在國內還將投放捐贈項目時,張銀良連夜奔赴鄭州,爭取省殘疾人福利基金會、省助殘濟困總會、明德慈善機構領導的支持,他的精神感動了所有的人,從那以後,澳門明德慈善基金會連續3年在駐馬店市實施免費白內障復明手術6000多例,讓6000多名白內障患者重見光明,脫殘率98%以上,脫盲率都達到了100%。而他,卻因為工作錯過了自己女兒的婚禮。為此,女兒埋怨了很久。作為父親,他也很愧疚,但為了殘疾人事業,他說,如果再有一次選擇,他還是會選擇工作,他相信女兒一定會理解支持他。

在駐馬店市上蔡縣一家盲人按摩服務中心,盲人志軍一大早就開始準備各種按摩工具,為當天的生意做準備。對志軍來說,每一天都是新的開始,每一天都充滿了希望。“我出生在一個極其貧困的家庭,身體殘疾,別人總看不起我,我意志消沉,一度想過自殺。現在,我在殘聯舉辦的培訓班裡學會了按摩技術,開了一家盲人按摩室,每月有幾千元的收入,我覺得每天都很開心。”志軍微笑著說,臉上是對目前生活的滿足和對未來生活的嚮往。志軍是駐馬店市殘聯舉辦的職業技術培訓班的第一期學員。和志軍一樣,全市有數萬名殘疾人在培訓班的幫助下找到了實現自身價值的崗位、找到了生活的目標、贏得了社會的包容和尊重,實現了重生。

這就是張銀良,一個痴心為駐馬店60萬殘疾人遮風擋雨不言悔的人,其個人先後榮獲“全國殘聯繫統先進工作者”、“全國殘疾人體育工作先進個人”等榮譽稱號,受到習近平總書記、李克強總理等中央領導的親切接見。同時,他被河南省文明委評為“文明市民”,榮獲2014年度“感動中原”十大年度人物。2018年8月,他被評為“河南省人民滿意的公務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