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短3年時間,是什麼力量讓宿遷成為“創文”的“優等生”?

原題:理念引領,創建為民顯擔當—— 赴江蘇宿遷學習考察“創文”工作經驗啟示之一

位於江蘇省北部的宿遷市,轄區面積不到襄陽的一半,人口總數與襄陽相當,2017年度地區生產總值2610億元。作為江蘇省最年輕的地級市,2014年,宿遷市躋身全國文明城市提名城市之列;2015年,宿遷市年度測評成績排名全國第二,開啟全國文明城市創建新徵程;2016年、2017年,宿遷市年度測評成績均排名全國第一,創造了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工作的“宿遷奇蹟”。

短短3年時間,是什麼力量讓這座蘇北小城從全國120多座地級以上城市中脫穎而出?3月18日至21日,我市考察團赴宿遷市考察文明城市創建工作,學習這位全國“優等生”的先進“創文”經驗。從今天起,本報推出《走宿遷 看襄陽》系列報道,為進一步提升我市新一輪文明城市創建工作水平助力。

生態為歸宿,創建引變遷。

考察團一行抵達宿遷市之時,正值江蘇省召開深化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推進會之際。目前江蘇省13個地級市中,已經有11個榮獲全國文明城市稱號,下一步的工作重點已經轉向推進農村精神文明建設。

一路走一路看一路讚歎,在學習考察過程中,讓考察組印象深刻的不僅是宿遷市深厚的文化底蘊、優美的城市風貌、科學的城市管理、規範的窗口服務、良好的市民素質,更重要的是其求實求新、“創文”惠民的工作理念,著眼於常態、專注於長效的創新工作機制,豐富多彩、主題鮮明的創建活動。

為民惠民,創建工作做到群眾心坎上

在宿遷市考察期間,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人行道上幾乎看不到“禁止車輛駛入”的標識;當地有關部門將階沿石磨平,方便機動車輛駛入;停車位應劃盡劃且都實行免費停放。“不怕車輛過往頻繁把路面軋壞嗎?”記者不禁問道。“首先要考慮解決廣大市民停車便利的問題,破損路面城建部門會及時修補的。”宿遷市文明辦工作人員介紹說。

城市管理者的貼心舉動也贏得了廣大市民的一致支持。

兩天下來,記者所看到的,無論是汽車還是電動車、自行車,都能依規整齊停放,城市管理者的貼心為民與廣大市民的自覺遵守形成了良好的呼應。“創建為民,創建惠民,以創建助推發展,以創建改善民生”的宿遷市文明城市創建理念,給考察組一行帶來了極大的震撼。不為創建而創建,不為榮譽而創建,不為政績而創建,早已是宿遷市決策者和各職能部門的普遍共識。在創建各項工作中,宿遷市始終堅持一切以群眾是否支持、是否贊成、是否滿意為前提,統攬全局,統籌城鄉,致力於解決民生問題,努力為人民群眾創造文明新生活,讓文明城市創建既經得起上級測評檢查,更經得起歷史檢驗、群眾檢驗。

上下聯動,創建工作錘鍊出幹部紮實作風

“為了確保創建工作常態化有效進行,我們一直推行的是誰主管、誰負責,誰丟分、誰負責的考核機制。”宿遷市文明辦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曾經有某單位“一把手”就是因為創建工作不力被撤職。

宿遷市委、市政府堅持把文明城市創建作為“一把手”工程,自上而下全覆蓋推動。

宿遷市堅持以創新機制規範文明城市創建工作,成立了由市委書記任總指揮長、市長任常務副指揮長、宣傳部長任副指揮長兼創文辦主任的創建指揮部。

市創文辦由市委組織部從各部委辦局抽調精兵強將組成,專門常態負責創建工作規劃、督辦、檢查、問責,每個市直部門都成立了“創文”工作專班,對口負責創建工作。

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深入一線指導創建,市級領導班子成員掛鉤社區,市創建指揮部統籌各項工作,15個工作組各司其職,縣(區)領導實地督辦,街道辦事處堅守各自陣地。

對照全國文明城市創建目標,細化和制定具體的目標任務、工作措施,層層量化分解,層層明確責任,切實把每一項工作落實到責任部門、責任領導和責任人,積極探索並實施了文明城市創建目標考核制、創建主體責任制、創管結合新模式、創建落實督查制、創建項目推進制等各項機制,確保創建工作常態化有效進行。

各區、街道、社區黨組織以黨建促文明城市創建,廣大黨員幹部像做好自己的家事一樣抓好文明創建,帶頭與社區結對,帶頭營造濃厚的創建氛圍,帶頭遵守公共文明禮儀,帶頭維護環境衛生,上下齊心,共同維護創建成果,在共建中共享。

全民參與,創建工作融入群眾生活中

早就聽聞宿遷市交通文明程度高,實地感受,更是讓人心生敬意:無論是白天還是深夜,無論是否有人執勤站崗,無論是走路還是騎電動車,市民都自覺遵守交通規則,闖紅燈、逆行的不文明行為在這裡很少發生。

記者在路上隨機採訪了幾位路人,每個人都為宿遷市的交通文明感到自豪。“這些年交通秩序很好,不是一天兩天突擊管出來的,大家自覺遵守都已經成習慣了。城市文明建設人人有責!”快遞小哥宋青山告訴記者。

宿遷市堅持以新載體激活文明城市創建,以豐富多彩的活動教育和引導廣大市民積極參與文明城市創建。

圍繞實現人的文明這一核心,從兩萬多條群眾意見中提煉出《宿遷文明二十條》,用最樸實的語言列出宿遷市的文明行為清單,集小習慣成大文明,讓創建的基礎更加紮實。易懂易記易行,通俗版的市民文明公約得到全社會的認同,成為宿遷市人人知曉的行為準則。

精心設計互動性工作載體,不斷提升群眾對創建的知曉度和參與度。3年時間裡,共編印發放各類宣傳手冊330餘萬冊,組織“有序排隊、方便你我”“禮讓斑馬線、文明我點贊”“小手拉大手”“文明一座城、幸福千萬家”“為文明點贊”“宿遷十大文明現象評比”等96項主題實踐活動及17580餘場各類社區活動,近200萬人次參與。

(全媒體記者 王雨婷 楊瀟)《襄陽日報》3月26日 第四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