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陰老腔”幕後推手黨安華:只要把藝術作品做到極致,就一定會有市場!

一場觀眾寥寥的老腔皮影,

唱響他與老腔的初次相遇;

兩個風格迥異的老腔舞臺,

詮釋他對老腔的全新理解;

千場賓客滿座的老腔演出,

訴說他和老腔的情深愛痴。

“华阴老腔”幕后推手党安华:只要把艺术作品做到极致,就一定会有市场!

“不瘋魔,不成活。”

本期《財經人物週刊》為您講述黨安華的“老腔”人生。

初遇——老腔皮影觀眾零星 亮子幕後別有洞天

老腔,作為一種起源於漢代的地方小戲,幾千年來幾經風雨。黨安華與老腔初識的時候,老腔還是與皮影相結合的“老腔皮影戲”,而這種形式的演出已經被流行音樂和新媒體擠到了懸崖邊上。

2001年,黨安華還是陝西省華陰市文化館的館長。一次與朋友的閒聊,促成了黨安華與老腔皮影的初遇。來到老腔皮影的演出現場,黨安華看著觀眾席僅有三人的觀眾,有些不可思議。簡單詢問後,黨安華才知道,這三名僅存的觀眾中,一個是看臺人、一個沒有鑰匙回不了家,還有一個智力有些問題,總之沒有一個是真正意義上的觀眾。

面對這樣的場景,黨安華想去讓演員停止演出。可當他走近皮影亮子時,演員們的表演卻讓他看呆了:老腔藝人們的演出充滿激情,彷彿全然拋棄了社會人的身份,呈現出一種完全的、自然人的狀態。

“华阴老腔”幕后推手党安华:只要把艺术作品做到极致,就一定会有市场!

回家之後,黨安華對那天晚上的所見難以忘懷。讓藝人們拿掉皮影亮子,直接在舞臺上表演老腔的念頭,一直纏繞在他心頭。

重逢——劈山救母初嘗失敗 古韻鄉趣峰迴路轉

按捺不住內心的澎湃,黨安華找到了那天晚上表演老腔皮影的藝人張喜民,他將自己的想法告訴張喜民,卻沒想到碰了一鼻子灰——張喜民祖祖輩輩都是老腔皮影的藝人,讓他拋棄皮影亮子直接坐在觀眾面前,“那是不可能的事”,張喜民如是說到。

但憑著多年來的經歷和對藝術的感悟,黨安華並沒有放棄自己的念頭。但一方面是老藝人們對傳統表現形式的執著,另一方面又是資金的缺乏,這讓黨安華犯了難。

直到一次機緣巧合,黨安華找到了華山旅遊集團。他找人寫了一個《劈山救母》的劇本,其中涉及到華山這一旅遊景點,黨安華想,如果能夠安排《劈山救母》的演出,就能夠藉機宣傳華山,從而從華山旅遊集團拉點贊助。他將自己的想法告訴了華山旅遊集團的董事長,得到了贊同。

“华阴老腔”幕后推手党安华:只要把艺术作品做到极致,就一定会有市场!

一切安排妥當之後,黨安華信心滿滿地排好了劇目,可呈現效果卻令人失望,也並沒有得到大家的認可。

受挫後的黨安華,去廈門電視臺做了導演,不過,在日後的生活和工作中,黨安華卻始終惦記著老腔,並有了新的感悟:老腔音樂簡單,相比起故事,更適合表達一種狀態。後來機緣巧合,黨安華又回到了華陰,一個為陝西省匯演報送節目的機會,讓黨安華重新拾起了當年心頭的遺憾。他排演了一出名為《古韻鄉趣》的節目,戲中沒有故事、沒有人物,表現的就是中國農民那種質樸、純真的情態。

經過一次次的嘗試和改造,在2003年陝西省文藝匯演中,《古韻鄉趣》這個節目一口氣拿到了七個一等獎。黨安華這些年的惦記、思考和努力,終於得到了回報。

“华阴老腔”幕后推手党安华:只要把艺术作品做到极致,就一定会有市场!

相守——五年沉寂暗自蓄力 白鹿終促老腔輝煌

《古韻鄉趣》之後,雖然被改造成舞臺表演的老腔得了不少獎,但卻始終無法得到更廣闊的市場。

2001-2005年間,每年只有十來場的演出。但黨安華堅信,只要一步一個腳印,總有一天能讓更多的觀眾瞭解老腔、喜歡上老腔,到時候市場自然而然就能夠被打開。功夫不負有心人,2005年的一天,黨安華突然接到華陰市文體局局長的來電,說有一群北京人想來看看老腔。讓黨安華沒有想到的是,等待他們的竟然是大導演林兆華和北京人藝的濮存昕老師。

原來,林兆華導演決定將《白鹿原》搬上話劇舞臺,要在陝西選擇一種戲曲來串場。在看過黨安華排演的老腔節目後,林兆華非常激動,想要邀請黨安華根據《白鹿原》的劇情排練一些老腔的片段。

2006年,由黨安華帶領老腔藝人團隊助演的《白鹿原》在北京人民藝術劇院上演。話劇中的老腔表演,震撼了無以計數的首都觀眾。在那之後,北京人藝還為老腔舉辦了專場音樂會,媒體也對老腔進行了大量的宣傳和報道。

“华阴老腔”幕后推手党安华:只要把艺术作品做到极致,就一定会有市场!

此後,老腔的發展迎來了高潮:通過審批成為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成立老腔藝術保護中心、舉辦老腔培訓課程、走出國門邁向世界……

終於,老腔走出了小圈子,邁向了大舞臺。

多年的經歷,也讓黨安華認識到,只要把藝術作品做到極致,就一定會有市場,而優秀的傳統文化要傳承,就一定要創造性地轉化,創新性地發展!

2018年12月24日晚22:00分,央視《財經人物週刊》帶您走進黨安華的“老腔”人生。

(供稿:《財經人物週刊》霍亞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