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大家更願意把錢放支付寶,而非銀行?

半個月前,小胖抽空去銀行辦理了一張銀行卡,發現其服務態度對比很多年前來說,有了很大的改觀,甚至讓小胖體會到了客戶至上的感覺。

其實,銀行提升服務態度,這個是意料之中的事情。畢竟在科技發達的今天,第三方平臺如春筍般出現,讓銀行流失了很多的客戶。

如果再如往年那般給人一種高高在上的感覺的話,怕是除了辦卡業務以外,很少有人願意再跑銀行了吧。

即便是其服務態度越來越好,但時下的年輕人更願意將錢放在支付寶這種平臺裡,也不願意將錢存銀行,這一切到底是為什麼呢?

為什麼大家更願意把錢放支付寶,而非銀行?

01

傳統行業與科技新興行業的較量

在小胖的印象中,銀行於我來講,似乎只有開卡、存錢、取錢的功能。

雖然現在銀行逐漸的開發了許多其它的功能,諸如理財、保險、股票、黃金等等,但似乎對小胖的吸引並不是很大。

而支付寶類平臺卻大不一樣,尤其是在阿里剛推出支付寶的時候,頻繁的撒紅包、讓利、搖一搖等,逐漸的讓人意識到,原來還有餘額寶這個東西,而這個東西似乎還可以讓我們賺點利息。

在利息這一塊來講,放一筆錢在銀行裡,只會默認為活期,而一年到頭,也不過幾塊錢收益,甚至連餘額轉入轉出都要費好大的勁。

如此操作,對年輕人來講,效率太慢,且收益太低,遠不如支付寶類平臺方便。

為什麼大家更願意把錢放支付寶,而非銀行?

02

廣告公關效應及真正的實惠

還記得前段時間支付寶推出了錦鯉活動,號稱集全球寵愛於一身,更是許下承諾,以後出國旅遊等等,都可以有一定的免費次數。

而不光如此,其獎品清單著實讓人嚇了一跳,高檔護膚品、機票、支付免單、手機等等,讓人羨慕的同時,也都在瘋狂的轉發。

為什麼大家更願意把錢放支付寶,而非銀行?

而短時間內,竟然讓其這條微博高達250多萬轉發,更有80多萬評論。

這還不是最刺激的,最終幸運兒“信小呆”只是在微博裡發了一句話,便從默默無聞變成了80萬粉絲的大V。

這一切不得不讓人感嘆支付寶的廣告公關強,其實他們沒有付出什麼,全都是供應商或者說合作商家自願出的一些獎品。

不過,如此動不動的搞一些活動,可以有效的留住及增加一些新客戶。

再加上前段時間的雙12瓜分15個億的活動,只要是新用戶,掃碼紅包都是幾十塊,如何不讓人心動,如何不讓人繼續使用支付寶?

而反觀銀行,在這方面的廣告似乎就太少太少了,甚至連公關等等行為都很少,或許是因為平臺比較大的原因,所以不在乎吧。

但越是這種不在乎,越會流失很多的客戶,加上支付寶類平臺的廣告效應及讓利,只會讓這種平臺用戶量越來越多。

而用戶增多,那其相應的理財類產品,還怕沒人買嗎?

為什麼大家更願意把錢放支付寶,而非銀行?

03

賠與不賠,人心自有公論

不知道大家還記不記得,在新聞端或者電視裡,經常會出現一些大媽大爺因為年輕時在銀行存了錢,但被銀行經理修改成了相應的保險等等其它業務,最終一分錢都取不出來。

或者說能夠取出來,但遠不是自己預計的那麼多。

而銀行方面的態度是如何呢?直接將問題推到曾經的客戶經理說,一句已經離職了就可以直接打發,留下大媽大爺那無奈的眼神。

而支付寶在這方面來說,就做得比銀行好太多太多。

小胖記得曾經有一個新聞,某用戶只是在支付寶微博下留言說自己賬戶被盜,錢被盜刷,支付寶調查後發現情況屬實,立馬將錢賠給了該用戶,然後自己去追這筆錢。

不光如此,前段時間支付寶更是在發佈會上承諾“你敢掃我就敢賠”,怕是銀行不敢有這種承諾吧?

為什麼大家更願意把錢放支付寶,而非銀行?

04

門檻高低,客戶從被動變成主動

大家都知道,之前銀行辦理一些理財業務是有門檻的,最低也是5萬元起步,而且上不封頂,這讓很多的普通人不得已選擇活期及部分定期功能,但其收益率卻低得嚇人。

雖然前段時間銀行發新規,理財門檻由5萬變成1萬,再到最後變為0門檻,但人們固有的思維已經形成,即便是門檻降低,也不太願意將錢存銀行。

從這方面來講,客戶永遠是被動的。

而支付寶這種平臺卻不是如此,不論是一開始主打的貨幣基金,還是後面的其它理財門檻,支付寶一直打著親民的招牌,並且都是最大化的讓用戶享受其利率與收益。

用戶選擇多了,門檻也低,由被動理財到主動理財,錢都放支付寶內也就不稀奇了。

雖說最終馬雲先生還是敗給了一紙A4文書,收益率從往年的6%降到了目前的3%不到。即便如此,用戶卻很少有埋怨支付寶的,為什麼?

一是因為其已經深入人心了,二是大家都知道是怎麼回事,也就心照不宣了。

為什麼大家更願意把錢放支付寶,而非銀行?

老實說,都要忍受其白眼的時代了現在時代已經變了,理財方式也多樣化,再也不是多年前到銀行存錢。

或許因為自己是大平臺,所以銀行會給人一種高高在上的感覺,但用戶又不是傻子,其它平臺也都有銀行的理財業務,而且服務態度更好,為什麼還要在你面前裝做卑微的樣子呢?

所以,從自身發展上來講,銀行意識到危機並提升服務質量是一種必然的結果,而至於提升服務質量後,能夠再次挽回多少客戶,這就要看市場的反應及自身的運氣了。

—— / END /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