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侠归去 再无江湖

原来,武侠小说大家竟然是从报人中诞生的——

当时《新晚报》总编辑罗孚注意到,比武擂台会受到很多人的关注。于是灵机一动,决定邀请编辑陈文统在报刊上连载武侠小说。小说连载后引起轰动,自此打开了新派武侠小说的大门。

这部小说叫做《龙虎斗京华》,陈文统给自己起了个笔名,叫“梁羽生”。

1955年2月初,梁羽生的《草莽龙蛇传》快连载完了,但他还没有想好下一部写什么。

罗孚便只好找到另一个武侠迷查良镛:“梁羽生顾不上了,只有你上了。”

于是查良镛的武侠处女作《书剑恩仇录》问世,反响甚至超过了梁羽生。他将名字最后一字一分为二,署名“金庸”。

于是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起,金大侠来了,给我们带来了风起云涌的江湖传奇,只要能识字的都读得懂。

而如今,大侠归去,再无江湖。

“你瞧这些白云聚了又散,散了又聚,人生离合,亦复如斯。”

据香港媒体报道,笔名为“金庸”的武侠小说泰斗查良镛逝世,享年94岁。

金庸,原名查良镛,生于浙江省海宁市 。金庸笔下创作多部脍炙人口的武侠小说,代表作有《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鹿鼎记》等,其作品流行的程度,被誉为“凡是有华人的地方,就有金庸的读者”。

大侠归去 再无江湖

武侠小说泰斗,金庸老爷子去世了,享年94岁。

这位一生用情至深的文学大师,离我们而去,寻他自己的江湖去了。

“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

老爷子为我们留下了无数绮丽的故事,成为了这个时代的神话。

大师远去,再无大师,您一路走好!

看过金庸小说的人都会好奇,金庸到底跟他笔下的哪个人物比较像。是机灵圆滑的韦小宝?老实憨厚的郭靖?还是优柔寡断的张无忌?

虽然因创作出许多豪气万丈的大侠形象而被称为“查大侠”,但是金庸却觉得这个称谓实在过誉:“如果在我的小说中选一个角色让我做,我愿做天龙八部中的段誉,他身上没有以势压人的霸道,总给人留有余地。”

电视剧版段誉和王语嫣

倪匡曾经评价“段誉有绝顶武功,朱蛤神功好象没有怎么用过,六脉神剑要紧时用不出,斗酒时却大派用场,凌波微步要来作逃命之用,倒十分实在。”在性格上,段誉博学多才、善良固执,被爹娘取小名为“痴儿”。由此看来,段誉的这些特征倒是与金庸有些相似。

01

生为“痴儿”

金庸本名查良镛,出生在浙江海宁,祖上是名门望族,不但善于经商,而且出了很多学识渊博的后人。

大侠归去 再无江湖

虽然在查良镛出生时家道已经有些衰落,但依然有良田三千亩。男孩子都淘气,但他不同。家里藏书多,他便整天泡在藏书堆里,读得废寝忘食。父亲怕他读出毛病,便想方设法让他出去玩。

有一次,父亲拖他出去放风筝,放着放着,一回头,查良镛不见了。

父亲急得不行:“怕被别人拐走了。”找了半天没找着,回家一看:“这小子正泡在书房看书呢。”

在读书这方面,查良镛也可算是个“痴儿”。但他虽爱书成痴却并不呆板,相反,他还颇有做生意的天赋。其实要论他真正的处女作,并不是武侠小说《书剑恩仇录》,而是一本叫做《给初中投考者》的试题精编,由查良镛和其他两位同学根据所考的内容自己出题编写。这本试题精编类书籍畅销几省,赚到的第一桶金就足够把他供到大学。那时他只有十五岁。

02

侠气外露

虽然成绩优异,但查良镛却不是那种“乖乖仔”。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天生自由散漫、不守规矩”。

大侠归去 再无江湖

1940年,查良镛考入浙江联合高中。当时学校常办壁报,文笔极佳又爱好写作的查良镛成为了壁报的常客。有一天,壁报前面挤满了人,大家都在争相看着一篇名为《阿丽丝漫游记》的文章:

“阿丽丝小姐来到校园,

忽见一条色彩斑斓的眼镜蛇东游西窜,

伸毒舌,喷毒汁,还口出狂言,

威吓学生:我叫你永不得超生……”

学生们看了,禁不住哈哈大笑。因为谁都知道眼镜蛇指的就是他们的训导主任,训导主任的名言就是——我叫你永不得超生。

这篇大作的作者就是查良镛。因为看不惯训导主任的种种行径,“瞧不得他有事没事就辱骂学生”,便仗义执言,用笔来讨伐他。

训导主任看到文章,气得全身发抖,立马跑到校长那里哭诉:“请立即开除他。”几天后,查良镛被勒令退学了。他便转到衢州中学,念完了高中。

一个人一生中被开除过一次,已经可以称得上是个“传奇人物”,但难就难在还被开除过两次。

查良镛在四川重庆读大学时代,念的是外交系,希望成为一名外交官来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但由于看不惯学校里不良的校风,他再次因大胆直言,于是遭遇了平生第二次开除。外交官理想因此幻灭。

03

从查良镛到金庸

命运有时说来也奇怪,查良镛虽然一生都未实现他的外交官理想,但他后来也说:“虽然没有成为一名外交官,但我并不后悔。我自由散漫的性格确实不适合做这个职业。外交官的规矩太多,说不定做到一周我就被开除了。”

大侠归去 再无江湖

于是命运把他带进了人生的另一个方向。1946年秋天,《大公报》刊登启事:面向全国公开招聘三名国际电讯编辑。应聘者蜂拥而来,竟多达3000人。查良镛凭借自己的才华被千里挑一,进入上海《大公报》,正式步入了报人生涯。

1948年,《大公报》香港版复刊,查良镛被派到香港工作,这也成为他一生中最重要的转折。那时在香港工作并不是一个好差事。跟现在的国际化大都市来比,那时的香港比上海要差得多。但香港在发展,查良镛作为报人、作为金庸的人生也在一步步走上正轨。

1950年,《大公报》旗下《新晚报》创刊,查良镛被调到《新晚报》,做了副刊编辑。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后,香港的政治风气比较复杂。走到哪里,都是一片说谎声。金庸忍不住了:“我必须发声。”于是,他找到昔日同学沈宝新,两人一起出资,创办了《明报》。

办《明报》要十万块,金庸自己就出了八万。他将自己写小说和稿子赚的钱全部投了进去。他每天一篇的社论,在众多报纸中独树一帜。当时金庸一边写小说,一边写社评,小说要写八九百字,社评要写一千多字。还要随时关注国际时讯,精力消耗很大。

每天一睁眼,就有两千字的稿子等着他。晚饭都不吃,要写好社评才能坐下来安心吃饭。社评写完的时候,一般也就到了报纸要发的时候。时常看到金庸在边上写,报纸排字工就站在旁边等着他。

金庸一直持续地为正义发声,也将家国天下的主题融入进小说中,于是便有了《神雕侠侣》《飞狐外传》《倚天屠龙记》……身为持续发出声音的公众人物,金庸必然会被某些势力视为眼中钉。有人放出话来:要消灭五个香港人,排名第二的就是金庸。

金庸说:“我虽然成为暗杀目标,生命受到威胁,内心不免害怕,但我决不屈服于无理的压力之下,以至被我书中的英雄瞧不起。”

04

金庸和倪匡

最危险的一段时间,金庸听到风声,还跑去欧洲躲藏了一个月。连载的《天龙八部》只好找倪匡代笔。一个月后,金庸回到香港。倪匡笑着对他说:“抱歉抱歉,我讨厌阿紫,所以把她的眼睛写瞎了。”

大侠归去 再无江湖

但不屈服的金庸又撰写了政治寓言小说《笑傲江湖》,以及社会问题小说《鹿鼎记》。“为国为民,侠之大者”可谓是金庸的真实写照。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舆论风气归于平静。1972年,金庸宣布封笔:“如果没有什么意外,《鹿鼎记》是我最后的一部武侠小说了。”

八十岁的学生金庸

金庸写了十四部武侠小说,部部经典。但金庸的名气虽响彻中外,而且博古通今,历史、政治等知识信手拈来,他依然觉得自己学问不够。因此即使是在获得剑桥大学授予的荣誉博士学位后,金庸坚持选择作为普通学生申请就读剑桥大学的博士学位,那时的他已经是81岁高龄。

在剑桥读书时,金庸同普通学生一样。背着双肩包,里面放满了课本。有一段时间金庸还会骑着车上课,但因为太太担心会发生危险而就此作罢。

在剑桥上学,金庸又变成了那个别人不太关注的查先生。不再有知名作家光环、不再是浙江大学文学院院长,他做的一切都“不为学位,只为学问”。

有学生想找金庸拍照,签名。金庸说:“我现在是学生,不是作家。等我不是学生的时候,我再和你坐下来一起吃饭、喝茶。”

在金庸眼里,在任何时候学习都不算晚。永远保持谦卑的态度去探索人生中的未知,自尊而不自负,骄傲而不自满,这也是我们每个人的人生中必须修炼的一部武功秘籍。

有人曾经问金庸:“人生应如何度过?”老先生答:“大闹一场,悄然离去。”人生在世,去若朝露。一个人的一生,为何不可以是一部武侠小说,前半生纵情恣意、洒脱妄为,后半生心怀敬畏,有不断向学之心。就如查大侠的人生,可敬,可叹!

儿女情长今犹在,江湖侠骨已无多!

“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成绝响。

再见,金庸;再见,江湖。

金庸先生重要作品年表

1955年《书剑恩仇录》

1956年《碧血剑》

1957年—1959年《射雕英雄传》

1959年《雪山飞狐》

1959年—1961年《神雕侠侣》

1960年—1961年《飞狐外传》

1961年《白马啸西风》

1961年《倚天屠龙记》

1961年《鸳鸯刀》

1963年《连城诀》

1963年—1966年《天龙八部》

1965年《侠客行》

1967年《笑傲江湖》

1969年—1972年《鹿鼎记》

金庸作品回顾

可以说,我是看着金庸长大的,起初看剧,后来看书,再后来看剧翻拍。

是老爷子,给了我最初的江湖想象。

江湖里有刀光剑影,有国仇家恨,有女人和儿女情长。

老爷子走了,但他创造的江湖永远在我们心中。

大侠归去 再无江湖
大侠归去 再无江湖

阿紫问姐夫:“她有什么好,我哪里及不上她,你老是想着她,老是忘不了她?”

姐夫平静地答:“你样样都好,样样比她强,你只有一个缺点,你不是她……”

——《天龙八部》

大侠归去 再无江湖
大侠归去 再无江湖大侠归去 再无江湖

阿朱就是阿朱。四海列国,千秋万代,就只有一个阿朱。

——《天龙八部》

大侠归去 再无江湖

周芷若冷笑道:“咱们从前曾有婚姻之约,我丈夫此刻却是命在垂危,加之今日我没伤你性命,旁人定然说我对你旧情犹存。若再邀你相助,天下英雄人人要骂我不知廉耻、水性杨花。”

张无忌急道:“咱们只须问心无愧,旁人言语,理他作甚?”

周芷若道:“倘若我问心有愧呢?”

——《倚天屠龙记》

大侠归去 再无江湖

赵敏向范遥道:“苦大师,人家要对我动手,你帮不帮我?”

范遥眉头一皱,说道:“郡主,世上不如意事十居八九,既已如此,也是勉强不来了。”

赵敏道:“我偏要勉强。”

——《倚天屠龙记》

大侠归去 再无江湖

“你姓杨,那我便姓柳吧。”——小龙女

——《神雕侠侣》

大侠归去 再无江湖

我现在不杀你,等我死后还有谁来照顾你呢?

——《神雕侠侣》

大侠归去 再无江湖

△图非原剧照,但意境相似。

那都是很好很好的,我却偏偏不喜欢。

——《白马啸西风》

大侠归去 再无江湖

孩儿,你长大了之后,要提防女人骗你,越是好看的女人越会骗人。

——《倚天屠龙记》

大侠归去 再无江湖

这本宁愿把世间千万种苦难都放到自己身上 只是要他平安喜乐。

——《笑傲江湖》

大侠归去 再无江湖

害我的都是女人,叮我的都是蚊子。

——《鹿鼎记》

大侠归去 再无江湖

靖哥哥,我死后你要答应我三件事:一,我允许你为我难过一阵子,但不允许你永远为我难过。 二,我允许你再找一个妻子,但她必须是华筝,因为她真心爱你。 三,我允许你来拜祭我,但不能带着华筝来,因为我毕竟还是很小气。

——《射雕英雄传》

大侠归去 再无江湖

世上最宝贵之物,乃是两心相悦的真正情爱,决非价值连城的宝藏。

——《雪山飞狐》

大侠归去 再无江湖

我走过山时,山不说话,我路过海时,海不说话,小毛驴滴滴答答,倚天剑伴我走天涯。大家都说我因为爱着杨过大侠,才在峨嵋山上出了家,其实我只是爱上了峨嵋山上的云和霞,像极了十六岁那年的烟花。

大侠归去 再无江湖

△刘亦菲演小龙女,金庸很高兴:“你演小龙女,他们就不会说我骗人了。”

大侠归去 再无江湖

“你心中舍不得我,我甚么都够了。管他甚么元人汉人,我才不在乎呢。你是汉人,我也是汉人。你是蒙古人,我也是蒙古人。你心中想的尽是甚么军国大事、华夷之分,甚么兴亡盛衰、权势威名,无忌哥哥,我心中想的,可就只一个你。你是好人也罢,坏蛋也罢,对我完全一样。”

——《倚天屠龙记》

大侠归去 再无江湖

我的眉毛太淡,你给我画一画。这可不违反武林狭义之道吧?

——《倚天屠龙记》

老爷子一辈子著书无数,十足讲故事高手,人物塑造高手。

在他笔下,痴男怨女,快意恩仇,驰骋江湖,热血有趣。

对于他笔下的女主,读者各有各的心头好,但老爷子说:“我自己心中,最爱小昭。”

为什么咧?

大侠归去 再无江湖

“周芷若和赵敏都有政治才能,因此这两个姑娘虽然美丽,却不可爱。我自己心中,最爱小昭。只可惜不能让她跟张无忌在一起,想来常常有些惆怅。所以这部书中的爱情故事是不大美丽的,虽然,现实性可能更加强些。”

小昭古灵精怪,而且对张无忌爱得无怨无悔、无欲无求,也许金庸想象中最完美的爱人如此。

那他最喜欢的男人呢?

老爷子也说是段誉:“如果在我的小说中选一个角色让我做,我愿做天龙八部中的段誉。他身上没有以势压人的霸道,总给人留有余地。”

但我想,恐怕是因为段誉最终跟王语嫣在一起了。

喜欢老爷子的人都知道,老爷子迷恋夏梦一生,但他遇见夏梦时,夏梦已婚而且对他无意。《天龙八部》里,段誉遇见王语嫣时,王语嫣也芳心已许慕容表哥。

但最终王语嫣还是看清慕容表哥真面目,爱上段誉。

求而不得的爱恋,还好在小说里如愿。

大侠归去 再无江湖

老爷子曾说:“我所写武侠小说中的男主角,陈家洛、袁承志、杨过、张无忌、令狐冲、韦小宝,都是大吵大闹一番后悄然归隐。”

老爷子曾说:“小说者最大的企求,莫过于创造一些人物,使得他们在读者心中变成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人。”

2018,老爷子走了,一代人的记忆多了顿点。

2018之后,老爷子还在,一代又一代都会记得那些江湖里的故事,记得陈家洛、袁承志、杨过、张无忌、令狐冲、韦小宝,记得他们的刀光剑影和快意恩仇,记得他们的儿女情长,记得他们背后的男人。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老爷子。

大侠归去 再无江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