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南开区这个地方,曾是护城河经过之处,因地形古怪而得名

我们不止一次说过,天津是古代退海之地,因此坑、沽、洼、淀不计其数,不论哪个区,都有几个带"三点水"偏旁的地名。今天要讲的这个地方,它的地名中也带"三点水",而且该地名的形成原因也和此地地貌特征有关,估计很多年轻读者可能都没听过这个地名,但我作为一名90后却实实在在对它有很深的印象。它就是今天的长虹公园所在的位置——湾兜。

二十多年前,我5、6岁时,那年头娱乐方式比较匮乏,就盼着父母带我去公园玩。所以湾兜公园,这是个一听到地名,就会让我乐出鼻涕泡的地界儿。那时也不认字,再加上天津人的口音问题,我一直错把"湾兜"听成"晚兜",当时还以为是"别管多晚,也要带我过去兜一圈"的意思呢。

提起"湾兜"之名的由来,不得不提的就是与之相关的"墙子河"。下图是我搜集的墙子河旧貌及改造过程中的照片。

天津南开区这个地方,曾是护城河经过之处,因地形古怪而得名

天津当年有两道城墙,一道是围着老城厢的城墙,另一道就是老城外的城墙。"墙子"是旧时老天津人对外城墙的称呼,墙子河就是挖土筑墙后,墙外的留下的壕沟注水后形成的河。墙子河始建于清咸丰九年(1859年),正处于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签完《天津条约》之后不久。修墙挖沟的原因显而易见,清政府被列强打怕了,必须被迫进行防御。光绪七年(1881年)李鸿章时任直隶总督,下令重新加固城墙,加深壕沟,此时墙子河长约6900丈,折算后大约46里。下图就是当年的壕沟、城墙位置,而今天的北营门等地名,就是当年城墙上的修建的营门。

有些资料显示墙子(河)全长36里,那个应该是未加固重修之前的长度,如果按下图计算,远不止36里,我在地图上量了半天了,各位不要被误导。不过这张图不知道为何要画成这样,把老城弄到三岔口东边去了,整个颠倒了过来,所以您必须把手机反过来看才能看明白。

天津南开区这个地方,曾是护城河经过之处,因地形古怪而得名

而长虹公园所处的位置,墙子河正好在这一带弯曲呈"兜囊"形状,所以得名"湾兜",之后又派生出湾兜公园、湾兜中学、湾兜小学等等。

天津南开区这个地方,曾是护城河经过之处,因地形古怪而得名

小时候除了湾兜公园,另一个让我兴奋的地方就是"七一大楼"。那时我家住在西关外大街的平房,一到夏天傍晚,吃过晚饭,父母就会带我去"七一大楼"玩,也可能是我当时年纪小,个子矮的原因,总之印象最深的就是七一大楼门前有个老高的沙子堆,我在沙堆顶上挖陷阱,还站在上面用铲煤灰的小铲子敲下七一大楼外檐上的小白瓷砖攒着玩,很是开心。

和七一大楼一样,湾兜公园虽无曹家花园的历史背景,也不像水上公园一样有"津门十景"光环加持,但它却和所有老地名一样,承载着一方天津人的回忆。

更多天津地名故事,请点击我头像,翻阅我的往期文章,咱一块儿“谈古论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