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壓合併高尿酸血癥的合理用藥

高血壓合併高尿酸血癥的合理用藥

高血壓合併高尿酸血癥的合理用藥

高尿酸血癥是高血壓的獨立危險因素已成定論,並且高血壓與高尿酸血癥相互影響、相互作用,形成惡性循環。兩者並存時對靶器官損害風險較單純高血壓或高尿酸血癥的患者明顯升高。因此高血壓合併高尿酸血癥的臨床診治與管理非常重要。

針對高血壓合併高尿酸血癥對心、腦、腎等靶器官的雙重危害,最佳的藥物應該是既能降低血壓同時又能降低血尿酸。

1.具有降壓作用的降尿酸藥物

(1)黃嘌呤氧化酶抑制劑

別嘌呤醇:治療高尿酸血癥的一線藥物。有研究發現,別嘌呤醇對青少年原發性高血壓有降壓作用。對高血壓合併高尿酸血癥的患者,別嘌呤醇治療組比安慰劑組更能使血壓恢復正常。同時還研究發現,別嘌呤醇與卡託普利聯合應用,可提高卡託普利的降壓效果。

非布司他:適用於對別嘌呤醇不能耐受或存在禁忌證的患者。非布司他能降低血尿酸水平,主要通過抑制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RASS)降低血壓,並能改善高血壓合併高尿酸血癥患者的腎功能。

(2)促尿酸排洩藥物

苯溴馬隆:通過抑制腎小管對尿酸的再吸收而促進尿酸排洩,可用於輕、中度腎功能不全者。但目前有關苯溴馬隆降血尿酸的同時降低血壓的臨床研究還較少。

丙磺舒:通過抑制尿酸鹽在腎小管的主動重吸收,增加尿酸鹽排洩,降低血中尿酸鹽濃度,從而減少尿酸的沉積。部分研究提示對維持肥胖青少年血壓正常效果較好,然而對成年人原發性高血壓的降壓效果欠佳。

但尚無證據證實降血尿酸藥可作為一線降壓藥物。

2.具有降血尿酸作用的降壓藥物

(1)血管緊張素受體拮抗劑(ARB)

1992年首次報道氯沙坦具有劑量依賴性降血尿酸作用,從而ARB的降尿酸作用得以重視。2012年Choi對24768例新發痛風患者及50000例藥物控制的高尿酸血癥患者進行研究發現,氯沙坦是所有ARB中排尿酸能力最強的,並且治療高血壓合併高尿酸血癥療效顯著,有助於減少高血壓患者發生痛風的風險。原發性高血壓合併高尿酸血癥的老年患者,口服氯沙坦50mg/d治療8周後,血尿酸下降值高達(59.03±44.37)μmol/L,顯著低於對照組和治療前。有研究比較了厄貝沙坦、纈沙坦、替米沙坦和氯沙坦的降壓與降尿酸作用,結果顯示四種藥物的降壓效果基本相同,但氯沙坦降低血尿酸的效果優於其他三種ARB類藥物。綜上來看,氯沙坦可被作為高血壓合併高尿酸血癥的首選藥物。

(2)鈣通道阻滯劑(CCB)

研究顯示,部分CCB可降低血尿酸,可能與其腎臟保護的作用有關。作用於不同鈣通道的CCB降壓作用不同,對血尿酸水平的影響也存在較大差異,有關該部分的證據有待進一步研究。

3.避免使用導致尿酸升高的藥物

(1)利尿劑

致高尿酸血癥呈劑量依賴性。高血壓合併高尿酸血癥者,應謹慎選擇。

(2)調脂藥物

阿託伐他汀、非諾貝特等在降血脂的同時,還可通過增加尿酸清除等機制併兼具弱微的降血尿酸作用,兼具弱微的降血尿酸作用,是高血壓合併高尿酸血癥患者在降血脂治療時的優先選擇。而煙酸能增加尿酸的產生,降低尿酸清除率,引起高尿酸血癥,其升高尿酸的作用呈劑量依賴性。

(3)阿司匹林

約25%原形由腎臟排洩,作為心血管疾病的預防用藥,不建議停用小劑量阿司匹林。長期服用者應注意鹼化尿液並增加飲水量。

4.高尿酸血癥患者應慎用的其他藥物

(1)雙胍類降糖藥、胰島素,可促進尿酸的再吸收。

(2)吡嗪酰胺、乙胺丁醇等抗結核藥的代謝產物可競爭性影響尿酸的排洩。

(3)6-巰基嘌呤等腫瘤化療藥的代謝產物影響尿酸的排洩。

(4)大劑量使用維生素C等維生素類藥,使血尿酸濃度增加,誘發高尿酸血癥。

(5)環孢素、他克莫司等免疫抑制劑主要影響腎血流,從而導致尿酸排洩受阻。

(6)肌苷(次黃嘌呤核苷)為黃嘌呤的代謝產物,使用後可大幅提高體內尿酸水平。

高尿酸血癥是高血壓的獨立危險因素,影響高血壓的發生發展。ARB類藥物兼具降壓與降尿酸作用,是治療高血壓合併高尿酸血癥的優選藥物,氯沙坦為首選。治療高血壓合併高尿酸血癥時應避免使用噻嗪類利尿劑等,同時避免使用可能增加血尿酸水平的藥物。

- END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