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單車模式到底行不行?

姥爺影像庫


作為共享經濟的一顆明星,共享單車曾經無比輝煌,還成為了引人為傲的中國新四大發明,但是,光環之下的共享單車卻迅速迎來了轉折點。

如今,共享單車整個行業凋零,即便是行業兩大明星企業也星光暗淡。Ofo小黃車舉步維艱,摩拜早已經賣身給了美團,只有後起之秀的哈羅單車還風光無兩。

應該說,正如很多媒體評論的,共享單車行業野蠻生長、漠視責任、速興速衰,讓很來很有前途的行業成了曇花一現,但是,就整個行業來說,未來依然光明,只是,倒下的成了先烈。

據《財經》消息,ofo員工正在陸續搬離位於中關村廣場的理想國際大廈的北京總部,而此前更多多次傳出其被收購的傳聞。10月30日,ofo宣佈正式從日本和歌山市退出,在此之前,ofo已被曝出從德國、美國、澳大利亞等多地市場撤退。

按照一些媒體的報道,2018 年上半年,ofo 供應商上海鳳凰、摩拜供應商信隆健康的收入均下滑。為摩拜單車提供自行車配件的信隆健康情況類似,2018 年上半年營業收入6.75 億元,相比上年同期減少 25.86%。這些結果,應該也是共享單車行業退潮的結果和表現。

2018年4月,摩拜身背 10 億美元債務賣給了美團。小黃車ofo則取消免押金,App 上線短視頻廣告業務,繼續艱難地維持著獨立運營權,或在待價而沽。總之,大家過的都不好。

2018 年上半年,ofo 曾經以共享單車為質押物,通過股權與債券並行的方式獲得了阿里 8.66 億美元的融資。

2017年9月,摩拜單車先後宣佈與首汽約車、嘀嗒拼車達成戰略合作,在客戶端推出網約車服務,並打算向平臺化方向擴張,但互聯網公司的傳統能力讓其在運營方面無能為力,並沒有完成自己的戰略設想。

2018 年8月,多部門聯合出臺了《鼓勵和規範互聯網租賃自行車發展的指導意見》,對共享單車的定位、停放、管理等多個方面做出規定,這也讓共享單車的運營變得比拉客重要,讓素來以輕運營來快速成長的互聯網思維們難以是從。

共享單車是依靠資本的力量強行催熟的,但隨著資本市場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冷淡,共享單車遊戲玩不下去了。據中投研究院VC/PE統計報告顯示,2017年上半場完成募集資金的規模達到1342億美元,而這個數字在2018上半年僅為341億美元,同比下降74.59%。清科研究院的數據也顯示,2018年上半年融資總額3800億元,比起2017年上半年的8600億,降幅達56%。

同時,共享單車想著複製網約車的輝煌,但卻缺乏雙邊效應,更沒有用戶粘性形成,本來希望靠著微信帶來的移動互聯網流量發展起來,結果,手機上網用戶遭遇天花板,頭條系也搶走了流量風頭,直接導致了後來摩拜單車無法繼續向上發展,陷入到了苦戰之中。

在這個過程中,後知後覺的阿里巴巴和螞蟻金服入局,投資哈羅單車和永安行,利用自身芝麻信用免押金的優勢以及穩紮穩打的強運營阿里巴巴系的能力,逐漸脫穎而出,收拾了共享單車殘局,基本獲得了整個市場。

在這場共享單車大戰中,失利的有ofo小黃車以及摩拜的創始人團隊,但後臺的微信以及滴滴也不是勝利者,這也讓此前A和B打架幹掉C然後壟斷市場的互聯網搶佔市場模式首嘗敗績。

我們可以大膽預測,以共享單車市場爭奪為樣板,此後的互聯網創業市場已經不再是資本燒錢的天下,強運營能力將成為致勝的關鍵。那些此前希望靠自己其他領域的強利潤獲取進行各行業投資,然後連接所有,成為去中心化的中國經濟的核心中樞的想法徹底破產了。


馬繼華


閒置資源的共享這本身是很好的,可如果沒有合理的管控閒置資源卻成了城市汙染的又一來源。

第一、摩拜、ofo等是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共享經濟”。

從實際上來看,這些共享單車只是向用戶短期出租給用戶使其擁有短暫時效而所有權在商家手中的單車。這是一種租賃模式,而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共享經濟。

共享經濟的本質是整合線下的閒散物品、勞動力、教育醫療資源等。是一種“廢物利用”,而現在的共享單車卻是在製造大量的廢物。只管收押金或者拉投資,慢慢地偏離了成立共享單車的初心。

第二、我國現在的路況

共享單車當初的目標就是——解決最後一公里的問題。本來是為了解決道路擁堵問題,可沒有具體的行規而是採用無樁停放模式隨騎隨走,放在劃白線的公共停車區域就好了。可很多地方根本沒有停車區域又或者停車區域遠遠不夠。

於是共享單車“屍橫遍野”地被拋棄了,反而使得交通和道路變得更加擁堵。

第三、國人素質

共享單車雖然方便了很多人,卻也再次揭露了國人的素質問題。很多單車被破壞,亂擺亂放甚至佔為己有,在沒有監督和管控的情況下,帶來的問題比比皆是。

而且在共享單車報廢之後的處理方式也是讓人無奈,商家完全沒有承擔起相應的責任而一味地想要用投資商的錢來補自己的坑。

現在所剩下的共享單車品牌已寥寥無幾,競爭過後該想想如何完善了。


鎂客網


共享單車是網絡新興起一種創新模式,剛開始出現時是經濟熱門話題,共享經濟一時風頭無兩。只要跟共享經濟搭邊的,都能獲得大筆資金投資,半年下來,市場上出現幾十個品種共享單車。隨著共享單車的竟爭白熱化,實力跟不上的,逐漸被淘汰。最好市場上只剩下摩拜、ofo,小藍車、等巨頭。但是我們發現摩拜,、小黃車他們的盈利模式並不清晰,一直是靠融資來支撐。單靠押金,公眾出行的收入並不足以彌補它們的支出。直到摩拜被美團收購的那一刻起,摩拜還欠著10億美元的外債。ofo如果不是有阿里巴巴巨頭在後邊支撐,估計早已在破產的邊緣。可以說共享單車沒有好的盈利模式,是無法在市場上存活下去。


標標分享


在回答這個問題前我想反問一下,如果不行,為什麼阿里領投ofo?投了ofo後,又繼續投資哈羅?如果不行,為什麼美團要收購摩拜?


可見共享單車的模式還是可行的,但目前的可行只是對戰略投資人而言的。

1,對阿里而言,阿里投資共享單車哈羅和ofo是因為共享單車是高頻的線下支付入口;是因為共享單車能為芝麻信用提供使用場景。線上流量紅利見頂,轉戰線下爭奪線下流量是必然趨勢!

2,對美團而言,美團收購摩拜,加上現在正在做的美團打車,能完善其出行板塊,從而有利於打通其生活服務生態。其目地之一,增強與滴滴競爭出行市場的實力;目的之二,講新的故事為上市提升估值。

所以對此類戰略投資人而言,共享單車模式是有利的可圖的經濟模式!

對創始團隊和財務投資人而言,可能共享單車模式不行。摩拜單車賣身美團,就是股東大會商議投票的結果。早期財務投資人紛紛套現離場,創始團隊胡瑋煒,幕後老闆李斌也同意賣摩拜。這似乎能夠說明共享單車的模式已經失敗了。作為共享單車巨頭的摩拜尚且如此,其他陪跑的小品牌共享單車能好到哪裡去?


作為戰略補充,共享單車在巨頭的佈局中還有積極作用;但是作為單獨的企業發展模式,不盈利還燒錢的共享單車,顯然已在失敗的道路上越走越遠了。


Monzier


康旭科技發現和分享互聯網科技信息

共享單車模式到底行不行?支付寶、共享單車、高鐵、網購,被評為“中國的新四大發明”。由此可見,共享單車是很受歡迎的。


當人們遇到“打車感覺太近,走路又感覺太遠”的時候,共享單車出現了,剛好滿足了人們對“不近不遠”的這段路程的需要。現在物質生活水平提高了,人們對健康的認識也相對提高,騎單車來進行運動也是不錯的選擇。


從市場角度來看,對共享單車是有需求的,而且這個市場還很龐大。現在質疑共享單車,就跟當初質疑打車平臺是一樣的。一旦互聯網有新商機湧現,就會大量人加入進來,然後各種問題全面爆發。經歷市場洗禮後,優勝劣汰最後剩下的就是贏家。



共享單車的模式是沒有問題的,只是現在處於市場初級階段,等到市場穩定包括相關政策出臺後,相信共享單車的前景還是十分樂觀的。


點贊是最好的鼓勵,有不同看法歡迎評論!

康旭科技


模式從根本上來說,是管理問題,是運營系統的設置問題,是成本控制能力問題。

共享單車,本質上是用網絡技術運營單車租賃,滿足了市場短途出行需求,是一種發揮新技術實際作用的新興業態,不僅具有商業價值,也符合社會公共利益。

所有的新生事物都需要磨合,新的業態更需要在實踐中不斷總結,隨時調整優化運營。在這些本來就無依無靠艱難探索過程中,再遇上需要快速搶佔先機市場,碰上燒錢對手的圍追堵截,模式就肯定要走樣,甚至跑偏入不敷出進退兩難了。

不過,一切盡在資本掌控中吧,不看好也不會一路ABCDE的,遙控單車本身使用起來都是不錯的,系統運營設計都有非同一般的功力,不可否認。假以時日,對大家來說,是很好的出行選擇,費用也基本可以接受,運營方費心經營好就是了。不是模式不行,是行的模式沒有運行出來,所以,換人就是了😜


個性定製系統


共享單車模式是一種很好的經濟模式,只不過現階段的競爭太過激烈了。換個角度想下,如果共享單車是政府經營推廣的,就不會出現這麼多浪費了。市場競爭不是說不好,但最近這樣惡性競爭什麼好東西都會糟蹋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