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國國王在泰國是個什麼存在?

孩子的好爸爸


歷史淵源

泰國的君主制度起源還是蠻晚的,直到1238年才建立素可泰王國,但是之後又有了一段歷史空缺的時期。到了18世紀帶有華裔血統的鄭信登基,泰國又擁有了國王。1932年泰國發生了暹羅立憲革命,從此至今泰國進入了君主立憲制時期。


國王的權力

泰國國王,寓意著國家元首、泰國皇家軍隊統帥、宗教的維護和擁護者。但是準確的來說,泰國國王是沒有多少實際政治權力。而泰國的軍隊也不歸泰國政府管,雖然效忠泰國國王,但是國王也沒有權力直接指揮軍隊,軍隊有著自己的統帥。



這麼來說,泰國國王更像是泰國的象徵,並沒有多少決定泰國國家事物的權力。


淡看天上月


自泰國建立了第一個統一的王朝—素可泰王朝,王朝更迭、江山幾度易主,然而時至今日國王依然是一個無法撼動的存在。泰王之所以能夠成為這樣一個堅強的存在,離不開二字:“權”、“威”。

至於“權”,與其他多數君主立憲制國家不同,泰國國王絕不僅僅是一個“擺設”。泰國憲法承認泰王是國家元首、武裝力量的最高統帥以及宗教的最高護衛者。因此,泰王手握多項實權,如人事任免權(包括內閣總理、軍政人員和法官)、立法權(以批准簽署的形式)、解散議會(下議院)、宣戰、大赦等等。泰國的軍隊被稱之為“泰國皇家軍隊”,雖然實際上軍權是由國防部和最高司令部控制,但泰王一直穩坐幕後掌控政局。這一點在拉瑪九世普密蓬在位的70年間得到了充分的體現。一次次軍隊和民主政府的摩擦加劇了紅黃兩個陣營的衝突。除了以世俗的手段控制權力實現政治統治,泰王還會通過對僧侶的治理實現對民眾思想的控制。泰王既是國家最高領袖,也是宗教的最高護法。《僧人條例》的形成將僧侶納入了從中央到地方的官僚機構統治中,國王可以通過政府毫不費力地指導僧侶的行動,使政教合一真正在泰國政治中得以體現。

至於“威”,泰王在民眾心中樹立威嚴主要靠軟硬兼施的方式。現在的泰王是泰國第四個王朝—曼谷王朝(又稱卻克里王朝)的君主。不得不承認曼谷王朝的歷任君主的確有諸多推動國家發展、增進人民福祉的舉措。拉瑪四世開始向西方學習,拉瑪五世推行行政制度改革,拉瑪六世深化軍事和教育領域改革、建立了現在泰國頂尖高校朱拉隆功大學,拉瑪七世將英國的文官制度引入泰國、打擊了糜爛的封建官僚主義。尤其拉瑪九世功績最為突出,他關心人民疾苦,自籌基金髮展基金,推行醫療制度改革,在皇宮中創辦試驗田,修水利,建學校,為老百姓做了不少實事。在拉瑪九世過世以後,一首《故事裡的國王》唱出了人民的心聲,在泰國人心中國王不是一個只坐在皇宮中享受榮華富貴遙遠的存在,而是一位仁慈的“父親”。為民謀利、為民做事,立威則水到渠成。此外,“威”也指威懾,泰王不容許任何人質疑侮辱,否則將面臨嚴厲的懲罰。曾有一男子在facebook上辱罵王室,最終被判35年有期徒刑的案例。


睿恪煦


我前段時間跟團游去泰國遊,導遊是華人的後代,普通話很標準人很好講故事也幽默,他講了好多泰國的當地風俗和當地人的習慣以及泰國皇室的歷史,越聽越有趣。泰國人非常愛戴他們的皇室,叮囑我們不能在他們面前討論泰國的皇室!好像講的五世皇和九世皇對泰國做的貢獻比較多吧。九世皇有一個眼球是假的,當年被假藥所害,所以當年從瑞士回來一登基就宣佈販賣假藥都死刑。泰國的醫療和教育是真沒話說,不管大病小病大手術小手術,只需要30株株就可以了。幼兒園到大學都免費,包括文具校服書籍,而且每個學生每天都會有一瓶牛奶喝。這應該都是第九個皇帝做出的貢獻。其他講的都忘的差不多了。反正覺得泰國人沒什麼壓力所以比較“懶”。例如賣50瓶水,賣完了就回去享受明天再賣,不懂得未雨綢繆


Z俊3


泰國國王為泰王國國家元首,現任國王為瑪哈.哇集拉隆功,又稱拉瑪十世。

現在國王瑪哈.哇集拉隆功,1952年7月28日生於曼谷,1972年為王儲,2016年即位。文學學士學位,曾在泰國御林軍任職,


為陸,海,空三軍上將。

泰國王擁有二項實權

(一)軍權

國王首席顧問,退役將領𨑳索拉暖7月14日在泰國軍事學院演講時涗:泰國武裝部隊只效忠國王。

(二)立法權

據泰國憲法,普密蓬國王是國家元首,有奴批准立法,總理和議會則負責國家的行政事務。

結束語:在泰國,國王有至高無上的權力,在民眾中威望最高,能夠任免最高領導人。


良人執戟2


國王,在泰國,那是神一般的存在,不可褻瀆,不可評論,否則就是“欺君”重罪,最高15年牢獄之災。

雖然泰國是君主立憲制,也搞民主選舉,也有三權分立,但是國王並不是吉祥物般的存在,是擁有一定實權、在關鍵時刻擁有最終決策權的實際統治者,國王可以否決議會決策,軍隊也是聽國王的,老百姓對待政府和國王,大多還是跟信賴王室權威而不是政府權威。

泰國是個虔誠的佛教國家,不過這只是表象,平靜之下,是幾百萬統治階層和幾千萬平民階層,統治階層包含王室、軍隊、貴族、權貴和地主階級、城市新興資產階級等,這些人掌控了泰國幾乎所有的資源。而廣大農民和城市平民在固化階層的社會下始終看不到希望。


既然搞民選政治,那上臺的政府永遠是代表平民利益的,但是資源大多都在權貴手裡,政府要兌現競選承諾,就得向權貴階層割肉,遺憾的是,一般割不動,人家不但不讓你割,還要想方設法推翻你,捍衛自己的利益。

所以,我們看到了,泰國最近幾十年,發生了十幾次政變,幾乎就沒有幸存的民選政府,最近十幾年是他信、英拉兄妹的相繼上臺和倒臺並流亡國外。

這個順序一般是民選政府搞施政乏力,也搞不定軍警力量,面臨權貴階層壓力,只能依賴於代表平民的紅衫軍進城來給政府助威,權貴階層則組織黃衫軍來對抗,雙方就在曼谷街頭聚集散步,圍堵交通,包圍政府大樓,互相喊口號,然後局勢瀕臨失控。

這時,在某位老人家的授意下,軍方就出場了,搞政變,廢除政府,接管國家權力,一般維持個一陣子,耐心等待國王的下一步行動指示。


鑑於國王在泰國神一般的地位,任何國家的危機都是政府和軍隊來背鍋,老百姓的矛頭對象自然也是軍隊或者政府,國王是不會有錯的。

長久以往,這就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這個國家的政治始終纏繞著國王、軍隊、政府的複雜關係,週而復始,也嚴重影響了泰國的經濟發展,搞的泰國自98金融危機之後,還沒徹底緩過神來。

目前的泰國總理是巴育將軍,他2014年發動政變推翻了英拉政府,然後當總理一直當到現在,但是泰國過幾年還是要搞政府選舉的,到時候還是民選政府上,以後這個循環會不會再次上演,這個就看泰國人的造化了。

泰國這種特殊的體制幾乎無解,除非國王徹底脫離政治,軍隊徹底國家化,但是權力是個很容易上癮的東西,已經擁有了這麼多年,他們會輕易放棄麼?


雲中史記


20世紀90年代壟斷了泰國衛星電視天線和移動通信網,擁有四家上市公司50%的超級富豪,泰國曆史上第一位民選連任的總理,他帶領泰國走出了1997年的金融危機,他鐵腕反毒淨化了泰國國際影響(泰國曾佔世界毒品生產量第二位),他嚴厲鎮壓了泰國南部穆斯林分裂勢力,維持國家統一。


他信試圖在他組閣時期改革農村土地制度,與農民結盟,解放泰國農村勞動力,推動泰國工業化進程,這一舉措觸犯了地主階層和軍方的利益,於是黃衫軍首領泰國經理傳煤大亨林達明以他信收受俄羅斯軍火商賄賂讓泰國軍方接受二手老舊飛機為由要求他信下臺。他信旗下的泰國最大通信公司也在此時與新加坡淡馬錫公司簽署併購協議,這本是市場正常交易,但是泰國人民無法接受自己最大通信企業變成外國人企業事實。他信決定賭上自己未來三年政治前途,解散下議院提前進行大選,反對派號召選民拒絕投票,造成了泰國曆史上最大的棄權選舉,他信領導政黨宣佈自己獲得了三分之二的選票成功當選,但是反對派認為選舉無效,黃衫軍和紅衫軍進行了街頭對抗,軍方發言人表示如果政府無法控制局勢,軍方有責任維護國家安全。

泰國面臨嚴重政治危機,普密蓬國王再次站出來召見了他信,給出建議希望他辭職,他信覲見國王之後,通過電視直播淚流滿面的宣佈辭職,政府副總理耶猜擔任看守政府。2011年英拉•西那瓦辭去了商界的所有職務,在泰國下議院選舉中勝出,當選泰國總理。英拉繼續了他信的經濟改革措施,積極推動與中國合作,深化旅遊開發,加強文化交流。2015年1月23日泰國國會彈劾英拉在大米換高鐵項目中存在瀆職行為,參與投票219人,贊成180人,通過了彈劾。按照泰國法律規定:英拉未來五年禁止從政。

自1933年泰國的民主改革派,軍隊及皇室對於君主立憲政體達成協議以來,1946年已故普密蓬國王在位70年,經歷了20次政變(其中15次成功),任命了35位總理組閣50屆政府,泰國君主立憲不同於英國君主立憲議會制,也不同於日本的天皇作為國家象徵。泰國君主立憲制是民主改革派的軟弱可欺和軍隊勢力強大,皇室控制信仰及土地三者平衡結果,泰國政局不斷上演組閣—政變—組閣的三國演義。

創建於2018.1.18

唐俊龍55398571


泰國是君主立憲制國家,國王本是名義上的王,並不干政。但在政治發生偏差時,國王能及時指引,軍隊也絕對服從國王的命令。這種威望在現今世界是很難有的。

但是普密蓬國王於2016年10月13日過世,其子哇集拉隆功王儲繼位。


薪qianc



泰國國王是泰國各方政治勢力的平衡點。每當泰國政局混亂,只要泰國國王出來一句話,各方政治勢力必然低頭妥協。

在泰國,雖然是民主國家實行君主立憲。規定泰國國王的各項權利。但是由於各方面複雜的關係,導致國王在泰國政治中有重要地位。

直白來說就是泰國的軍方不受政府管控,政府指揮不了軍隊。而軍方不聽政府管控的藉口是他們只聽泰國國王的命令。但是這就形成了一個悖論。因為憲法規定泰王無權掌管軍隊。但是軍隊又聲稱只聽泰王的。所以這就很尷尬了。導致軍方也成了一股子政治勢力。民選政府也沒辦法掌握軍隊,甚至還要看軍隊臉色辦事。


例如英拉以及英拉的哥哥等人,妄圖通過撤換泰國軍方的高級將軍們而達到控制軍隊的企圖。但是軍方將領豈能坐以待斃,迅速發動政變,解散了英拉的政府。由於民選英拉政府沒有軍隊的支持,所以很快便被趕下了臺。現在英拉還在國外逃亡不敢回國。後來,民選政府支持者同軍方支持者爆發了衝突,這個時候泰王站出來了。由於泰王在泰國有很大的威望,所以一句話就平息了衝突。讓軍方先暫時組建政府,穩定局勢。軍方也就順勢而為,組建軍政府平定了局勢了。


今天的泰國國王需要這樣的政治局勢以穩固自己的地位。所以國王也就對於軍方的所作所為沒什麼意見。畢竟民選政府會想方設法限制國王權利,有了軍方這股政治勢力,泰王就可以坐享其成。因為軍方組建的軍政府名義上聲稱只聽國王的,所以軍政府不會想方設法的設立法律限制國王權利。但如果沒有了軍方,民選政府很有可能廢除國王或者進一步縮減王室經費,對於王室只有壞處而沒好處,但軍方的軍政府就不會那麼做。所以泰王心裡也是明白的。所以說即使泰國再亂,只要泰王出來一句話,局勢立馬平息。

泰王和軍隊可以說是一根繩上的螞蚱,相輔相成,互相利用。而民選政府的地位就很尷尬了。由於掌握不了軍隊控制權,所以其政策都要顧及軍方以及泰王的態度。泰王在泰國就類似於我國的主席的地位,凝聚了泰國人的人心。沒有泰王,泰國絕對會爆發內戰。


忘川星玉


十九世紀末,泰國國王拉瑪五世朱庇隆功強國之道就是傾其國力發展軍事力量,結果把一個看家護院的打手,培養成了會咬主子的惡犬。

1910年朱庇隆功駕崩,軍隊以不可逆轉的趨勢,成為國家重要的法律制度建設者和參與者,參政建言的功能和作用越來越強烈和主動。

1932年軍人集團終於露出了惡齒,發動了軍事政變,推翻了泰國王室統治,自己拿著刀槍架國王脖子上,要麼下崗、要麼君主立憲,沒有第三。拉瑪六世無可選擇的走向了君主立憲制,軍隊就是這樣拿著刀槍,血腥的讓三任國王走完了自己的任期,直到1946年九世拉瑪普密蓬國王上任,這種局面仍未改變。


但是普密蓬國王比較聰明,充分利用佛教文化,建立自己德高望重的國王形象,軍人不得不在1957年搖起來尾巴,拜跪在普密蓬國王腳下。

普密蓬國王一方面讓百姓愚忠於自己,也不忘培養軍人隨時露出牙齒,恐嚇不聽話的政府總理下臺,實際成了自己合法斂財的手段和方法,2016年王室總資產達400億美元,遠比沙特王室180億美元高,甩英國王室幾條街。軍人集團更是什麼賺錢做什麼,軍產達泰國GDP近一半,所以泰式民主是凌架於民主之上的獨裁,盤剝百姓的民主。

2001年他信當選第23屆總理,在他的領導下,提出三十泰銖看百病,泰國GDP增長5.2%,股票增長了67%,還清了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借世界貨幣基金組織的173億美元,一躍成為東南亞地區經濟增長速度最快的國家。並且成了首位連任的總理,有本事的人就有膽量,他信不僅在總理任期內,將泰國帶出亞洲金融危機,還鐵腕禁毒(泰國毒品產量曾居世界第二),對泰國南部的穆斯林武裝分離運動進行嚴厲的軍事鎮壓。對社會黑惡勢力進行無情打擊,迎得了眾多低層人士的支持。但是2007年他信從國王府邸出來,含淚對媒體表示,將不再擔任總理,從此流浪世界。

這就是泰國國王存在的模式,普密蓬國王駕崩,新國王沒有一點人氣,還把兩任妻兒攆走王室,令泰國百姓失望致極,所以泰國軍人們失去了老國王也失去了底氣,他信執政時還了173億美元的事一點不提,卻抓住英拉大米收購案不放,在國際事務上更是給泰國形象帶來不少麻煩,英拉和他信將在沒有引渡條約的香港舉行發佈會,給軍人巴育以聲討,我們祝英拉給泰國帶來新的希望。


陳能先A


泰國國王在泰國不同於其它國家的國王,有些國家的國王,看起來位子很高,但實際上手中沒有多大的權利,也就是一個行政擺設,人們常說的"空架子",比如英國皇室,日本天皇等。



但是,在泰國不一樣,泰國國王在泰國民眾的心目中就是神,當神一樣敬仰。國王的地位在國民和軍方地位中越來越大。泰國實行的是君主立憲制,泰國國王手中實際撐挖著軍權,軍人搞軍事政變,泰國國王的地位是不可動搖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