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企|“瓜子”如何用算法提高零售效率

楊浩湧是一位連續創業者,一直以來堅持的兩條企業經營原則是,大幅度提升行業效率以及消費者因此而受益。下文將介紹“瓜子”如何通過數據驅動來提升二手車行業效率。

名企|“瓜子”如何用算法提高零售效率

楊浩湧認為,數據驅動帶來的最明顯的一個優勢,就是車輛的售賣週期縮短了。國外有兩家公司KBB和CarMax做汽車定價,每年會出一本書,書裡會給每一款車做定價,就像一個大的資料庫一樣,裡面每一輛車,會有年份、顏色等各種指標,所有指標計算在裡面,最後給出一個價格。

在楊浩湧看來,國外汽車定價給出的是車的價值,而中國的二手車商需要定的是車的價格。美國的汽車市場很穩定,2017年新車年交易1700多萬車輛,二手車年交易4000多萬輛,而且常年都是這樣的。但是在中國市場,汽車的定價必須要考慮供需關係頻繁波動這種現實的情況。

傳統車商二手車售出週期平均是32天,CarMax是20多天,瓜子平均9天售出,是傳統車商3倍以上工作效率的提升,靠的就是數據驅動。

算法是怎麼做到的?楊浩湧舉了一個日常場景例子。假設線下有一間夫妻店,門口擺著幾輛車,一輛寶馬3系收進來,這輛車到底標價多少是拍腦袋決定的。假設定了20萬,一種可能的原因,是最近中美貿易戰,稅收高了,所以把價格定的稍微高一點;第二種可能是,店主看了一下週邊二手車市場,還有好幾家在賣同樣的車,憑直覺定了20萬。

然後,假設店裡每天進來5個人,這5個人進來轉一圈,問一下價格走了。店主等了2周,沒有賣掉,就會思考是不是價格定高了,牌子改成19.5萬元,又等了一段時間,又沒人買。最後終於有一天,18萬賣掉了,這就是為什麼傳統車商需要1個月以上的銷售週期。

這裡面有兩個問題。首先,定價是靠直覺的;第二,所有調整價格的場景判斷也是靠直覺的。到店裡看車的那5個人,店主不知道那5個人是真想買寶馬,還是進來溜達一下,看到有豪車開開眼就走了。在互聯網人眼裡,進來的這些人帶來的不準確數據都是噪音,因為不清楚這些人的目的。

那怎麼把這個場景線上化?在楊浩湧看來,在數據系統中,一輛車到底賣多少錢,每輛車有它自己的模式(pattern)。比如說,一輛2002年的紅色寶馬上架了,定價20萬。這個價格是根據歷史上類似車型成交的價格來定的。

接下來,算法會給這輛車1000次展示。首先,這個展示可以做到千人千面。用戶一直在看寶馬奔馳,算法就會繼續給他推薦寶馬奔馳,所以這些數據是沒有噪音的,算法不會給想買奧拓的人推薦寶馬奔馳。這1000次展示就是一個樣本。這裡面有100個人打了諮詢電話,諮詢這輛車的情況,其中有10個人到線下看了這輛車,最後這輛車成交了,這就是這輛紅色寶馬歷史成交的模式,就如同股票和天氣預報一樣,所有數據彙總在一起,形成一種趨勢預測。

如果在1000個展示樣本中,發現按照20萬的定價,1000次展示只有50個人打電話了,只有5個人到線下去看車了,然後算法就知道價格定高了,從而開始調整價格。所有這些事情,都可以做到在一天之內發生。

但是如果這輛車在線下的夫妻老婆店,線下店沒法做到一次拉來100個顧客,準確瞭解定價合適不合適,如果不成交,馬上就調整價格這種程度,但線上算法是可以做到的。

楊浩湧強調,算法不是用來做噱頭的,必須要有切實的東西,讓消費者感知到你在改變這個行業,就像沃爾瑪開出來之後,大家馬上知道他們很厲害,是在改變這個行業,因為不僅僅在價格,還有質量,以及消費者的整個購物體驗,相比之前都有大幅提升。

在他看來,任何一個市場都要用消費者的角度去想這個事對不對,靠不靠譜,而不是去糾結C2B、C2C、B2C這些東西,這些都不是本質。消費者就是看價格的,誰的價格好就買誰的車。

為什麼算法能如此極大縮短售賣週期?一句話,價格決定一切,1塊錢的車當天就能賣掉,1000萬的車可能永遠賣不掉。在一個買家賣家充足的全平臺網站上,有幾百萬的用戶在上面,只要價格合適,就一定能賣掉,這是一個充分市場化的場景,在這個基礎上,算法可以用價格來調節售賣時長和概率。因此瓜子能做到平均9天售出,CarMax做不到,因為CarMax沒有在線上做數據化的分析。

大數據處理信息服務商金盛網聚WJFabric認為,算法,作為大數據時代最核心的工具,將直接通過對數據的作用,為業務運營提供革命性的變化。對於企業來講,一方面要著力於對數據開發的精準性和有效性的保證與持續提升;另一方面應使日益成熟的數據庫實現“物盡其用”,也就是說,對於算法的研發與測試將是大數據時代的重要課題。數據的開發最終要服務於業務,而使用的方法就是算法。因此,是否能開發出有效的算法將直接決定數據的使用效率,同時也決定了業務發展的可持續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