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檔三十年以上的九對知名相聲演員(上)—馬黃、於馮、高範

前兩天看了一個新聞,說記者去民政處調查,發現離婚的排隊,結婚的沒人,於是感慨世道變了。對這樣的記者,筆者評價就是一個字,二!你怎麼不8月8日或者9月9日去調查呢?登記是挑日子的,誰家離婚還撿黃道吉日去啊。

記者報道有偏頗之處,不過離婚率高也是事實。話題有點兒跑偏了,我們是說相聲的。對於相聲演員來說,一個逗哏一個捧哏搭檔也跟夫妻倆差不多,有的搭檔配合默契成為經典。有的演員卻三番五次鬧裂穴。即使是一時走紅的搭檔也有哪天因為一點兒破事分手的可能。一對搭檔能配合幾十年在相聲界也是極少的,筆者就介紹一下九對搭檔三十年以上的組合。

這個名單也是有標準的,1,搭檔三十年以上。2,有一定知名度。

搭檔三十年以上的九對知名相聲演員(上)—馬黃、於馮、高範

第一對,馬志明黃族民組合—至今30年

如果放在三十年前,有人說馬志明和黃族民能搭檔這麼多年不裂穴,那肯定沒人信。

馬志明,出名的一頭沉,和他爹一樣。這樣的逗哏,捧哏就比較難幹。在和黃族民搭檔之前,馬志明鬧過無數次裂穴。少馬幾乎和周星馳一樣成了難伺候的角兒。不過細究起來,大部分還都不是他的毛病。

和楊少華,應該楊少華責任大點,他那種滿地灑狗血的捧哏方式連趙偉洲都受不了,何況一頭沉的馬志明。另外,筆者認為楊少華主動找馬志明捧哏無非就是找個臺階,順利從工廠調到曲藝團。進了團就開始私底下和其他相聲演員聯絡對戲。

和蘇文茂,少馬是量的,不論從哪方面講,不管是藝術特點,還是輩分,還是其他,都不會長久。倆人後來還鬧出個著名的地理圖案。

和謝天順,這個最可惜,不過責任也不在少馬,謝天順曲藝世家出身,謝派單絃在天津也是一絕,自然他的心氣兒也高,評職稱比少馬矮一級確實不太妥當,但這不是少馬評的啊。

搭檔三十年以上的九對知名相聲演員(上)—馬黃、於馮、高範

少馬和黃族民的結合最不被人看好,黃族民也是半道出身,海青腿兒,家裡還是革命幹部家庭,作風正派不苟言笑,這一看就不像說相聲的料啊。

但黃族民是李浩然竭力舉薦給少馬的。李浩然是君子,頗受馬家信任,他舉薦的準兒沒錯。就這樣,少馬開始一點點兒教黃族民,可以說黃族民就是少馬量身為自己打造的一個捧哏。後來乾脆收了比自己小不了幾歲的黃族民為徒弟。

少馬有個觀念,帶藝投師的那不叫徒弟,最多叫掛名弟子。所以他一直不太承認擺知過的盧福來於克志,反而承認沒擺知的黃族民是自己徒弟。就算他想收黃族民,當時也是有很多人反對的,少馬還是給收了。

這麼一來兩人到現在搭檔就有三十年了,彼此之間已經熟悉到不能再熟悉。不過就這樣,臺上砸掛黃族民還能真急眼,按照少馬的說法,黃族民在臺上急眼是真生氣,不像謝天順都是演的。

祝願少馬大黃能繼續馳騁舞臺吧。

搭檔三十年以上的九對知名相聲演員(上)—馬黃、於馮、高範

第二對,於寶林馮寶華 40年

看名字就知道都是寶字輩的,這兩位巧了,都是馬家相聲傳人。於寶林是馬三立的徒弟,被稱為相聲界四大寶林之一。馮寶華則是馬桂元的徒弟。

兩個人從1959年在河北省曲藝隊開始合作,這時候兩個人都是三十多歲年富力強,而且舞臺表演經驗也非常成熟,所以配合很默契,藝術水準很高,在天津也算是一對火檔。

也有一種說法是兩人從解放前就開始合作了,不過那時候固定搭檔很少,他們倆可能確實搭檔過,但還不算固定的組合。

他們代表作不少,比較出名的比如《哭四出》《師傅經》《烏龍院》等

他們的組合一直堅持了四十年,1999年,於寶林、馮寶華與尹笑聲等人發起成立眾友相聲團。沒過多久,於寶林又加入哈哈笑曲藝團。於寶林原來想兩家他都幹,後來實在是年齡不饒人他只能選一家,最後他選擇了後者,而馮寶華留在了前者。

一對火檔就此裂穴。

搭檔三十年以上的九對知名相聲演員(上)—馬黃、於馮、高範

第三對,高英培範振鈺 39年

由於高秀敏的突然逝世,範偉就沒了搭檔,所以高範組合。。。拿錯書了。

高範組合,一度響徹全國,他們倆的合作開始時間是1954年,裂穴時間筆者始終沒有找到最具體的。大家一般說起他們的組合時間都是近四十年,也就是三十多不到四十年的樣子。

高英培師父是趙佩茹,而趙佩茹那是大家啊,桃李滿天下,一開始是以常寶堃為藍本教的高英培,誰知道高英培後來走出了自己的模式。

相聲風格帥賣怪壞,高英培可能沾了個賣,但筆者認為他的風格可能更應該叫躁,不是一般的火爆,又爆又脆。當然,還有一種說法,高英培這種風格和他上千度的近視眼有關,他這麼玩命的逗,就不用擔心和觀眾的交流。

範振鈺是班德貴的徒弟,但他也接受過相聲史上捧哏第一人趙佩茹的指點。現在嘛,範振鈺一說就是高峰老師飯島愛,其實在天津他也是有一號的。不過對於他的捧哏藝術,業內人很多都說他太慢,不太適合捧哏。

搭檔三十年以上的九對知名相聲演員(上)—馬黃、於馮、高範

有時候就是這麼巧,一個太爆太躁的逗哏搭上一個慢性子的捧哏反而產生了化學反應。兩個人不論是諷刺相聲還是歌頌相聲都獨具一格。代表作甚多,《釣魚》《不正之風》《跳舞風波》等。

兩人在七八十年代達到藝術最高峰,1979年雙雙調入全總文工團,這對比天津曲藝團就跟一步登天一樣,郭德綱和洛桑藝術的第一站也是去的全總文工團。

1985年高英培被選為全國十大笑星,這是他們倆的巔峰之作。注意,應該是他們倆,不是隻有高英培一人。

至於他們倆的裂穴,說法很多,但肯定不是因為錢,也不是因為工作調動,至於說跟高英培愛喝酒愛吃肉有關,也是扯,貌似範振鈺也是酒不離口的酒人兒。

也許就是兩個風格迥異的搭檔互相看對方都累了,都審美疲勞了吧。

未完待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