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銀行理財子公司或將成為公募、信託業最強競爭者

12月2日,銀保監會發布重要政策文件——《商業銀行理財子公司管理辦法》(簡稱《辦法》),22萬億規模的銀行理財市場正式進入獨立子公司運作時代,這將改變中國投資理財市場的格局,其形成的“蝴蝶效應”或將改變公募、信託、互金、三方等行業的運營體系和模式。

未來銀行業務分化不可避免

重慶某中型商業銀行行長告訴《今日財富》雜誌,“我行目前正在積極申請相關牌照”。其實,早在《辦法》出臺之前,眾銀行就已開始運籌帷幄。據《今日財富》記者瞭解,部分銀行已開始對資管事業部進行組織架構改造,推進資管業務獨立運營和風險隔離,為設立理財子公司做準備。記者在招聘網站留意到,隨著銀行理財子公司的設立提速,不少大型商業銀行已進入“招兵買馬”階段,為其理財子公司的籌建做準備。

重磅|銀行理財子公司或將成為公募、信託業最強競爭者

對於未來銀行理財市場格局的變化,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副主任曾剛認為,綜合來看,預計子公司的淨資本約能支持100倍左右的理財業務規模,考慮到目前已經較大的理財業務存量以及未來的發展,銀行理財子公司所需要的資本門檻其實非常高。這意味著,未來的銀行理財業務分化不可避免。大銀行將積極探索子公司的全面發展,而數量眾多,沒有能力設立理財子公司的中小銀行,必須考慮未來的業務轉型方向,是繼續以專營事業部方式開展業務還是轉向純粹的理財銷售,不管是哪種選擇,現有的銀行理財市場格局都將面臨深遠的調整與變化。

最低註冊資本10億元人民幣,理財子公司迅速被冠名“超級富二代”。2017年11月17日,“一行三會一局”聯合發佈《關於規範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徵求意見稿)》,統一同類資管產品的監管標準,重點強調打破剛性兌付,迴歸資管產品“受人之託、代人理財”的本質,一經發布引起市場高度關注,不少金融機構也已經開始謀求轉型思路,而“理財子公司管理辦法”是否會成為其他機構轉型的加速器?


公募基金面臨新挑戰、私募基金或迎新機遇

針對理財子公司對於公募基金衝擊很大這一說法,前海開源董事總經理、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指出,四大行發起成立的理財子公司合計出資超過530億元,加上之前已經成立理財子公司的股份制銀行,合計最高資本金已經達到1140億元。銀行理財子公司的成立將為市場帶來更多的增量資金,同時也將加大資管行業的競爭,對於公募基金來說構成新的挑戰。

當然,公募基金相對於銀行理財子公司來說有人才和經驗的優勢,將來銀行理財子公司和公募基金將會形成合作競爭關係,促進行業的優勝劣汰。一些業績優良、能夠為投資者創造長期回報的資產管理公司,包括公募基金、私募基金、銀行理財子公司等,將獲得更快的發展。對公募基金來說,要依靠人才,以及優秀的管理和業績表現,來參與競爭,保持原有市場份額。一部分銀行理財子公司也可能通過委託管理或者直接買入公募基金的方式,與業績優良的公募基金合作。

諾亞研究工作坊二級市場研究員褚志朋指出,銀行設立理財子公司對公募基金的影響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首先從要求看,未來銀行子公司的產品無論是投資範圍還是銷售起點都與公募基金幾乎沒有差異,因此銀行未來在代銷公募基金理財產品時會優先推薦自己旗下理財子公司的產品,這也必然在銷售層面給公募基金帶來壓力;另外,銀行本身在貨幣、債券等固收領域就有傳統優勢,理財子公司設立後,銀行或將更傾向於把資金委託給旗下理財子公司管理,這就可能會對其他基金公司的業務規模帶來一定的壓力。

重磅|銀行理財子公司或將成為公募、信託業最強競爭者

針對設立理財子公司對信託行業的影響,信託專家、西南財經大學教授陳赤在接受《今日財富》採訪時表示:理財子公司的建立對信託業、信託公司而言有競爭,有合作,但目前看來競爭更多一些。理財子公司的私募產品會對信託公司形成比較正面的競爭。銀行在獲取資產的能力上要強於信託公司,銀行的公募產品有可能把目前信託的中低端資金客戶收歸旗下。

合作方面,不管理財子公司的私募產品還是公募產品中間投非標債權的部分,今後還是需要依靠信託公司這個渠道投出去,只是有可能改變原來所謂的“通道業務”。理財子公司作為機構投資者去投信託產品,而被投的信託產品則是由信託公司自己主動管理。這樣,信託公司一方面增加了機構投資者的投資規模,但另一方面要比現有的銀行通道業務承擔更多責任。

私募基金或迎來一定機遇。《辦法》中規定符合條件的私募基金可作為理財子公司的投資顧問,大部分理財子公司成立初期,一定程度上面臨著權益類資產投資管理能力的欠缺,所以尋找外部的投資顧問將成為大部分理財子公司的選擇,所以未來私募基金這部分業務或會有增長,

融360 大數據研究院研究員補充道。


銀行理財子公司:改變中國財富管理行業版圖

對於財富管理行業的影響,恆天財富研究院院長周榮華指出,短期而言,理財子公司並不會對財富管理行業的發展形成太大威脅。該辦法的落地,更大程度上是為理財子公司在未來發展構建合法合規的環境;長期來看,銀行理財子公司有望在未來拓展出涉足資管全鏈條的業務能力,結合其“母胎”銀行在公眾心目中潛在的公信力,可能會成為財富管理行業的又一位有力競爭者。

當前財富管理行業需要在滿足“資管新規”及其細則文件的要求下,積極拓展自身業務,培養高效投研團隊,在大類資產配置和家族傳承等新興領域提前佈局,逐步樹立品牌價值,為之後越發激烈的市場競爭未雨綢繆。

重磅|銀行理財子公司或將成為公募、信託業最強競爭者

《理財子公司管理辦法》在給銀行更多施展拳腳機會的同時,對投資者也會產生重要影響,融360理財分析師認為主要體現在四方面:第一,購買理財產品更加便捷。首次購買理財產品無需到線下網點面籤,網上可以直接操作購買;第二,理財產品更加親民。無論是5萬元還是1萬元,對於很多個人投資者來說門檻仍然偏高,但如果能推出更低門檻的理財產品,則能包容更多的年輕群體或低收入群體;第三,理財產品更加豐富,可選餘地更多。理財產品在期限、風險、收益、種類方面都更加豐富,能滿足不同類型投資者的需求;第四,風險意識需要加強。銀行理財打破剛性兌付,保本理財要徹底退出歷史舞臺,而且新規中規定理財子公司可以發行分級基金,可以直接投資股市,給投資者帶來機遇的同時,也帶來了很多風險,今後投資者不能再閉著眼睛買理財了,一定要提高自己的風險意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