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文物珍寶曾被當做了“一文不值”的廢品和垃圾?

乾嘉門下走狗


呂后的印

呂后的印是中國第一個皇后的印,而且是玉印,價值很高,現在是陝西曆史博物館的鎮館之寶。可當年也不值錢,是陝西一個小學生孔忠良在放學的途中發現的,當時發現以後,只覺得好玩,也知道這是一個印章,他就想著把上面的字給磨掉,然後刻上自己的名字,可沒想到這個玉很硬,上面的字磨不掉,最後他讓自己的父親把印送到省城去,父親去了之後,留了一個心眼,跑到省博物館,也就是現在的碑林博物館看了一下。結果一看,發現這了不得,上面的字是皇后之璽,是呂后的。

後面,孔忠良就把這個印捐給了國家。也沒啥大獎勵,好像就是請吃了頓羊肉泡饃以及二十元獎勵。這個印一度還被江青“借”走了,後面才還回來。

中國第一玉龍

內蒙古赤峰市的玉龍,現在是頂級國寶,一開始是一個叫張鳳祥的農民在自己的果林裡修梯田,發現一個石洞,然後就從石洞裡掏出了一個像勾子一樣的東西。

他拿回家以後,也沒覺得是什麼好東西,就扔給自己的弟弟玩,弟弟在上面拴了一根繩子,當成鐵勾子拖著玩,拖著拖著,發現上面的髒東西沒了,露出了玉的本色。

張鳳祥感覺這東西有點來頭,就送到了文化館,文化館覺得是個文物,但他也說不上,就花三十塊買了下來,然後扔在箱底也沒管,直到遼寧發現一個遺址,裡面發掘出一個跟這個類似的東西,這才重新翻出來,一看,這是一條玉龍,中國最早的龍形象之一。

陶鷹鼎

1957年的時候,陝西華縣農民殷思義在自家地裡犁田,突然犁到了一個硬東西,挖出來一看,是個陶瓷碗。也沒覺得是什麼好東西,但器型還比較完整,扔了怪可惜的,就拿回了家,正好家裡缺一個雞食盆,就把這個陶瓷碗當成了餵雞的盆子。

到了第二年,村裡來了考古隊,進行仰韶文化的挖掘,就在村裡宣傳,大家要是從地裡挖出什麼東西,一定要記得上交國家啊。村民一聽,自己家裡那個餵雞的好像不一般呢,把考古人員請到家裡一看,就明白了,這是新石器的東西,這個鼎後面成了中國禁止出國的文化之一。

最後說一個國外的,雖然不是當垃圾,但也跟垃圾差不多了。

有一年,一個美國人在二手市場看中了一個畫,畫的很醜,完全不覺得有什麼價值,就是覺得怪怪的,上面標價八美元,他還價五美元成交,拿回來後,人家告訴他,這可能是傑克遜·波洛克畫的。最後,在這張畫上找到一個指紋,經簽定就是傑克遜·波洛克的指紋,而且顏料也跟傑克遜·波洛克工作室用的顏料一樣,最終確定這畫是真品,估值五千萬美元。

什麼樣的名畫呢?

看下圖。

其實,我家也有一個當垃圾的東西,目前沒有什麼實用功能,就在角落放著,但我總感覺,遲早有一天,會有人告訴我,它是傳世孤品。


腦洞歷史觀


在我國的珍貴文物中,的確有一部分曾經散落民間,被當成廢品,並且差點被毀掉,多虧一些仁人志士在關鍵時候搶救,才讓我們得以看到這些珍寶。在這裡舉一些有代表性的例子。

1.杜虎符。

這件杜虎符上過《國家寶藏》,很多朋友都認識它,也知曉它是秦國國君頒發給杜縣駐軍首領的憑證,非常重要。根據虎符上的錯金銘文可知,如果不是遇到緊急情況,那麼用兵五十人以上,必須把將軍手中的左半塊虎符跟國君手裡的右半塊拼合驗證,才能實施。因此,這塊小小的“半虎符”,其實正是秦國軍事管理體制的物證。


關於杜虎符的發現,與陝西的一位老考古學家戴應新先生有直接關係。答主剛好拜訪過戴應新先生,聽他講過這個虎符的來龍去脈。

1975年西安郊區山門口公社北沈家橋村的一位農民在勞動時撿到了虎符,但是當時虎符上面已經生了很多鏽跡,也看不到字。這位農民沒多想,就把它帶回家給自己的弟弟玩。後來小孩子玩著玩著,字跡就出來了,覺得這個東西可能挺重要的。於是帶著虎符來到市區,想賣點錢。

(戴應新先生)

最開始呢,他找的是廢品回收站,可是回收站也不知道虎符的價值,只能按照普通的銅器價錢,給幾毛錢,這還不夠少年回去的車票呢。

心有不甘的小孩拿著虎符轉悠,有人指點他去文物部門試試。剛好,在博物館,遇到了戴應新先生。戴先生畢竟是專業的,一下子就看出來虎符的重要性,於是跟少年商議,以50元的價格收購了虎符。在當時50元也是一筆不小的資金,戴先生還是用自己的錢墊付的。少年也覺得比較滿意。

由此,杜虎符進入了陝西曆史博物館。因為與這半塊杜虎符的因緣,戴先生將自己的書齋命名為——“半虎堂”。


2.班簋

簋是一種古代容器,相當於今天的大碗,有陶簋,也有銅簋。班簋就是一件西周時期的青銅簋,因為它的主人叫“班”,因此按照一般的青銅器命名原則,稱之為班簋。

班簋上面有198個字的銘文,記載的是西周貴族毛伯班這個人跟隨毛公征伐東夷之事,勝利之後,班鑄造這件銅簋以示紀念。

我們知道,傳世文獻中,對於西周歷史的記載相對還是比較匱乏的,而且有的文獻是後世重新編撰的,可信度存疑,而班簋的銘文是當時人所撰寫,可信度很高,自然,其歷史價值也非常高。

根據《西清古鑑》的記載,班簋最遲在清代就出土了,並且被收入清宮,成為乾隆的私藏。後來在庚子之亂中,班簋被八國聯軍掠奪走,從此流失於民間,莫知其所在。

1972年,北京文物清理揀選小組的工作人員在一家廢舊金屬回收站中,看到了班簋。可惜當時班簋已經被人砸成了碎片,正準備回爐重煉!

文物工作者趕忙搶救下這些碎片,並在回收站中儘可能找回其他的殘碎部分,饒是如此,還是無法拼出完整的器物來,殘缺的很多。文物修復師只能儘量拼接,對於缺失的部分,採用從保存較好的部位複製的辦法進行修補,才讓班簋得以“重生”。

班簋現藏於首都博物館。


考古軍中馬前卒









定遠橋


數不勝數啊!

1、清朝的內閣檔案

2、商周時期的青銅器何尊 :某農民在自家的田地裡發現,直接拿回家當作裝東西的器具使用,後來生活過於困難,就花了30塊錢把何尊當作廢品給賣了。

幾經週轉,何尊終於被懂古董的人發現,現在是國寶。

3、大禾人面紋方鼎,是商朝青銅器。

1958年被湖南寧鄉縣一位農民偶然挖到,之後和家裡人就把它當廢銅爛鐵賣給了回收站,據說當時因為太大,為了方便搬運還特意敲碎了才賣,後來專家很努力才恢復原貌。

4、聖旨,是清朝咸豐皇帝頒發給時任大學士杜受田的。 在家中發現。從年代上推算,這幅聖旨應該是頒發於1852年。至今保存十分完好。

5、刻有甲骨文的甲骨曾被當做“龍骨”的藥材被損毀。

6、甘肅省天水市石馬坪的一座山丘上墓葬出土的石棺床四周的17塊石質圍屏,上面刻著精美的壁畫。初始被當作無用之物放置10餘年。石屏風上的壁畫記載的是唐代粟特人的生活場景。

7、八千麻袋

8、敦煌莫高窟的史料-1900年王圓籙王道士發現了甘肅敦煌藏經洞遺書,目不識丁的他將大量古籍賤賣給了外國人;

9、紅山玉龍-中華第一龍

你還知道哪些歷經坎坷的文物,歡迎分享!

感謝大家關注、點個贊再走唄!謝謝大佬們!


納蘭伈伈


有哪些文物珍寶曾被當做一錢不值的廢品和垃圾?

其實我國有很多文物珍寶失而復得的。它是有很多對工作負責的文物工作者將遺失很久的文物珍寶又買回來,並讓這些文物重新擺正了位置,恢復了應有的價值。例如:1、青銅歡喜佛。80年代的時候,阿克蘇地區文管所的曾所長在騎自行車上班的路上,路過一家興隆廢品站的時候,都會習慣的向裡邊看一眼,可是這次他突然發現在一堆破鐵窗戶旁邊丟著一個塗滿紅漆的佛像,這尊佛像模樣很奇怪,競好像是一尊歡喜佛。於是曾所長丟下自行車急忙走進了廢品站,他的眼力果然不錯,地上丟的果然是一尊歡喜佛。興隆廢品站老闆也很大方,這尊歡喜佛竟被他白白送給了曾所長,曾所長也為國家保住了一件珍貴的元代文物。

2、犧首獸面紋圓尊。

2008年,從湖南博物館退休的張館員去一家廢品站賣報紙時發現一塊廢銅,引起了他的注意,這塊廢銅上有一個非常特殊的花紋——雲雷紋,這是商朝青銅器上的獨有標誌。後經過多名同事和專家在該廢品站終於找回了所有的銅片。該廢品站老闆隨時就把這些歲銅片送給了博物館。這件商朝酒器,經過修復又恢復了昔日的神采。3、何尊。

寶雞市博物館的佟科長在市區玉泉廢品站發現的文物是何尊。經上海一位專家堅定它是“國家一級國寶”。

3、何尊。

寶雞市博物館的佟科長在市區玉泉廢品站發現的文物是何尊。經上海一位專家堅定它是“國家一級國寶”。

4、金代印章。

1986年,一枚珍貴的金代印章被發現,而發現者是黑龍江省的考古專家。在一次給學生講課時,有位王同學問他:教授,我舅舅是開廢品收購站的,在他那裡有一個銅疙瘩,上面還刻著字,從來沒有人認識。於是教授和王同學找到了他舅舅。瞭解之後舅舅就給王同學了。王同學就又交給了考古專家,經鑑定後,這是一枚金朝高官“迷裡迭河謀克之印”,是一枚很為珍貴的金國官吏的印章。

5、紅山玉龍。今被榮譽為“中華第一龍”,其出品年代距今至少在4000多年以上,是紅山文化玉器精品,當之無愧的國寶。他是由1971年內蒙的一位農民在幹活時偶然發現的,以為是廢鐵拿回家給小孩當玩具了,後來就以30元的價格賣給了文化館。過了10年之後這件文物才引起專家的重視,才被確定為國寶。

6、高子戈。是春秋時代的兵器,一級文物。現收藏於山東齊國曆史博物館。1970年是一位農民不足6元賣給了當地收廢品的。後來輾轉被文物部門發現並收回。經鑑定是“國寶一級文物”。

7、大禾人面紋方鼎。是商朝青銅器,1958年被湖南寧鄉縣一位農民偶然挖到的。之後和家裡人就把它當做廢品賣給回收站。據說當時因為太大,為了方便搬運還特意敲碎了才賣的。後來經專家的努力才恢復原貌。

8、霽藍釉白龍紋梅瓶。生於元代,是民間一戶普通人家6代單傳的傳家寶。在民間保存的600年沒有一點損壞。曾在地攤上以18元的價格賣出,而揚州博物館為了珍藏它,專門設立了一個展廳。近10年間經過多次試價,最終巴黎一個收藏家開出了40億人民幣的天價,但揚州博物館都沒有賣掉它。

9、陶鷹鼎。1957年陝西華縣農民幹活刨出來的,拿回家後當做雞食盆用。

10、呂后玉璽。1968年陝西咸陽小學發現,差點磨平再刻,後上交國家。

上述只是我個人瞭解的極少部分國家稀世珍寶又失而復得。如有不當敬請各位朋友專家批評指正。謝謝











為人和善


柴窯今天仍不被人認識,被當作石灣窯或爐鈞釉等。破解柴窯之謎,還原柴窯真相,百度:柴窯真相(製為絛環者)。









北地14


沒人要自然就不值錢,破銅爛鐵論斤賣,破瓶爛罐白丟掉!





只藏真珍稀農民收藏家


特別是文革時期,由於破四舊需要,大量的金屬文物被砸壞送到鍊鋼爐,當時如果有保護意識,就會受到不錯文物。當然,因為不同人文化程度也不同,即使到了現在,大家都知道文物價值和價格,由於很多不起眼的古代藝術品被賤賣,如果你經常去廢舊店轉轉,說不定就有機會,不過一定要有眼力!

譬如在陝西曆史博物館中,有一件文物,如果不是文物工作者的留意,恐怕我們現在已經看不到了,它的名字叫做:鳥蓋瓠壺。

這件戰國時期的青銅酒壺,是國家一級文物。壺蓋為一隻鳥的形狀,壺腹呈瓠瓜形,所以稱之為鳥蓋瓠壺。鳥蓋處有環扣,可以自由開合。壺頸部至腹部裝飾有精美的兩道寬帶紋和六道蟠虺紋。壺蓋上的鳥尾與壺把手用鏈環相連接,鏈分四節,每節鏈環均飾有頭朝上,尾部捲成圓環形的蛇紋。鳥蓋瓠壺是文物工作者在陝西綏德縣廢品收購站中偶然發現的,當時它已身首異處、面目不清,經專家鑑定得知是一件戰國青銅器,這才使其倖免溶於煉爐之中。

希望你也有好運,如果僥倖受到了,希望你好好珍藏,或者捐獻給博物館,因為文物只有再博物館才發揮它鑑賞價值!

2018年12月21日於宜昌尚書巷弄石齋


宋朝茶樓一夥計


所有的古董都一文不值,連孔廟都可以拆,家裡人都可以鬥,你說還有什麼更重要的,政治需要高於一切,可見中國的政治基因有多強大,官大於一切,人生最大的目標就是當官,官一句話可以搞定一切,文化啊,生命啊,侮辱啊,都是個屁,如果我生活在那個時代,我也一樣瘋狂,破除舊世界,一切古物都是四舊,必須打碎,一起創造一個新中國。


知道智慧


太多的文物招毀滅,如歷史的幾個階段,破四舊,文革。大辦鋼鐵。拆廟,毀爐。一切和封建有關的無一辜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