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關總署:中國外貿總額40年增長198倍

中國海關總署副署長鄒志武20日在北京稱,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外貿進出口總額增長了198倍,成為拉動世界貿易增長最重要的力量之一。現在,每5分鐘就有2.9億元(人民幣,下同)貨物進出中國關境。

鄒志武在當天中新社主辦的國是論壇2018年會上稱,得益於改革開放,過去40年中國外貿出現了“奇蹟式的增長”,年均增速達14.5%。目前中國有1400個商品出口份額居全球第一,外貿直接或間接帶動就業的人數將近2億,外貿佔全球貿易比重從不到0.8%提高到超過11%。

他表示,現在每5分鐘就有2.9億元貨物進出中國關境,四艘國際船舶離岸或離港,9架國際航線飛機起飛或降落,1120個集裝箱,5492個快件,8655件物品離開或到達,206萬個集成電路,1.7萬個液晶顯示板,1萬部手機,88臺金屬加工機床離開中國關境,3.4萬件化妝品,一萬噸鐵礦沙,4300噸原油進入中國國境。

鄒志武稱,目前中國外貿已經成為引領拉動世界貿易增長“最重要的力量之一”。

中國外貿在規模擴大的同時,質量也在提高。鄒志武稱,近十年中國外貿從高速發展階段逐步向高質量發展階段邁進,“中國創造”身影日漸顯現。1995年機電產品出口首次取代紡織和服裝成為第一大類出口商品,標誌著中國出口商品由勞動密集型為主向資本技術密集型為主轉變。2003年機電產品出口首次佔中國出口總值的“半壁江山”,2011年機電產品出口突破萬億美元大關。

從外貿主體來看,1992年前中國外貿經營的主體僅有國有企業和外商投資企業,1993年民營企業開始登上歷史舞臺。鄒志武稱,從2008年到2017年,中國民營企業進出口總值由5360億美元增長到15815億美元,年均增長12.8%,高於同期中國外貿進出口整體年均增速。

鄒志武表示,今後海關總署將深入推進關檢融合,打造更加先進的、在國際上最具競爭力的海關監管體制和機制,推進海關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記者 李曉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