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發現的5類新物種,第3種在被人發現一年後就走向滅絕

近代發現的5類新物種,第3種在被人發現一年後就走向滅絕

斑紋兔,2007年被生物學家在印度尼西亞偶然間發現到,此前人們僅僅見到過2次,這種珍惜的兔類動物僅存在於當地的熱帶雨林之中,體表髮色獨特稀奇,具備老虎一樣的條紋。

近代發現的5類新物種,第3種在被人發現一年後就走向滅絕

葉尾壁虎,近代生物學家發現的新型壁虎,棲息於澳大利亞梅爾維爾角,自然界中的偽裝大師,體表顏色幾乎於枯葉一般,並且它們的身體在演化的過程中逐漸與樹枝“融為一體”,頭部呈現出扁平的三角狀,就連尾部也如同真正的枯葉一般。

近代發現的5類新物種,第3種在被人發現一年後就走向滅絕

孵溪蟾,在1984年被人於澳大利亞昆士蘭地區所發現,在人類已知的蛙類生物中堪稱是異類,最特別之處在於孵溪蟾哺育後代的方式,雌蛙會將體外受精後的卵吞入胃部,在體內孵化並哺育幼崽,直到它們成蛙。但令人遺憾的是,這種奇特的蛙類在被人發現一年後就已經滅絕,滅絕原因至今仍未查明。

近代發現的5類新物種,第3種在被人發現一年後就走向滅絕

侏儒海馬,在2009年所發現的十大新物種之一,侏儒海馬是人類已知身形最小的脊椎動物之一,體長僅有2.5釐米左右。目前,這種海馬主要分佈於紅海和印度尼西亞附近的珊瑚海中。

近代發現的5類新物種,第3種在被人發現一年後就走向滅絕

叉斑鼠狐猴,生物學家位於馬達加斯加島嶼西部的原始森林中所發現新型鼠狐猴,叉斑鼠狐猴四肢修長,有著便於抓取樹枝的寬達手掌,舌頭較長,多用來吸取花蜜。目前由於當地原始森林逐步減少,這類新物種的賴以生存的環境正受到威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