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高質量、優化結構 促進形成強大國內市場

央廣網北京12月23日消息(記者田芳毓)據經濟之聲《天下財經》報道,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於本月19日至21日舉行。在部署明年重點工作任務方面,促進投資和消費是重要內容。

會議提出,我國發展現階段投資需求潛力仍然巨大,要發揮投資關鍵作用,加大製造業技術改造和設備更新,加快5G商用步伐,加強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物聯網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加大城際交通、物流、市政基礎設施等投資力度,補齊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短板,加強自然災害防治能力建設。

消費方面,會議提出,要努力滿足最終需求,提升產品質量,加快教育、育幼、養老、醫療、文化、旅遊等服務業發展,改善消費環境,落實好個人所得稅專項附加扣除政策,增強消費能力,讓老百姓吃得放心、穿得稱心、用得舒心。

有針對性、有目標、有引導地支持投資

國家統計局發佈的數據顯示,製造業投資從今年4月份以來保持了持續回升的態勢,1-11月份,全國製造業投資同比增長9.5%,增速比1-10月份提高0.4個百分點,比去年同期高出5.4個百分點,高於全部投資3.6個百分點。民間投資今年以來持續保持在8%以上的較快增長速度。

復旦大學公共經濟研究中心主任石磊指出,在強調投資總量增大的同時,更要有針對性、有目標、有引導地支持投資的方向。

石磊認為,在總量擴大的情況下,更重要的是提升投資的質量,優化投資的結構,更多地把社會投資集中到未來成長性更高、效率更高、產業帶動效應更強、抗風險能力更強、技術進步空間更大的產業。在未來顯示優勢的這些領域,應該是公共政策扶持、支持、引導的重點。

消費明年有望繼續成為經濟增長第一引擎

在消費方面,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毛盛勇表示,儘管今年的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出現一些波動,但是整個消費還是有潛力的,我國中等收入群體規模是世界上最大的,擁有接近14億人口的市場規模,而且成長比較快。

數據顯示,最終消費支出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由1978年的38.3%提升到去年的58.8%。而今年前三季度,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是78%,比上年同期提高14個百分點。

商務部市場運行司副司長王斌說,展望明年,消費有望繼續成為經濟增長的第一引擎。

王斌介紹,2019年消費增長的目標是保持平穩持續的增長。據有關研究機構預測,2019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將增長9%左右,消費的貢獻率在65%左右,有望繼續成為經濟增長的第一引擎。

增強消費能力需供給側、需求側共同發力

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劉世錦表示,消費的快速增長正在激發新舊動能的轉換:“居民的消費升級,特別是服務性的消費,現在上得很快。包括醫療、教育、文化、娛樂、體育等一系列產業,需要進一步對外開放,可以激發出大量新的增長潛力。”

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指出,進一步增強消費能力需要供給側與需求側共同發力。

魯政委分析,對於服務業而言,需要有更多供給才能滿足本來已經很大的消費。對於有形商品的供給側的改革,主要是提高質量,把大家更多地從購買國外商品轉回到購買本國商品上。實際上,在一些傳統領域,國內製造的產品水平已經很高,比如空調、汽車,消費者都已經回到對本國產品的消費上。所以在這些領域提高質量,就能有更大的消費能力。同時,服務消費方面,個稅的抵扣減免也在增強大家的消費能力。仔細觀察此次個稅的扣除,扣除的很多支出都是服務領域的支出,實際上鼓勵了在這些領域居民的消費。

外媒聚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大的國內市場是中國發展潛力所在

新加坡《聯合早報》說,中國政府只要穩定好投資者、消費者包括民企的信心,中國經濟依然會保持較快增長。強大的國內市場正是中國發展的巨大潛力所在。

路透社說,中國預計將在基建方面擴大投入。不過這絕不是“大水漫灌”式強刺激。

美國《福布斯》網站說,中國經濟正在經歷嚴肅的結構性變革。中國正在推進工廠自動化,是機器人設備的最大買家,中國在價值鏈上的位置不斷上移,高科技元素增加。中國經濟仍然保持增長,消費貢獻率達78%。

德國財經網說,加大減稅降費是“最好的新年禮物”,可以進一步減輕企業和個人的壓力,相當於政府贈送的“禮包”。

日本共同社報道說,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推出大規模減稅等支持經濟發展的政策,會被亞洲市場視為利好。

英國《金融時報》網站說,2019年,在全球經濟復甦緩慢、危機回潮的大背景下,中國依然具有一定的比較優勢。無論是基於歷史眼光還是全球視野,中國經濟的發展質量預計仍將保持在上升通道。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