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詞裡,最“點睛”的兩個字,一般人不留意,卻是恰到好處!

談及詩詞,豪放vs婉約,宮廷vs民間,離別vs思念,塞外vs愛國,林林總總何止千萬?但是有兩個字最是恰到好處,也是作者近來讀詩詞偶然之得,

這兩個字就是“最是”。

“最是”兩個字,看似平常,卻在詩詞裡出現的頻率非常高。一般來講,開頭“最是”的詩詞,描寫的多是悲情,失落和遺憾。其中最有名的兩首詞分別是王國維的《蝶戀花》,和南唐後主李煜的《破陣子》,接下來我們一起欣賞。

宋詞裡,最“點睛”的兩個字,一般人不留意,卻是恰到好處!

與《蝶戀花》相比,作者認為《破陣子》流傳更廣,境界更好,那就先說《破陣子》:

南唐·李煜·《破陣子·四十年來家國》

四十年來家國,三千里地山河。鳳閣龍樓連霄漢,玉樹瓊枝作煙蘿,幾曾識干戈?

一旦歸為臣虜,沈腰潘鬢消磨。最是倉皇辭廟日,教坊猶奏別離歌,垂淚對宮娥。

這首詞是李煜降宋後所作,上片寫南唐曾經的繁華富饒,不曾經歷戰亂的侵擾。下片寫家國覆亡的慘狀。全詞由建國寫到亡國,極盛轉而極衰,極喜而後極悲,看似只是平平無奇的寫實,卻飽含了對故國的留戀與亡國的悔恨之意。尤其是名句“最是倉皇辭廟日,教坊猶奏別離歌,垂淚對宮娥。”讀來更是酸楚。想象年過半百,兩鬢斑白,卻像喪家之犬一樣的被驅趕,倉倉皇皇的離開宮殿,何等的淒涼。這還不算,還有教坊吹著離別的歌曲,宮娥們依依不捨的哭泣,一個皇帝淪落成這幅景象,誰人見了不憐惜呢?

宋詞裡,最“點睛”的兩個字,一般人不留意,卻是恰到好處!

李煜,五代十國時南唐國君,字重光,初名從嘉,號鍾隱、蓮峰居士。漢族彭城(今江蘇徐州)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於宋建隆二年(961年)繼位,史稱李後主。開寶八年,宋軍破南唐都城,李煜降宋,被俘至汴京,封為右千牛衛上將軍、違命侯。

後因作感懷故國的名詞《虞美人》而被宋太宗毒死。李煜雖不通政治,但其藝術才華非凡。精書法,善繪畫,通音律,詩和文均有一定造詣,尤以詞的成就最高。並在詞壇上留下了不朽的篇章,被稱為“千古詞帝”。

宋詞裡,最“點睛”的兩個字,一般人不留意,卻是恰到好處!

看完了李煜的《破陣子》,我們繼續來欣賞王國維的《蝶戀花·閱盡天涯離別苦》

閱盡天涯離別苦,不道歸來,零落花如許。花底相看無一語,綠窗春與天俱莫。

待把相思燈下訴,一縷新歡,舊恨千千縷。最是人間留不住,朱顏辭鏡花辭樹。

點評:這首詞也是通過寫景,繼續即景抒情。和《破陣子》一樣,通過強烈的反差對比,寫出心底的寂寥和落寞。尤其是最美的句子“最是人間留不住,朱顏辭鏡花辭樹”,不僅文辭非常華美,也富有哲學味道。人世間,凡事美好的事物都容易消失,就和容顏漸老、繁華落盡一樣,即使美好,也終要失去。“辭鏡”二字極具新意,有點鐵成金之妙。兩“辭”字重用更佳。

宋詞裡,最“點睛”的兩個字,一般人不留意,卻是恰到好處!

王國維,初名國楨,字靜安,初號禮堂,晚號觀堂,又號永觀,諡忠愨。1877年出生於浙江杭州府海寧州城,家族世代書香,家學淵源及學人輩出的海寧鄉風,對王國維的成長和人生道路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是中國近、現代相交時期一位享有國際聲譽的著名學者。

王國維早年追求新學,接受資產階級改良主義思想的影響,把西方哲學、美學思想與中國古典哲學、美學相融合,形成了獨特的美學思想體系;後又治史學、古文字學、考古學。郭沫若稱他為新史學的開山,在教育、哲學、文學、戲曲、美學、史學、古文學等方面均有深詣和創新,為中華民族文化寶庫留下了廣博精深的學術遺產。

宋詞裡,最“點睛”的兩個字,一般人不留意,卻是恰到好處!

兩首經典名篇,都是通過“最是”兩字寫盡淒涼和無奈,是全詞的點睛之筆,妙不可言。讀者們,你們有什麼不同的看法呢?歡迎在評論區留言哦~

賞經典詩詞,觀諸類文化,請關注【文史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