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書是你逢人就推薦的?

霸王豆豆123


不抱怨的世界(A Complaint Free World)

這本書真的很不錯,但是一般人很難看得下去,我推薦給身邊很多人,都沒有人看的下去。

書中內容大概的意思是:只是希望我們可以不要遇到事情自怨自艾,一碰到事情就消極的抱怨,而是給自己積極的心理暗示和樂觀向上的態度。其實不存在所謂的不抱怨,只是抱怨的方式變了而已,消極的抱怨變成積極的抱怨罷了。書中的經歷、觀點以及看問題的角度都給我一種耳目一新的感覺。

我雖然做不到書中所說的那樣,但是我一直在給自己心理暗示,告訴自己不要消極的去抱怨,碰到事情,當我想去抱怨的時候,我會讓自己停止抱怨,用實際行動去面對這些事情。這樣真的很好,這也是這本書所教會並且還會一直影響我的價值所在。

我有時候也會不管那些,就去使勁的抱怨,畢竟人都需要發洩的,,但是這不影響我繼續我的不抱怨的修煉之路,所以其實最關鍵的就是自己要學會利用一些東西為自己服務,而不是完全服從,所謂盡信書,不如無書。更多時候要靠自己的辯證的看待。

A Complaint Free World 一個不抱怨的世界,提供的是一種為人處世的態度,只是我高中畢業後8年來看到的唯一一本有意義的書。

最後借用該書中的一句話來對待雞湯文的態度:“如果你看不慣,那就改變它。如果無法改變,那就改變自己的態度。不要抱怨。”



一米陽光上的落葉


首先我認為凡是推薦給別人的書,在某種程度上肯定是自身已經從中受益過或從相關權威那裡知曉(老師、朋友等)。其次,對於這個問題,我想擴大一點來回答,因為逢人推薦的書,數目上肯定不會太多,你不能對一個人吧啦的說一堆。

那麼哪些書是要推薦的呢?

一、幾組關係

1.在推薦之前,我認為要解決這幾個關係,見下圖:

2.人生的成長路徑應該是:

成長方法論、思維方式、認識自己、人生實現。見下圖:

從上述成長路徑可以看出,人生的軌跡其實根本上是有一定的思維方式決定。正如真格基金的創始人王強老師曾說,思維就像洋蔥,一共有四個圈層。最頂層的是人文思維,再往下一次是科學思維、技術思維、商業思維。我們可以看出一個完整的思維體系包括:哲學、心理學、社會學、人類學、美學、文學、歷史、宗教神學等。

二、選書範圍

1.選書原則:經典書目。經典之所以是經典,就是經得起時間考驗的書籍,對人幫助也最大。

2.書目分類:

(1)心理學類

《心理學與生活》菲利普•津巴多

《刻意練習:如何從新手到大師》安德斯•艾利克森

《烏合之眾》古斯塔夫•勒龐

《真實的幸福》馬丁塞利格曼

《持續的幸福》 馬丁•塞利格曼

《認識自己,接納自己》馬丁賽利格曼

《活出最樂觀的自己》馬丁賽裡格曼

《撞上幸福》丹尼爾•吉爾伯特

《幸福之路》羅素

《社會心理學》戴維邁爾斯

《少有人走的路》斯科特派克

《人性能達到的境界》馬斯洛

《理性情緒》阿爾伯特埃利斯

《控制憤怒》阿爾伯特埃利斯

《象與騎象人》喬納森海特

《社會性動物》E阿倫森

《逃避自由》弗羅姆

(2)哲學類

《人生的智慧》叔本華

《作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叔本華

《理想國》柏拉圖

《形而上學》亞里士多德

《愛的藝術》弗羅姆

《西方哲學史》希爾貝克

《身份的焦慮》阿蘭德波頓

《有限的與無限的遊戲》詹姆斯卡斯

《哲學的指引》馬西莫匹格里其

《倫理學》斯賓諾莎

《中國哲學史》馮友蘭

《中國哲學十九講》牟宗三

《老子》《莊子》《道德經》《傳習錄》

(3)美學類

《美學散步》宗白華

《美的歷程》李澤厚

《藝術哲學》丹納

《西方藝術十五講》傅雷

《中國建築史》梁思成

《美的歷史》艾柯

《醜的歷史》艾柯

三、如何閱讀一本書呢?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閱讀習慣和方法,但差距也是顯而易見。我認為讀書需要區別對待,不同類型的書相應的讀書方法也不一樣。具體來說:

1.專業性的書籍:

一般我讀這些書籍,會仔細看作者的框架即目錄部分,知曉作者的寫作順序是怎樣,寫作的角度是怎樣,對於哪些未涉,哪些是重點,一般從目錄上能看出這些信息。為什麼這樣做呢?因為這是快速與作者建立聯繫的一種方法,也是建立自己思維數據庫模型的方法,安東尼曾說過:“模仿是通向成功的捷徑”。這也是在《刻意練習:從新手到大師》中領悟到的一種學習方法。

其次,看文獻綜述方面,知道相關問題前人已經做了哪些研究,也為自己進一步學習提供線索,按圖索驥是我喜歡做的一件事。看文獻綜述還有一個好處,是可以知曉同一類問題,大家的寫作角度是怎樣,會初步啟動自己的視角對比,也許你想的前人早已做過,會及時讓你調整思路,避免更多時間浪費。

再次,會看重點看作者在緒論部分採用的研究方法,一般專業性書籍或論文都會有所交代,技術性的方法具有複製性,可以為自己寫作方法提供借鑑。

接著,也是最關鍵的部分,是看作者對文章重點或主旨部分是如何進行論證,這是一本書的靈魂,因為它貫穿著作者論證邏輯和表達能力,是實力的展現。最後,對於作者的結論簡單進行瀏覽。

2.文史哲類

人文哲學類的書籍是構成一個人內核的東西,是提供內在動力的原料。因此,閱讀他們也並不是隨意而為。相信很多人存在這樣的誤區,認為書只要讀了,就會具備怎樣的一種品質和能力,即讀了多少書=具備多少知識或能力。也許你一個月讀了很多本書,但也許可能一點用沒有。尤其是對於文學、美術、歷史等這些可讀性比較強的書目,閱讀速度也相對較快。所以對於這些書我是帶著興趣閱讀。具體是這麼做:(1)讀經典書目,在豆瓣上已經有人梳理了很多書目,懶人可以直接搜索閱讀即可;(2)記錄一本書的重點句子,寫下自己的感想;(3)列框架,閱讀完後知道作者寫了什麼,不完全是目錄的對照,是更加濃縮式的總結。

3.心理學

對於訓練自己思維及心理結構特徵的書籍,也無疑是心理學了。也是近一兩年我看的最多的領域,因為心理學相對上面的文史哲等書籍,是專業性比較強的一類,但又具有非常大的可讀性,因為裡面有很多小故事和實驗,還有很多“感同身受”,心理學是研究人性的一門學科。因此,一開始我是選取自己感興趣的點,比如有一段時間對注意力著迷,就搜索相關的經典著作,然後隨時記錄一些概括性的語言及實驗,把一本書壓縮成幾頁,做成一個思維導圖,最後嘗試踐行。堅持一段時間,你會發現神奇的效果,會讓你看到不一樣的自己。

閱讀方法推薦的兩本書:莫提默·J. 艾德勒、查爾斯·範多倫《如何閱讀一本書》、趙周《這樣讀書就夠了》。

四、如何轉化

我想這也是每個人面臨和要解決的問題。根據自己閱讀及實踐,我認為只有一個方法:就是不停的使用。無論是利用書中的知識或經驗來用於生活,還是用於其他,都是一個很好的方法。因為這會把別人的間接經驗,開始轉化為自己的一部分。

(如何轉化,也是個人在探索的事情,歡迎交流。)

(圖片創意來源《古本山海經圖說》)


青春衍變


我看好多人都推薦心理學和成功學之類的書,雖然那些書我也看,但我更喜歡通俗小說。因為,感覺平時上班就很累了,幹嘛還要去看那些嚴肅認真的書呢?娛樂和趣味性才是普通人需要的東西吧,沒必要每天那麼緊張兮兮的,所以,如果讓我推薦看什麼書的話,我認為那麼金庸小說不容錯過。

我是個武俠小說愛好者,金庸先生的武俠小說,可以說是武俠界最頂端的存在。金庸先生的文筆自是不用說,大家之作非同凡響,再者金庸小說中的三觀很正,正到被王朔批評,現實中的人無法做到那樣好。可是小說畢竟是小說,不就是應該給我們一個美好的憧憬嗎?所以金庸小說絕對值得一讀,而且老少皆宜。

除了金庸小說之外,近兩年我看過的小說中,值得推薦的有兩本,一是《三體》,二是《將夜》。

我先來說說《三體》。

這是大劉的得意之作,雖然我對裡面的人名很頭痛,但不得不說這是一部好作品,這本書好的地方不是人物的塑造與刻畫,而在於構思和天馬行空的幻想。《三體》中的“黑暗森林”法則,是個很有意思的規則,但絕對有道理,邏輯性很強,樹大招風,槍打出頭鳥嘛。還有“面壁者”和“破壁者”的設定也很有意思,在末日來臨之前,只要能夠讓人心安穩,哪怕是欺騙也是一種好的方法,這是在《三體》世界中當權者應對末日時的選擇,值得思考。

當然,我覺得這都不是最出彩的地方,因為我只是一個普通讀者,關於這些對人性的批判,我並不是很感興趣,真正吸引我,讓我認為這本值得推薦的地方在於,《三體》中的高科技——水滴、紙片、魔戒。

“水滴”是三體世界的武器,一個在三維世界中絕對光滑的水滴,結構嚴密到沒有一絲一毫的縫隙,而這個“水滴”也讓人類面臨著滅頂之災。

“紙片”是小說中一個高等文明的武器,可以把整個三維世界變成二維世界,簡單來說就是可以把我們銀河系變成一張畫。

“魔戒”是一個高等文明的殘存物,在高緯度空間陷落後,遺留下來的東西,一個在三維世界看起來不大,進去後卻發現空間極大的特殊存在。

我的文筆有限,沒辦法去把這些東西描述的繪聲繪色,如果您喜歡這些有意思的幻想,不妨去讀一下《三體》,小說的內容絕對超出您的想象。

再來說下《將夜》。

這本小說有點奇怪,這是我最初的感覺。《將夜》的背景是大唐,卻又不是我們歷史中的大唐,而是同名的另一個世界,和現實世界大唐的背景有重合的地方,卻又完全脫離。

讀《將夜》之前,我看的小說是《知北遊》,《知北遊》也是一部很優秀的小說,但我認為不值得推薦,因為主人公前進的動力有些牽強,這是我最不喜歡的。我感覺一本小說,如果邏輯性經不起推敲,主角堅信一些說不通的道理,這是很沒意思的。就像是主角不需要喝水時,作者非讓主角喝水,而且主角腦子裡也堅定的認為自己應該喝水,哪怕這是一件完全沒有道理的事。講不出合適的理由,就用堅定的信念來強制掩蓋,這讀起來很難受。還有一點我不喜歡的是,作者非要把道家對於天地的體悟,強加到小說中主角的身上,而且還不是很合理,這有些糟糕。

《將夜》中完全沒有這樣的感覺,作者貓膩的文筆就像他的名字一樣細膩,小說中主人公名叫“寧缺”,我想這可能是作者寫小說的態度——寧缺毋濫。作者也確實做到了,目前我讀了一百章左右,還沒有見到作者寫過故意糊弄的情節。

貓膩的寫作手法我很喜歡,看《將夜》時有一種感覺,彷彿一個人在安靜的講述一個故事,而這個講故事的人也完全沒有被故事勾動情緒,只是平靜、超脫於外的講故事,這點就讓人感覺很舒服,讀起來完全不會累。而且,貓膩寫這本小說時很隨意,隨意到把我們現實生活中發生的事,輕輕鬆鬆的就穿插了進去,還毫無違和感,這點挺有意思,也可以看出作者筆力確實不俗。

雖然《將夜》這本小說我還沒有看完,但我認為這本書絕對值得推薦,如果大家有時間的話不妨一讀。


驛城異客憶鄉人


本題的關鍵詞是“逢人就推薦”,因此推薦的書需要普適性。雖然我個人對文博歷史類的書很感興趣,但考慮到每個人的不同喜好,我不會“逢人就推薦”。逢人就推薦的書,一定是普通人讀起來都能受益的。基於此,我會推薦以下幾本(附豆瓣評分):


讓你學會讀書:《如何閱讀一本書》


這是一本關於讀書的方法論。本書於1940年第一次出版,流傳至今已經是經典中的經典。

  • 這本書告訴你,不是所有的書都需要花上一天甚至好幾天都斟酌每個字句;

  • 這本書告訴你,閱讀其實分為四個層次:基礎閱讀,檢視閱讀,分析閱讀,主題閱讀。它還會告訴你每一種閱讀層次下應該怎麼做;

  • 這本書告訴你,如何閱讀不同類型的書:如何閱讀實用型書籍;如何閱讀想象文學;如何閱讀歷史書;如何閱讀科學與數學……


讀完這本書,你能掌握一個有關如何讀書的方法論。基於此再去選書和讀書,就不會讀完就忘了。


讓你離成功更近一點:《高效能人士的7個習慣》


或許你會因為這個特別雞湯的書名而錯過這本書,但請相信我,一定要翻開看看。作者主張以原則為中心,由內而外地全面造就自己,基於此提出了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積極主動、以終為始、要事第一、雙贏思維、知彼解己、統合綜效、不斷更新。其中,

前三個習慣屬於個人領域的成功,標誌著人從依賴到獨立;習慣四~六屬於公眾領域的成功,標誌著人從獨立到互賴。最後螺旋式上升,不斷更新。

這本書與成功學類的書籍不同,它是一本教會你“怎麼做”的書。這本書教你要積極主動,因此你要多把心思放在自己的影響圈內,努力擴大自己的影響圈;而成功學類的書是這樣說的:你要積極主動,因為積極主動有利於你掌控自己的人生,是一個非常好的習慣……儘管書名雞湯,但裡面的內容非常值得閱讀及實踐。


讓你學會邏輯清晰地表達:《金字塔原理》

是否時而覺得自己說話很囉嗦?和上級彙報總是講半天才講到重點?這本書會告訴你如何重點突出,邏輯清晰,主次分明地表達觀點。

金字塔的基本結構是:中心思想明確,結論先行,以上統下,歸類分組,邏輯遞進。先重要後次要,先全局後細節,先結論後原因,先結果後過程。

能夠清晰地向聽眾表達自己的意思,讓受眾有興趣、能理解、能接受、記得住,是每個人都值得學習的基礎技能。


先推薦3本,至少可以趁著2018的尾巴,讀上一兩本。推薦的太多,很可能你只收藏,但始終一本都沒讀。


賽麗OnTheRoad


大學時期的書單,暢銷書偏多,趁著大學還沒畢業,剩下時間多讀點經典!



風見楓


1. 《逃避自由》

心理學家艾裡希·弗洛姆的《愛的藝術》可能更廣為人知,之所以推薦這本書,是因為弗洛姆用嚴謹流暢的文字梳理了現代人的孤獨與自由的發展變化,分析了人們為什麼會逃避自身的自由,進而論證極權主義機制滋生的深層原因。主旨是深刻的,語言卻清晰流暢,值得一讀。

2.《改變心理學的40項研究》

很多心理學知識讀來簡單明瞭,但背後的研究過程往往被人忽略了,而它們本身足夠重要和深刻。這本書就介紹了心理學上諸多著名的研究,讀起來能讓人較為迅速地瞭解心理學究竟在如何探索人類內心和行為,對這門學科建立起較為準確和清晰的認識。

接著,這兩本書分別是隨筆和書信,它們和心理學看似遙遠,但兩位文學大師在這些作品裡對世界與人生、愛與孤獨、疾病與痛苦進行了深刻的思辨和闡述,值得放在床頭時常翻閱。

3.《卡夫卡隨筆集》

卡夫卡在小說創作之外還寫下了大量的筆記,他在短小的篇幅中將思想的吉光片羽一一捕捉,金句迭出,犀利而深刻。


雲南都市生活


《從你的全世界路過》《我有故事你有酒嗎》《那些回不去的年少時光》





壹個人看電影


我推薦的會被和諧的?



小雞吃咪吐




無心小生


追風箏的人 肖申克的救贖 平凡的世界 一塌糊塗 羊皮卷 世界上最偉大的推銷員 影響力 誅仙

曾經遇見有讀書愛好的都會推薦 推薦是推薦書 不是影視作品

這些書都在我曾經遇到各種事情時給我過幫助,每本書都是我的一個故事 時間過得真快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