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爸爸成為家庭的對立面,一切就會變好了嗎?

人民日報的新浪微博在8月11日發佈了一個視頻,視頻的內容是邀請5-50歲的男人用一個詞來形容父親。

讓爸爸成為家庭的對立面,一切就會變好了嗎?

視頻很感人,我自己看哭了。

可感人歸感人,這條微博的評論區卻幾近淪陷。

讓爸爸成為家庭的對立面,一切就會變好了嗎?

讓爸爸成為家庭的對立面,一切就會變好了嗎?

在獲贊最高的前十名中,對爸爸的正面評價少的可憐,幾乎全軍覆沒。這個場面不管怎麼說,還是有點尷尬。

自從知道豆瓣上有個“父母皆禍害”小組的存在,似乎為很多人找到了自我開脫的方式——我原生家庭造成的。

他們把自己的失敗都歸結於父母的錯,不成功、沒有錢、找不到工作、結不了婚……總之現實中再一無是處的人,把錯歸結到父母身上,自己就輕鬆多了。

而且這股吐槽風暴的中心,大多的落點最後都集中在了爸爸身上。

媽媽堅持順產,是爸爸及婆家人捨不得花錢;

媽媽剖腹產生下孩子,是爸爸只考慮順產對孩子更好;

媽媽產後抑鬱,是爸爸沒照顧好;

媽媽養出了媽寶,是爸爸不作為,沒搞好夫妻關係;

媽媽帶孩子出遊,發生危險,是爸爸不好沒有參與育兒,陪他們一起去;

……

甚至連媽媽也會吐槽爸爸。

比如我自己,如果讓我吐槽老公估計三天三夜也說完。

可是,真把家庭裡所有的負面問題都推到爸爸身上,一切就解決了嗎?

並沒有,對不對?

沒有人是完美的,如果這句話包括我們自己,當然也包括那個說與你白頭偕老,答應照顧你一生一世,應該陪你一起養育孩子的男人。

造成一個家庭負面影響的原因是多種多樣的,而把所有的結果都這個叫“爸爸”的男人身上,本身就不公平。

為什麼大環境會對“爸爸”有這麼大的惡意呢?

現代社會對爸爸的要求變高了

以前的爸爸只要負責讓自己家孩子吃飽穿暖,就是盡到了對家庭最大的貢獻。

但現在,隨著社會的進步,科技的發展,人類已經從體力勞動中逐漸解放出來。體力相對較弱的女性,一樣可以憑藉智力,獲得豐厚的報酬。

雙職工的家庭,對爸爸賺錢的需求已經不再那麼迫切,所以對於爸爸我們就有 了更高的要求,不僅要求他們把錢帶回來,還要他們把時間和愛帶回來。

這對疲於奔命的中年爸爸來說,無疑增強了這個崗位的難度係數。

讓爸爸成為家庭的對立面,一切就會變好了嗎?

爸爸對家庭缺少責任感

之前有個新聞說90後的小夫妻,結婚三年廚房從來沒用過,都是雙方父母來照顧,孩子出生後媽媽覺得自己付出太多,而爸爸還是像以前一樣在外面玩,忍不了就離婚了。

雖然說沒有責任感並不侷限於年輕的爸爸,但傳統的思維模式讓我們覺得,身為男人在家庭中就應該是責任的擔當。

但現實卻是,年輕一代本身是在父母的控制或者寵愛中長大,小到吃什麼飯菜,大到上什麼學校,找什麼工作都是父母安排,所以他們不知道“責任”到底意味著什麼。

讓爸爸成為家庭的對立面,一切就會變好了嗎?

爸爸不參與育兒

爸爸不參與育兒,把教養孩子的重擔全部壓在媽媽的身上,是現在爸爸最被詬病的問題。

這種情況一是爸爸對孩子不感冒,二是爸爸沒機會,三是爸爸從育兒中獲得的成就感,比媽媽要少得多。

孩子也生前,媽媽已經有十個月用來跟孩子培養感情,感覺到一個生命在自己體內孕育成長,是男性不具備的功能。

如果想讓爸爸能跟媽媽有同等的體驗,一是讓他們從孕期開始就模擬媽媽真實的孕期反應,二是也給爸爸放產假,並從孩子出生開始,以十個月為限,讓爸爸來照顧孩子,而且媽媽和家中長輩不要干涉,更不要因為擔心爸爸對孩子照顧不周,從而剝奪他跟孩子相處的時間。

爸爸自己的生活潦倒不堪

正像現在你吐槽自己的爸爸或是原生家庭一樣,爸爸也有他要吐槽的爸爸和原生家庭。

不是所有爸爸的事業都一帆風順,自己尚且自顧不暇,又哪有多餘的愛和溫暖來分給孩子。

憑著電影《小偷家族》獲得金棕櫚大獎的日本導演是枝裕和,被稱為“當代日本家庭片”第一人,可是他作品中那些窩囊和無能的父親角色,正是他自己爸爸的縮影。

讓爸爸成為家庭的對立面,一切就會變好了嗎?

是枝裕和的父親出生在臺灣,戰後被遣送回了日本,恰逢日本戰後混亂時期,吃了不少的苦頭,也沒能翻身,心情苦悶,於是終日沉迷酒精和賭博。

面對這樣一個整日沉淪的父親,全家人都顯得很冷漠,他的母親臨死之前還在說:“認識他是我最大的失敗!”

這也影響了是枝裕和對父親的態度,在青少年時期,他甚至逃避和父親接觸。

所以成年後,是枝裕和回想起當時對父親的態度,一直飽含著歉意,才會一遍又一遍地在電影裡表達著孩子和父親之間的深情。

尋求爸爸的認可,是孩子一生的功課

黃秋生4歲時和媽媽被英國籍的父親拋棄,迫於各方面的壓力,黃媽媽將洗衣粉當成奶粉餵給他吃,吃完後口吐白沫嚇壞了大哭的媽媽,這才趕緊打999報警求助。

媽媽說是她弄錯了奶粉與洗衣粉,其實黃秋生一直知道,母親那時是想殺掉他,再自殺。最後沒有捨得而已。

幼年時期黃秋生對於自己“中不中英不英”的身份相當自卑,被父親拋棄的經歷,也使得他成年後沒辦法融入正常的家庭生活。

他擔心自己性格中壞因子影響家人。於是結婚第二天,他就搬走了。他和妻子分開居住,定期相聚。

有了孩子之後他更怕,他抽菸都害怕煙和菸灰缸碰撞的聲音,影響孩子寫作業,他就逃走了。

沒有爸爸的他,哪怕拿到了影帝也開心不起來。

他一直沒有放棄尋找自己的親生父親,直到2018年3月,他才與同父異母的兩個哥哥團聚。

兩個同父異母的哥哥專程來香港看他的那天,黃秋生很高興,他說:

“我爸爸曾在信裡說,如果我是一個good boy(好孩子),他就會幫我搞定所有的事,我想他覺得我現在是good boy了吧,所以就派兩個哥哥來給我了。”

56歲的黃秋生,終於成了自己渴望成為的那個good boy ,終於可以對著鏡頭說:“我發覺原來也有值得我開心的事情……

讓爸爸成為家庭的對立面,一切就會變好了嗎?

哪怕是到了56歲,才以這樣的方式獲得爸爸認同,黃秋生也覺得開心,那是因為,站在孩子的角度,獲得爸爸的認可,是他們尋求自我認同的重要組成部分。

所以爸爸哪怕再窩囊再無能再不堪,作為帶給自己生命的人,孩子也希望能夠與他建立連接。

爸爸也只是普通人

的確,包括我自己爸爸在內,很多爸爸的確算不上是“好父親”,但如果有人讓我用一個詞來形容爸爸,我想我會說“善良”。

我爸爸他固執、保守、不擅表達,對我喜歡的寫作也無情地打擊過,但這一切都不能否定他是一個善良的人,他用他善良慈愛的心滋養我長大。

所以當年,王先生的父親問我看上他兒子什麼的時候,我脫口而出的就是“善良”。

在這個世界上,也有一些爸爸,他們有著體面的工作,可以賺取巨大的財富,在事業上功成名就,但唯獨對孩子冷若冰霜。

比如,蘋果公司的創始人喬布斯,他創辦的公司改變了人類使用手機的習慣,他為自己家庭也積累也巨大的財富,可是他對自己的大女兒卻一直沒有盡到爸爸的責任,使得女兒在7歲前就跟著媽媽搬了13次家。

讓爸爸成為家庭的對立面,一切就會變好了嗎?

最後,前女友走投無路才決定上告喬布斯,為女兒贏得了每個月500元的撫養費和一個小時的親子時間。

相比之下,我還是更願意要一個普普通通的善良的爸爸。他也許不完美,但他真實地生活在我的世界裡,夠得著,摸得到。

我不想拿出多少實驗數據來說明,爸爸在教養孩子方面的重要影響,因為再權威的數據都抵不上幼年時,爸爸陪伴我們一起渡過的時光。

爸爸,才是男人最值得驕傲的職業

韓劇《請回答1988》裡,關於爸爸有一段感人至深的臺詞。

小的時候,我家住著超人,他是個能修理世上所有東西的百戰天龍,何時何地有誰遇到了麻煩他就會出現,然後解決一切,就像萬能俠客一樣,他是個不會懦弱的超級英雄般的存在。

但是,當我懂事之後才好不容易明白了,超人也是人。

有多少骯髒、卑鄙、令人作嘔、悲傷、可怕、累人的世界,從爸爸的面前閃過了呢。

無論多麼骯髒、卑鄙、令人作嘔、悲傷、可怕或者累人,他之所以能夠堅強地挺過來,是因為有要守護的人。

因為有家人,他要以父親的名義生活下去。

讓爸爸成為家庭的對立面,一切就會變好了嗎?

​我相信每一個男人在抱起幼小無辜的孩子時,心裡都會想要成為一個好爸爸。

只是在這條道路上,有的人很容易就成功了,而有的人卻要一直苦苦支撐。

那麼身為妻子,孩子,我們可以為他們做什麼呢?

給他們機會,給他們時間,給他們耐心,告訴他們,無論你現在擁有多少財富和榮耀,又或者是多麼的不堪和渺小,那都沒有關係,因為成為一個好爸爸,才是一個男人在這世界上最值得驕傲的職業。

PS:

以前看過一個泰國的視頻,

講一個爸爸總是“騙”女兒,

說自己賺很多錢,

每天都吃得很飽很好,

但其實,他就是一個社會底層掙扎的小人物。

女兒說,雖然爸爸是“騙子”,

但還是很愛他。

如果讓你用一個詞形容“爸爸”

你會說什麼呢?

最後,

讓我們為那些一邊默默付出,

作者介紹:陳妍,親子關係諮詢師、國家育嬰師,專注親子關係、家庭教育、兒童心理。代表作《窮養一個男孩,毀掉三代人》、《我調查了100組家庭,發現既能上班賺錢,又不需要老人幫忙帶孩子的媽媽,根本不存在!》微信公眾號:陳妍媽媽(chenyanmama0514) 歡迎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