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是史上第一個在文廟和武廟都受祭拜的人,博學多才,無所不能

文廟原本是後世為了紀念孔子的,但隨著時代的演變,成了對儒家文化有貢獻的人。其實在古代,儒家子弟們的最高追求,並非榮華富貴,封妻廕子,而是死後讓自己的牌位擺到孔廟大成殿東廡和西廡,叫“從祀文廟”。

武廟全稱武成王廟,又稱武成廟、太公廟、太公尚父廟,祭祀姜太公以及歷代良將。

很簡單,文廟主要在於文,武廟主要在於武,同時要對歷史有功績,才能進入,但也只是選擇進一個,要麼文,要麼武。但歷史上人才眾多,肯定很多人文武雙全,那麼,有沒有既進入文廟又進入武廟的呢?

此人是史上第一個在文廟和武廟都受祭拜的人,博學多才,無所不能

有。歷史上只有兩個人享受這種待遇,那就是三國魏晉時代的杜預和諸葛亮。兩個人真巧,都是這個時代的。但,杜預才是第一人,杜預在唐太宗貞觀年間就進入文廟,配享孔子,而諸葛亮要到明成祖永樂年間才進入文廟。

所以,杜預才是歷史上第一個真正“文武雙全”的名將。

那麼,杜預是誰?說實話,很多人並不知道,相反諸葛亮卻人盡皆知,沒辦法,三國演義誰不知道。雖然直接說杜預的名字我們不知道,但我們肯定聽過一個成語,叫勢如破竹。這個成語說的就是杜預。

此人是史上第一個在文廟和武廟都受祭拜的人,博學多才,無所不能

我們知道,晉武帝司馬炎稱帝后,為了證明自己的能力,開啟了一統天下的進程,很快,晉武帝司馬炎就滅了三國中最弱的蜀國。滅了蜀國後,司馬炎把目標對準了東吳,不過滅東吳的時候,出現了分歧。

朝中多數人都認為,東吳根基深厚,南下士族和江南本土士族融為一體,不太容易拿下,需要準備充分,但杜預不這麼認為,他上書給晉武帝司馬炎說:“從前,樂毅憑藉濟西一仗而一舉吞併了強大的齊國。目前,我軍兵威已振,這就好比破竹,破開數節之後,就都迎刃而解了,不會再有吃力的地方了。”

而且杜預還指出,目前東吳昊國衰弱,此刻不滅,更待何時?

此人是史上第一個在文廟和武廟都受祭拜的人,博學多才,無所不能

其實,早在西晉咸寧四年(公元278年)冬,杜預在接任都督荊州軍事的時候,他已經發現了東吳已經不堪一擊。所以,杜預這麼上書不是沒有原因的,因為他在最前線,對東吳的情況很瞭解。

最後晉武帝司馬炎在經過慎重考慮後,同意了杜預的決定,發兵20萬,於是滅吳之戰上演了。

此人是史上第一個在文廟和武廟都受祭拜的人,博學多才,無所不能

公元279年,杜預成了滅吳總指揮,他把握“數節”,分兵六路,水陸並進。最東邊的軍隊,由琅琊王司馬伷率領,從江蘇睢寧直奔安徽滁河流域。在他的西邊,則由安東將軍王渾率軍,從長江下游的江西進軍安徽和縣。豫州刺史王戎帶著中路軍,從中原地區向河北鄂州進發。在中路軍的西邊,平南將軍胡奮的部隊,由河南向湖北武漢進軍。再往西是鎮南大將軍杜預,他將從荊州的襄陽出擊,直取湖北荊沙。最後是從巴蜀出發的水軍,由益州刺史王濬與巴東監軍唐彬率領。沿著長江由西向東,直逼東吳首都——建康。

一切安排妥當之後,西晉軍於公元280年發動全面攻擊,結果當然不言而喻,晉軍銳不可當,勢如破竹,吳軍節節敗退。

此人是史上第一個在文廟和武廟都受祭拜的人,博學多才,無所不能

據說當時東吳皇帝昏君孫皓在城樓看見城下晉軍旌旗飄展,殺聲震天,不由嚇得是體似篩糠。身邊許多士兵見狀,紛紛丟下武器,棄城而逃。孫皓知大勢已去,長嘆一聲,雙手自縛,來至軍前投降。

滅吳之戰是晉武帝實現統一而發動的最重要的一次作戰,此戰後,西晉完成全國的統一。

當然,組織和實施這場戰爭的主角之一是杜預,所以,他是最大的功臣。因此,杜預能夠進入武廟毫不奇怪。

此人是史上第一個在文廟和武廟都受祭拜的人,博學多才,無所不能

但事實上,杜預這個人“預身不跨馬,射不穿札”《晉書·杜預傳》,意思是杜預不騎馬,也不會射箭。所以說杜預不是那種上陣殺敵的猛將,而是運籌帷幄的名將。不過杜預能夠在軍事上有如此成就還需要感謝一個人,那個人就是長期在晉吳邊境和吳國對峙的羊祜。

他也是一代名將,他為杜預做了兩件事。一是臨終前,極力推薦杜預接替自己的位置,二是為杜預的全面滅吳,奠定了基礎,就是因為羊祜在之前的鋪墊,收買人心,建設邊境,司馬炎才能很順利的滅掉東吳。

此人是史上第一個在文廟和武廟都受祭拜的人,博學多才,無所不能

那麼,我們好奇的是羊祜為何極力推薦杜預呢?那就要說說這個人。

杜預出身高貴,杜預的老祖宗是西漢御史大夫杜延年之後,杜家也是曹魏政府的高級官僚,而長大後的杜預還做了司馬懿的女婿,他的夫人是司馬昭的妹妹高陸公主。所以杜預實際上是司馬昭的小舅子,晉武帝司馬炎的姑父。

此人是史上第一個在文廟和武廟都受祭拜的人,博學多才,無所不能

杜預這個人雖然出身在官宦世家,但並沒有被優渥的生活養成只知享樂的紈絝子弟,相反他從小博覽群書,勤於著述,對經濟、政治、曆法、法律、數學、史學和工程等學科都有研究。

所以,杜預又叫“百科將軍”。

杜預一向以“左傳癖”自詡,最《左傳》的研究到了痴迷的程度,其所撰寫的《春秋左氏經傳集解》三十卷,是《左傳》註解流傳至今最早的一種,收入《十三經注疏》中,對後世研究《左傳》頗具影響,至今仍有重要的學術價值。

此人是史上第一個在文廟和武廟都受祭拜的人,博學多才,無所不能

杜預精通曆法天文,他發現當時通行的歷法存在偏差,他經過計算,糾正了其中的錯誤,修訂出《二元乾度歷》,通行於世。

杜預主持建造了一座富平津黃河大橋,世稱“河橋”,解決了洛陽的交通問題。而當年,杜預的爺爺杜畿就是在河橋附近的孟津修造龍船,在龍船試水時遇難的。

總之,這個人才華橫溢,無所不能。所以,當時的人都說他是“杜武庫”,意思是他無所不能、無所不有。

此人是史上第一個在文廟和武廟都受祭拜的人,博學多才,無所不能

而且杜預從不計較個人得失,人品上也很好,別人都為軍功鬧得不可開交,他卻像個沒事人一樣,基本不關心這些問題,不去爭名奪利。

這樣的人自然討人喜歡,難怪羊祜極力推薦,所以說杜預文和武都是沒有說的,進入武廟和文廟不足為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