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服歐洲之巔!二戰德軍攻佔歐洲最高峰厄爾布魯士峰始末

征服歐洲之巔!二戰德軍攻佔歐洲最高峰厄爾布魯士峰始末

著名的厄爾布魯士峰(Mount Elbrus)是歐洲第一高峰,位於今天俄羅斯西南部大高加索山脈,北坡雪線在海拔3200米左右,南坡雪線在3500米左右,周圍有大小數十條冰川,總面積約260平方千米。俄國人很早便想征服這座巍峨的高峰,1829年7月曾組織軍隊在當地人協助下展開登頂,但當時受制於各方面條件限制,攀登主峰的行動以失敗告終,只有一名嚮導登上了海拔5626米的輔峰。1874年7月,一支英國登山隊成功登上海拔5642米的主峰,此事作為人類歷史上對厄爾布魯士峰的首次征服而記錄在案。二戰期間,蘇德兩國軍隊圍繞高加索山脈的崇山峻嶺展開了一場艱苦的爭奪戰,作為具有“歐洲之巔”象徵意義的厄爾布魯士峰,也在1942年軸心國的領土擴張達到極致的時候落入德軍之手。

征服歐洲之巔!二戰德軍攻佔歐洲最高峰厄爾布魯士峰始末

厄爾布魯士峰遠景,這裡自然條件極其惡劣,氣候變化無常,從軍事上講佔領這座雪山沒有實際意義,有些資料宣稱其戰略地位如何重要云云純屬無稽之談,但它在政治宣傳上確實有“歐洲之巔”的象徵意義。

征服歐洲之巔!二戰德軍攻佔歐洲最高峰厄爾布魯士峰始末

登山向導哈什洛夫的紀念雕像,1829年他受俄國軍隊的僱傭,成為第一個登上厄爾布魯士峰5626米輔峰的人。

1942年春天,經過前一個噩夢般的嚴酷冬季洗禮之後,東線德軍頑強地守住了在“巴巴羅薩”行動中佔領的大部分蘇聯領土,龐大的德國戰爭機器也在逐漸恢復元氣,並在夏季來臨之際重新啟動一個企圖取得東線勝利的大計劃——“藍色方案”。德國南方集團軍群一分為二,馮博克元帥指揮的B集團軍群向東朝斯大林格勒和伏爾加河進軍,李斯特元帥指揮的A集團軍群則揮師撲向高加索地區。在希特勒看來,通過佔領高加索的重要油田將癱瘓蘇聯的戰爭能力。

德國A集團軍群的行動主要在高加索山脈兩側展開,它下轄的第49山地軍由第1和第4山地師組成,該部隊在這一區域作戰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為了掌握對未來戰場的準確信息,第4山地師師長艾格希爾將軍特地派遣一名參謀軍官前往慕尼黑查找圖書資料,儘可能多地收集有關高加索山區的情報:特殊的地理環境、居民、動物和氣候特點等等。高加索地區適宜通行的道路很少,因而少數現有的道路就成為了決定德軍這次攻勢能否獲得勝利的關鍵因素,而這些道路要通過的山口更是山地部隊必須奪取的目標。

征服歐洲之巔!二戰德軍攻佔歐洲最高峰厄爾布魯士峰始末

1942年夏季跨過頓河向斯大林格勒挺進的德國裝甲部隊,屬於B集團軍群第6集團軍,該集團軍下轄有3個裝甲師,這些裝甲精英們幾個月後在斯大林格勒的廢墟中灰飛煙滅。

征服歐洲之巔!二戰德軍攻佔歐洲最高峰厄爾布魯士峰始末

1942年8月,德國A集團軍群以裝甲部隊作為尖刀橫掃庫班大草原,抵達高加索山區。

1942年7月中旬,第49山地軍接到準備渡過頓河並向東挺進的作戰命令。7月26日,該軍各部在羅斯托夫渡過頓河,在到達高加索山區前,他們必須先穿過寬近200公里的庫班大草原,這是一片人煙稀少、道路貧乏的地區,天氣非常炎熱,可供飲用的水源很少,乾渴折磨著每一個山地兵的喉嚨。儘管遭遇了蘇軍後衛部隊的阻擊,但第49山地軍仍進展順利,於8月9日抵達高加索山區的邊緣。隨著德國山地部隊不斷接近他們熟悉的地形,遠處一望可及的高山好像正展開雙臂迎接他們的到來,迎面撲來的風中帶來了山區的陰涼。此時山地兵們還看不到隱藏在地平線以下的山坡,但隨著部隊向前一公里一公里地不斷推進,遠處的高山也越變越高,越變越清晰。

征服歐洲之巔!二戰德軍攻佔歐洲最高峰厄爾布魯士峰始末

橫穿庫班大草原期間的德軍山地部隊,左臂上的山地兵臂章和帽子上的雪絨花標誌彰顯出他們是德軍中的精英。接下來在高加索山區的作戰行動,等待他們的是殘酷的自然環境和慘重的傷亡。

征服歐洲之巔!二戰德軍攻佔歐洲最高峰厄爾布魯士峰始末

進入高加索山腳下的德軍山地部隊士兵用騾馬運輸給養,在巍峨的高山襯托下,人類很容易感覺到自身的渺小。

從8月12日開始,第1和第4山地師各部開始向高加索山脈中部的各個山口發起攻擊,這些山口都處在歐洲和亞洲的交界地帶,這意味著如果山地部隊穿過它們,將成為第一支進入亞洲的德軍部隊。8月17日,第1山地師以旋風般的攻勢攻克了海撥2813米、位置重要的科魯赫山口(Kluchor Pass)。25日,第4山地師佔領了海撥2700米的桑查羅山口(Sancharo Pass),並在三天後挺進到最高峰厄爾布魯士峰以南約20公里的另一處重要山口,從那裡到高加索山脈南側的黑海海岸只有一天的路程。

征服歐洲之巔!二戰德軍攻佔歐洲最高峰厄爾布魯士峰始末

這張照片展示的是1942年8月,德軍第49山地軍佔領厄爾布魯士峰周邊地區後,一名山地兵中尉堅守在自己的崗位上。他所在的陣地位於雪線之上,周圍大部分地區覆蓋著厚厚的白雪。

征服歐洲之巔!二戰德軍攻佔歐洲最高峰厄爾布魯士峰始末

德國山地兵來到久違的雄偉大山中作戰,面對高加索山脈那些被當地人稱為“上帝的王座”的山峰,他們心中的興奮是難以掩飾的。

正是在這一時期,德國山地部隊完成了它在整個戰爭中最具標誌性和最著名的舉動——登頂厄爾布魯士峰。第1和第4山地師分別從各自的部隊中抽調最有經驗的登山專家,組成一支19人的登山隊,準備征服這條山脈的最高峰。登山隊於8月17日正式啟動對厄爾布魯士峰的攀登,一路上所有人都揹負著35-45公斤的沉重裝備,開始穿過位於山脊之間終年不化的大片冰原。山谷裡太陽下山的時間比較早,最後一縷陽光通常在下午5點不到就消失了,太陽落山後隊伍就無法繼續行進。18日,山地兵到達一個被他們稱為“厄爾布魯士棚屋”的營地,登頂突擊組和裝備運輸組經過休整,於第二天穿越一條冰河開始嘗試登頂。但厄爾布魯士峰並不是一座可以被輕易征服的山峰,惡劣的氣候條件使德國人無法達到目的,第一次登頂宣告失敗。20日,登頂突擊組發起第二次行動,穿過巨大的冰河後德國人在中午開始最後的衝擊,不過他們還是沒有取得成功,只得返回“厄爾布魯士棚屋”養精蓄銳。

征服歐洲之巔!二戰德軍攻佔歐洲最高峰厄爾布魯士峰始末

厄爾布魯士峰登頂示意圖,左側顯示海拔5642米的位置是主峰,右側海拔5626米的地方是輔峰,標註海拔4100米位置像碉堡一樣的建築是德國人稱呼的“厄爾布魯士棚屋”,現在一般叫“第11號庇護所”。

征服歐洲之巔!二戰德軍攻佔歐洲最高峰厄爾布魯士峰始末

“厄爾布魯士棚屋”營地的主建築近景,它由蘇聯人在30年代建造,堅固如堡壘的結構可以有效抵禦嚴寒和狂暴的風雪。

征服歐洲之巔!二戰德軍攻佔歐洲最高峰厄爾布魯士峰始末

從上方往下觀看“厄爾布魯士棚屋”營地,左邊較小的黑色建築是營地配屬的廚房。

征服歐洲之巔!二戰德軍攻佔歐洲最高峰厄爾布魯士峰始末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1942年8月,德國第49山地軍派出的精英登山隊向厄爾布魯士峰頂峰攀登,周圍的群山和雲團已經在他們的腳下。

8月21日黎明,登頂突擊組第三次出發,當他們行進到一半路程時天氣再次變壞,濃霧迫使山地兵只能依靠指南針辨別前進方向。現在,他們必須決定是繼續登頂還是放棄返回,登頂組選擇了在濃霧中繼續前進,當時的能見度只有一米,並且還颳著暴風雪。德國人的堅持迎來了幸運女神的眷顧,濃霧和暴風雨在肆虐一陣後開始減弱,登頂組最終在上午11時登上頂峰。山地兵們在最高處搭起一個木架固定旗杆,升起第三帝國軍旗,並將兩個山地師的師徽釘在旗杆上。跟隨登山隊的隨軍記者攝下了這一具有象徵意義的鏡頭,德國山地部隊終於站在高加索山脈的最高峰頂上,他們已經佔領歐洲的最高點。

不過幾天后,當山頂的濃霧和積雲散盡,山地兵們才發現他們先前樹旗的地方並不是最高點,只是峰頂附近約40米遠處的一塊凸地,在費了一番手腳後,他們才在峰頂重新升旗留影。從軍事上講,登上厄爾布魯士峰毫無意義,山頂也無法駐守,但德國山地部隊卻通過這一行動向全世界表明他們曾經到過這裡,他們成功征服了歐洲之巔。希特勒原本對高加索戰事進展緩慢憂心忡忡,在得知這一消息後也一度心有暖意,開玩笑地說到:“那真是一群瘋狂的登山者!”

征服歐洲之巔!二戰德軍攻佔歐洲最高峰厄爾布魯士峰始末

歷經千辛萬苦,第49山地軍的登頂突擊組登上厄爾布魯士峰頂峰,隨軍攝影師的鏡頭記錄下德軍戰旗在峰頂的支架上豎立起的那一刻。

征服歐洲之巔!二戰德軍攻佔歐洲最高峰厄爾布魯士峰始末

征服歐洲之巔!二戰德軍攻佔歐洲最高峰厄爾布魯士峰始末

征服歐洲之巔!只憑這些照片就足以讓其中的每一個人吹一輩子的了。毫無疑問,這是屬於德國山地部隊在東線戰場的榮耀時刻,登頂的每個人都極其享受這一刻。

8月28日到9月5日,第49山地軍繼續進攻,目標是黑海沿岸的蘇聯城市蘇呼米(Suchum)。本身具有數量優勢的蘇軍在得到幾個山地團的支援後抵抗更加頑強,最終阻止了德軍山地兵的推進。此外,惡劣的天氣和日益惡化的後勤補給也限制了德軍的進攻行動——高加索山區9月初就開始降雪,德軍後方出現的游擊隊則頻頻攻擊其脆弱的補給線。

9月底,第1和第4山地師主力被調往邁科普地區,在高加索中部的攻勢停滯後,德軍準備在高加索山脈西部再發起一次進攻,目標是黑海岸邊的圖阿普謝(Tuapse)。秋季的暴雨引發了山洪,道路被毀加上慘重的人員傷亡,德國山地部隊的攻勢在開始後不久就偃旗息鼓。此後兩個月,高加索山區的戰鬥陷入僵持。11月下旬,第49山地軍發動最後一次主要攻勢,突破蘇軍防線並佔領幾處戰術地位十分重要的制高點。但此時的德國山地部隊已成強弩之末,繼續孤軍深入的結果只能是全軍覆沒,唯一的選擇是精疲力竭地返回原來的防線。至此,山地兵們完成了在高加索地區的最後一擊,隨後在蘇聯兵力龐大的生力軍猛攻之下被迫轉入防禦。

征服歐洲之巔!二戰德軍攻佔歐洲最高峰厄爾布魯士峰始末

1942年9月24日,高加索地區德軍山地部隊的一處20毫米高炮陣地,正對著空中的目標猛烈射擊。

征服歐洲之巔!二戰德軍攻佔歐洲最高峰厄爾布魯士峰始末

位於厄爾布魯士峰4800米位置的德軍MG34機槍陣地,外號叫“鸛巢”(Stork's Nest),它是德軍在高加索山區最高的一處機槍陣地,從這裡可以居高臨下阻止蘇軍從東面的山脊往上發起的進攻。

征服歐洲之巔!二戰德軍攻佔歐洲最高峰厄爾布魯士峰始末

高加索山區的蘇聯紅軍山地兵,他們的山地作戰技能比德國同行要差很多,所以往往要遭受更大的損失。

征服歐洲之巔!二戰德軍攻佔歐洲最高峰厄爾布魯士峰始末

這張照片來自於厄爾布魯士峰山腰間的一次戰鬥寫真,當時蘇軍從側翼迂迴往上進攻,德軍分成數個戰鬥小組分頭拒敵,最終將蘇軍的攻勢擊退。照片中的兩名德軍山地兵是一個MG34機槍小組,他們正在轉移陣地。

征服歐洲之巔!二戰德軍攻佔歐洲最高峰厄爾布魯士峰始末

這是德軍從厄爾布魯士峰山區往下運送傷員的場景,由於各方面條件異常惡劣,士兵受傷後如不及時醫治,就會造成非常嚴重的後果。山地兵們每四人一組抬著一具擔架,旁邊跟隨的是換班的人員,高山缺氧和嚴寒使得人的體力下降很快,需要頻繁輪換。

征服歐洲之巔!二戰德軍攻佔歐洲最高峰厄爾布魯士峰始末

兩名德國山地兵軍官在“厄爾布魯士棚屋”營地巡視時的留影,此處也是德軍在厄爾布魯士峰最重要的一處營地。從1942年8月佔領到1943年1月撤離,德軍佔據厄爾布魯士峰的時間總共為5個月。

1942年11月19日,蘇軍在斯大林格勒發起反攻,由保盧斯將軍率領的德國第6集團軍幾天後即陷入重圍。實際上,深入高加索的整個德國A集團軍群所面對的形勢也在日益惡化之中,有被蘇軍包餃子的危險,他們被迫於1943年1月開始大規模後撤,迅速離開高加索山區。德軍短暫的“高加索巡迴之旅”結束了,第49山地軍經過400公里的撤退後,到達庫班橋頭堡。當蘇聯紅軍在1943年2月重新控制高加索山區時,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派出一支突擊部隊登上厄爾布魯士峰,他們在山頂找到並拆除了德國山地部隊留下的紀念標誌物,並豎立起蘇聯國旗。

征服歐洲之巔!二戰德軍攻佔歐洲最高峰厄爾布魯士峰始末

1942年12月22日,在高加索群山當中小憩的一隊德國山地兵,他們直接躺在雪地上休息。此時第6集團軍在斯大林格勒陷入重圍,已成強弩之末的山地兵們要想保命只剩撤離高加索一條路可走。

征服歐洲之巔!二戰德軍攻佔歐洲最高峰厄爾布魯士峰始末

1943年2月,蘇軍山地部隊士兵在德軍撤走後抵達海拔4100米的“厄爾布魯士棚屋”。

征服歐洲之巔!二戰德軍攻佔歐洲最高峰厄爾布魯士峰始末

1943年2月17日,蘇軍山地部隊士兵登上厄爾布魯士峰峰頂,他們在拆除德軍留下的紀念標誌物後豎立起蘇聯國旗。這張照片據說是當時的留影,但明顯經過後期處理,旗幟上的圖案看起來極不自然,而且旗幟的立足點與德軍照片上的地點也不同,所以真實度存疑。

征服歐洲之巔!二戰德軍攻佔歐洲最高峰厄爾布魯士峰始末

德國山地兵撤離厄爾布魯士峰時無法帶走同伴的遺體,只得就地掩埋,這些簡易墳墓後來基本上都被毀壞抹除。

征服歐洲之巔!二戰德軍攻佔歐洲最高峰厄爾布魯士峰始末

戰後蘇聯修建在厄爾布魯士峰山腰間的陣亡將士紀念碑,以緬懷1941-45年間為保衛這座歐洲最高峰而犧牲的蘇軍官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