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兒流浪記》的簡單與深刻:流浪是觀賞世界的一種方式

明明昨天還在世界各地打卡尋找詩和遠方,今天就成了小吳同款表情包。想遞上一封牛氣沖天的辭職信,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結果不僅沒有三毛流浪的勇氣,身邊也沒有“大鬍子”荷西,更不是信小呆那隻能免單的中國錦鯉。說來說去,要怪就怪自己缺少一張車票,畢竟都是要過日子的人。

不過幸好,我們還可以選擇。如果有一天,連選擇出發的機會都被別人偷走了,那將會是怎樣一番情形?我想,電影《苦兒流浪記》也許會告訴你一部分答案。

《苦兒流浪記》的簡單與深刻:流浪是觀賞世界的一種方式

影片作為閉幕電影在第五屆絲綢之路國際電影節上映,這也是它首次與中國內地的觀眾見面。《苦兒流浪記》改編自十九世紀法國著名小說家埃克多•馬洛的同名小說,講述了10歲的雷米和“藝術家”維泰利斯環遊法國流浪的故事。小主人公雷米雖然遭遇重重困難,卻始終懷著一顆樂觀豁達的心態積極面對,善良的老頭維塔利斯為雷米撐起了一片天,用生命保護著他純淨的心靈世界。小說深受全世界讀者的喜愛,特別是青少年朋友的青睞。在中國,從1933年至今,《苦兒流浪記》不斷翻印出版,蟬聯國內暢銷書榜首。

和村子裡的小夥伴相比,雷米有些不太一樣。雖然養母將他視如己出,但仍然無法戰勝身為一家之主的養父的權威,被租給了一個叫維塔利斯的街頭音樂家。他為雷米置辦了一身闊氣的裝備,並告訴他:“我知道你多麼寶貴”。

從此雷米和維塔利斯、大狗卡皮、猴子喬莉柯正式開始流浪人生。“流浪家族”首次街頭表演,卡皮跳圈贏得滿堂彩,雷米卻是“狗啃泥潭”。出盡洋相就算了,搭檔維塔利斯沒去扶他,反而帶頭“起鬨”,和大家一塊兒為他鼓掌。

雷米很憤怒,他邊走邊扔掉身上華麗的外套和帽子,並堅定地告訴維塔利斯:“拿好你的禮物,我不會唱了。我再也不會唱了!”看到這裡,你是不是明白了,維塔利斯覺得雷米“寶貴”並花高價租下他的原因。老天賞飯吃,雷米是一名born singer。

《苦兒流浪記》的簡單與深刻:流浪是觀賞世界的一種方式

“千里馬”雷米遇到了自己的“伯樂”維塔利斯。他開始學習用心唱歌,在每個清晨,每個黃昏。雖然做不到聽著傷心聞者落淚,但雷米童真、乾淨的嗓音會讓勞作的人們停下手頭的活兒,駐足聆聽。維塔利斯還教他認字。慢慢地,雷米可以給養母寫信,給她講那些跨過的河流,翻過的山頭。

一切都在悄無聲息地發生著。為了雷米的天賦,維塔利斯把他從可愛的麗絲身邊帶走,繼續可以塑造他個性的流浪人生。

和大家想的一樣,流浪是一個賊簡單賊痛苦的過程,該遇到的都遇到了。兩人被警察當街毆打、深夜遇到狼群、誤入賊窩、小猴子喬莉柯身亡、維塔利斯病重離世……可流浪還是一個又幸福又深刻的過程,得到的比想象中多。雷米愛上了唱歌,永遠無法停止;遇到麗絲,成了“活著的最開心的男孩”;回到自己真正的家,找到了生命中的棲息地……

和熟悉的套路一樣,故事最後happy ending,但《苦兒流浪記》的野心才不只大團圓結局。因為孩童時期就非常喜歡電影《天堂電影院》,在改編《苦兒流浪記》時,導演安託萬·布洛西耶把對它的感觸和觸動借鑑到自己的作品裡,融合了個人的成長經歷,還搬出出演過《天堂電影院》並在《放牛班的春天》裡擔任主演的雅克·貝漢,客串了一把老雷米。所以,在《苦兒流浪記》裡,你能看到微笑著向前奔跑的年輕者和懷舊的老年人,以暴風雨開始,以陽光明媚結束。

瑪勒姆.帕坎,比起介紹他是雷米的扮演者,我更想說他就是雷米。沒有接受過專業的聲樂訓練,憑著對音樂的喜愛和直覺,帕坎完成了雷米需要演唱的歌曲。不加修飾的聲音和眼睛裡,透著一股習慣流浪的倔強和野蠻生長的勁兒,還有純天然的、屬於孩童的乾淨。

維塔利斯是雷米流浪人生裡最大的功臣。扮演者丹尼爾·奧圖是中國影迷臉熟並喜愛的演員,曾憑《下崗風波》獲第五屆上海國際電影節最佳男演員獎。與喜劇《下崗風波》不同的是,這是一個自帶悲情色彩的故事。“流浪”二字,光是聽到,便悲從中來,所以他亦師亦父,亦兄亦友,給這一路帶來無盡的愛和善意。

《苦兒流浪記》是歌者和藝術家的旅行,除了讓人膽戰心驚、倒抽一口涼氣的艱難險阻,還有令人心曠神怡的法蘭西風景和原汁原味的法蘭西歌曲。影片中的每一個畫面,都是在接近,或者說大多時候,鏡頭都在凝視遠方並試圖傾聽。當雷米的歌聲響起,陽光恰好鋪滿莊稼人的田地,不遠處,白雲落下一片陰影。他們組合在一起,就不只是流浪中偶遇的風景。

走出門的雷米,是在用心觀賞世界,和它對話,與它共情。

“生活常常是一場搏鬥,人在這場搏鬥中是不能盡如人意的。”《苦兒流浪記》如是說。流浪是觀賞世界的一種方式,不介意苦難,才能貼近真善美,並在這個世界裡進退自如。“流浪”從來都沒有距離。感興趣的朋友,歡迎你走進影院,伴隨法蘭西的歌聲,開啟這場沒有三毛、荷西、信小呆,也簡單深刻的“流浪之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