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慢病死亡率20年下降25%】9月15日~16日,2018年中國慢性病大會在京召開。本次會議主題為“加強公共衛生與臨床醫學整合,護航老齡健康”,旨在交流老齡健康策略及技術的新進展,提供全方位、全生命週期的醫療衛生保健和社會服務。與會專家表示,通過多年努力,我國慢病防控效果逐步顯現,死因監測顯示,

【我國慢病死亡率20年下降25%】9月15日~16日,2018年中國慢性病大會在京召開。本次會議主題為“加強公共衛生與臨床醫學整合,護航老齡健康”,旨在交流老齡健康策略及技術的新進展,提供全方位、全生命週期的醫療衛生保健和社會服務。與會專家表示,通過多年努力,我國慢病防控效果逐步顯現,死因監測顯示,去除年齡結構變化因素,1990年~2013年,我國慢性病死亡率下降25%左右。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疾病預防控制局副局長張勇介紹,近些年我國老齡化進程加快,其間有兩個重要年份——1999年,我國60歲以上老年人佔比超10%,正式進入老齡社會;2014年,我國65歲以上老年人口占總人口比例達10%。“老年人是慢性病的主體,我們對此採取了有針對性的防控措施。”張勇說,一是藉助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對老年人進行免費體檢,建立健康檔案,開展健康管理;二是通過重大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實施癌症早診早治,腦卒中和心血管病高危人群篩查干預;此外,加強老年人康復和護理,積極推進醫養結合,將慢性病防治管理服務和養老服務緊密結合,在養老機構開展醫療服務,面向養老機構開展遠程醫療試點,支持養老機構舉辦醫療講座,通過簽約服務等方式為老年人提供健康服務。張勇表示,經過多年努力,我國慢病防控效果逐步顯現。死因監測顯示,去除年齡結構變化因素,1990年~2013年,我國慢性病死亡率下降25%左右。此外,高血壓、糖尿病等重大慢性病早死率呈現下降趨勢,1990年早死率在30%以上,現已降至25%以下。張勇坦言,雖然取得了一定效果,但慢病防控總體形勢依然嚴峻。“我國人均期望壽命已達到76.5歲,但健康期望壽命只有68歲,這意味著還有8年多時間是帶病生存,其中大部分是在罹患慢病的狀態下,生活質量較差,疾病負擔也比較重。”從2003年~2013年的10年間,我國慢病發病率從15.3%增加到24.5%,10年增加了近10%。本次會議由中華預防醫學會、中華醫學會、中國醫學科學院、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國家心血管病中心、國家癌症中心、國家老年醫學中心共同主辦。(健康報 記者張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