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城市會展業競爭力指數”發佈 成都排名全國第四

當前,成都正以打造“三城三都”為載體,建設世界文化名城。高標準打造國際會展之都,成都的底氣在哪裡?昨日,由商務部中國會展經濟研究會主辦的2018中國城市會展業競爭力指數發佈會暨國際會展功能區(集聚區)高端論壇在成都舉行,現場發佈的2017年度全國城市會展業競爭力指數研究成果暨排行榜顯示,成都連續兩年排名全國第四、中西部第一,在會展業的專業指標中表現較為均衡,尤其在會議國際化合作指標方面在全國表現搶眼。

“全國城市會展業競爭力指數”發佈 成都排名全國第四

圖據網絡

全國城市會展業競爭力指數排行

成都位居全國第四城

在現場發佈的2017年度全國城市會展業競爭力指數研究成果暨排行榜中,記者發現,上海、北京、廣州、成都、深圳、杭州等城市入選2017年度“中國最具競爭力會展城市(直轄市及副省級城市)”,長沙、鄭州、蘇州、昆明、無錫等城市入選2017年度“中國最具競爭力會展城市(省會城市及地級市)”

“從連續三年的中國城市會展業競爭力指數分析,無論是直轄市及副省級城市,還是排名前列的省會城市及地級市,大部分城市整體會展競爭力指數都呈現出逐年上升的趨勢,會展城市2017年的指標增長幅度略大於2016年的增長幅度。”據中國會展經濟研究會學術指導委員會副主任陳澤炎介紹,其中尤其以北京、杭州與合肥的年度增長幅度最大,而最為亮眼的成都,連續兩年排名全國第四、中西部第一,主要在會展業的專業指標中表現較為均衡,尤其在會議國際化合作指標方面在全國表現搶眼。

據悉,本次大會上發佈的全國城市會展業競爭力指數是在前兩屆的基礎之上,持續對全國100多個城市會展業宏觀環境、專業領域、人才教育以及主管部門服務等發展狀況進行了調研、數據採集及分析,該指數主要包括城市會展業整體環境競爭力、城市會展業專業競爭力、城市會展教育競爭力以及城市會展業主管部門服務競爭力等四類一級指標,並下設10個二級指標與29個三級指標,形成全國142個城市的“2017年度中國城市會展業競爭力排行榜”。指數研究堅持諮詢與數理結合,是目前中國會展行業最具權威性、科學性的評估指數,對城市會展業提升競爭力具有較強的指導性和操作性。

提升展會承接能力

天府國際會議中心2020年建成投用

會展業,從一定程度上來說是一個城市經濟發展的“晴雨表”和“風向標”。作為2017“中國最具競爭力會展城市”排行榜上位居第四、中西部第一的成都,在打造國際會展之都的過程中有哪些優勢?

陳澤炎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近年來成都會展業發展中不斷加強基礎建設,同時將會展業的發展與城市建設緊密聯繫,效果很明顯,所以成都競爭力排名也非常穩定,“不管是會議,還是展覽,都進入了比較成熟的階段。”陳澤炎表示,不管是享譽全國的糖酒會,還是G20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聯合國世界旅遊組織第22屆全體大會,都先後在成都舉辦,都足以證明成都綜合實力的提升讓越來越多的重量級大會越來越青睞成都。

同時,中國西部國際博覽城去年建成投用,這不僅是全球展覽業協會,中國俱樂部年度合作的唯一場館,成都也因為這個場館的投用,成為中西部首個擁有兩個室內面積超過10萬平方米的現代會展中心城市。

不僅如此,成都市博覽局局長陳賦在現場透露,目前成都正在加快建設國際會議中心,預計2020年天府國際會議中心建成投用以後,成都的展會承接能力還將有進一步的提升。記者瞭解到,天府國際會議中心將具備滿足G20、APEC、“一帶一路”等峰會級別會議及各種商業會議的條件,定位為世界一流的國家級會議中心。項目建成後,將與西博城共同組成國內最大的會展綜合體、國家中心城市會客廳,有力提升成都的世界級城市形象地位。

“今年1至10月,我們共舉辦重大會展活動606個,其中展覽201個,重大節慶賽事221個,重大會議論壇184個。展出的總面積890萬平方米,預計到年底今年成都會展業的總收入將超過1100億元,參展參會的人數突破1億人次。”陳賦表示,成都與國際各方的交流更加頻繁密切,會展業也正成為成都全面開放經濟體系的重要平臺之一。成都正向著國際會展之都的目標不斷邁進。

成都商報-紅星新聞記者 李彥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