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孫三代,考入同一所重點大學!

60年歲月流轉,刻下一道道難以忘懷的記憶。今天,讓我們逆向撥動時光的指針,把目光轉向一個家庭的祖孫三代,他們的青春都與同一所大學——電子科技大學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繫。

家庭簡介:

爺爺:周毛大,1959年考入成都電訊工程學院四系遙控專業。

父親:周志武,2005年取得電子科技大學計算機學院計算機及其應用本科專業文憑。

孫子:周沛文,2016年考入電子科技大學信軟學院軟件工程專業。

爺爺:求學不易,與成電初次結緣

爺爺周毛大出生於那個日寇侵華、戰火喧雜的時代,為逃避日寇侵略,周毛大的父親舉家從江蘇省蘇北逃荒到常州市武進縣陳家塘,借住在陳氏宗祠堂裡。而周毛大就是在這個清貧不安、惶惶晝夜的祠堂裡,拾起了書本,一點點開始自學高中的課程。功夫不負有心人,1959年,周毛大考進了成都電訊工程學院(今電子科技大學)四系遙控專業。得來不易的讀書機會讓他格外珍惜,也越發刻苦。

祖孫三代,考入同一所重點大學!

1964年畢業時,因為成績良好,周毛大被分配到長虹機器廠工作,主要從事機載雷達角度伺服系統的研究和生產,在工作崗位上,周毛大投入了全部的身心,兢兢業業。

在211雷達研製上,周毛大將力矩電機引入機載雷達替代高速電機,解決了211雷達在搜索天線和跟蹤天線合一後的驅動問題,在中國雷達小型化、數字化、可維護性提升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在中國的飛機領域中,周毛大也做出了巨大的貢獻,J8Ⅱ飛機是我國首個能打攔截的殲擊機機型,周毛大不僅負責飛機裝載的殲擊雷達研製生產,同時參加了J8Ⅱ型火控系統的協調,為雷達能平穩跟蹤目標做了不懈努力,並取得滿意成果。

1999年退休前夕,周毛大臨危受命,擔任了殲十工程中應急電源研製的課題負責人,提出了數字化解決方案,突破了以往航空電池的瓶頸,完成了由模擬系統向數字系統的質變。

周毛大的刻苦努力與認真奉獻,不僅改變了他自己的命運,也為我國的國防事業添磚加瓦,使我國的軍事實力得以增強。

父親:機緣巧合,與成電再續情緣

周志武1987年考入西南科技大學,1991年從西南科技大學畢業,大學期間學的是電氣控制自動化,因為喜愛編程,在業餘時間自修了電子科技大學的計算機及其應用本科專業,2005年取得了電子科技大學的畢業文憑。

祖孫三代,考入同一所重點大學!

雖然,周志武並沒有真正在電子科技大學的校園裡讀書,但是,電子科大一直是他念念不忘的“母校” ,不僅是因為他修讀了電子科大的計算機專業,更要歸功於他的父親遺傳給他的,對電子科大的感懷和親近。面對歷經滄桑的電子科大,周志武接力了這份難得的肺腑情誼。

大學畢業後,周志武一直在四川長虹電器股份公司工作,2003年加入了長虹的新興部門長虹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從事數字電視領域軟件開發10餘年,歷任應用軟件設計師、系統架構師、研發部長,主持終端軟件平臺架構設計,覆蓋公司所有數字電視終端產品。

這或許就是天命的緣分,周志武沿著父親周毛大的足跡,走過電子科大,走近長虹,在這片鍾靈毓秀的蜀地上成家立業。

孫子:命中註定,與成電難以割捨

2016年,是孫子周沛文入學的年份,同時,也是電子科技大學的六十週年華誕。從他的爺爺到他,他們家陪著電子科大走過了將近一個甲子,緣分深厚悠長。

祖孫三代,考入同一所重點大學!

從周沛文的身上,依稀能看到一個家族伴隨電子科技大學走過半個世紀的傳承,在兩代電子科大長輩的光輝沐浴下,他坦言道:“慨然有立偉功於學界之志。”

不過,在這之前,他也樸實地表達了未來希望從事行業的技術研究工作,在此之前,學好專業知識,爭取保研本校或是交換留學,堅實地走好每一步電子科大路。

周沛文對將來充滿了期望和憧憬,他說:“父親和爺爺走過的路,將在我的腳下踏實綿延。”

祖孫三代,考入同一所重點大學!

從1959年到2016年,將近60年的時間,電子科大的光輝歷程中留存下了周家三代人的足跡,而周家三代人也將永遠銘記在電子科大的點點滴滴。祝福他們,也祝福電子科大,越來越好!

關注“成電招生”頭條號,獲取關於985、211、“雙一流”建設A類高校——電子科技大學的最新精彩資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