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人怎麼了?大貨車翻車後,家長帶孩子搶橘子,車主哭喊無用

國人怎麼了?大貨車翻車後,家長帶孩子搶橘子,車主哭喊無用

近日,王愛軍從四川拉了32噸的橘子準備送往北京銷售。經西漢高速洋縣段時與前車發生追尾,他只好拖到洋縣低價賤賣。好心人買來紙筆幫他寫廣告牌,後來有人只拿橘子不給錢,還有家長拉著孩子一塊哄搶,民警趕到現場才驅散了哄搶的人群。“我說大傢伙可憐可憐我,別搶。”王愛軍說價值8萬多元的橘子只收了9000元。

國人怎麼了?大貨車翻車後,家長帶孩子搶橘子,車主哭喊無用

近些年來,哄搶事件屢見不鮮,尤其是在一些裝載貨物的貨車發生側翻之時,許多附近群眾上演了一場場哄搶鬧劇,這背後反映了深刻的社會問題,在當事車主面臨巨大經濟損失時,圍觀群眾不但沒有施以援手,而是哄搶貨物,進一步擴大了當事者的損失。這些哄搶他人財物的人在小利面前喪失了基本的素質,是社會道德下滑的一種表現。同時,哄搶現象反映了一個法治問題。相關法律的缺失使得一些人有恃無恐,普遍存在的“法不責眾”的觀念無疑不利於法律的公正性,我們要在不斷完善法律的同時使得群眾能自覺維護法律的公正性。

國人怎麼了?大貨車翻車後,家長帶孩子搶橘子,車主哭喊無用

人之初,性本善。人本來都是善良的,在哄搶事件中人性中惡的一面放大了,應該注意到社會道德的缺失,應該注重社會道德的重建。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作為一名黨員,我們更應該保持住道德的底線,加強自律,樹立好道德標杆。

現實生活中的類似事件,讓我們看到了心理群體中這個第一人的力量所在。去年2月9日的江蘇鹽城市街頭,失主的兩萬元錢隨風飄散,一位銀行會計發現後立即號召大家幫他撿一下,一些顧客便加入了撿錢隊伍,最終大家都毫不猶豫地把錢交給了失主。顯然,在第一時間發出這種關鍵明確的信息,對於形成理性的心理群體,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毫無疑問,哄搶是一種違法行為,體現出來的群體道德令人汗顏,但我們不能止於道德的批判和譴責。把握群體性事件的特點和規律,並有針對性地採取對策,才能有效遏制此類事件的發生。正如一首歌唱的“從迷到悟有多遠?一念之間”,成為振臂一呼、維護秩序的第一人,我們就可能讓事件的性質發生根本性變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