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裁今日重啟:美步步收緊打造封鎖鏈,伊朗“借力打力”苦撐

制裁今日重启:美步步收紧打造封锁链,伊朗“借力打力”苦撑

當地時間2018年11月4日,伊朗德黑蘭,伊朗爆發反美示威活動。 東方IC 圖

11月5日,美國政府將按照此前既定部署,重啟對伊朗新一輪的經濟制裁,其“重頭戲”便是對伊能源領域的制裁。面對美國咄咄逼人的進攻態勢,無論是矛頭直指的伊朗,還是與伊朗石油有著千絲萬縷關聯的全球利益攸關方而言,美國的對伊石油制裁是一個必須認真考量並加以應對的鐵板釘釘的事實。縱觀1979年以來的美伊關係尤其是美國對伊制裁的歷史,此次美國對伊石油制裁的成效及對伊朗的具體影響都是值得國際社會細心思考並謹慎預測的重要議題。

特朗普的“三板斧”

石油是伊朗的經濟命脈和國運所繫,為了在單方面退出伊核問題全面協議以後,通過運用經濟槓桿對伊朗造成“切膚之痛”,美國特朗普政府通過多重手段來力推對伊石油制裁的最終實施。

特朗普政府的第一招是對伊制裁的由易入難,即制裁領域遵循著從外圍到核心的“路線圖”。美國第一階段對伊重啟的制裁主要集中於非能源領域,旨在通過“敲邊鼓”的形式來以最快速度“試水”對伊新制裁,最大限度緩解國際輿論的壓力,促進重啟對伊制裁這一戰略部署的及時落地。儘管美國的“退群”和重啟制裁之初令國際社會一陣譁然,但特朗普政府在第一階段已使對伊制裁從圖紙變成了一個不爭的事實。正是在此基礎上,美國得以順勢開展第二階段針對能源領域的制裁,即將制裁推進“深水區”。

特朗普政府的第二招是通過臨時性的豁免措施,以一定程度消解除歐盟外的國際社會主要利益攸關方的抵制態度。美國在對伊制裁問題上儘管一定程度上也對歐盟盟友進行了妥協,但在核心的石油領域,美國態度強硬。美國基於其“親疏有別”的關係考量,對親密度遜於歐盟的八個與伊朗有著緊密石油經濟聯繫的國家反而授予了繼續進口伊朗石油的“特許狀”,允許土耳其、印度、韓國等國在11月5日以後的180天內繼續進口伊朗石油。美國國務卿蓬佩奧對此豁免措施的解釋是,這些國家“都為最終停止進口伊朗原油採取了重要舉措”。

特朗普政府的第三招是利用歐盟成員國內部矛盾,加大對英法德的施壓力度。美國對其歐盟盟友可謂“愛之深恨之切”,完全將歐盟排斥在對伊石油貿易的臨時豁免之外。就在美國對伊石油制裁臨近且歐盟國家態度仍無根本轉圜之際,北歐國家丹麥的突然對伊發難為美國提供了“神助功”。丹麥安全部門指責伊朗圖謀在丹麥領土上襲擊一名伊朗反政府武裝分子。丹麥外交大臣薩穆埃爾森10月30日宣佈召回丹麥駐伊朗大使,並稱“鑑於最新進展,丹麥將推動歐盟討論對伊朗追加制裁的必要性。”美國藉此契機與歐盟反伊“急先鋒”丹麥一道共同對歐盟主要國家繼續施壓。

美國正在打造“封鎖鏈”

從特朗普政府的三個大招來看,必將對美國對伊石油制裁措施產生一定的成效。美國對土印韓的“溫水煮青蛙”和借力歐盟內部的“兄弟鬩於牆”會在一定程度上形成對伊石油制裁的鬆散陣營,促成有關國家在事實上有限度承認美國對伊石油制裁的合法性。這既能在短期內以實施對伊石油制裁為“噱頭”來助力共和黨迎戰中期選舉,也有助於特朗普在中期選舉過後依照選戰結果來進一步謀劃對伊石油制裁的具體策略。換言之,美國對伊石油制裁的長遠成效與美國國內兩黨政治走勢緊密相連,也與由此而來的美國內政與外交政策的具體互動模式息息相關。

對於美國來說,對伊石油制裁的成效主要取決於是否能堵住缺口,打造出一條對伊朗國際石油貿易圍追堵截的“封鎖鏈”,美國正朝著這一目標不斷邁進。對於伊朗而言,美國的石油制裁可謂瞄準伊朗的“要害”之處。雖然伊朗可以從道義上乃至國際法上對美國進行批判和指控,但在伊朗高度依賴石油的經濟運行模式下,石油經濟利益的受損實為伊朗“不可承受之痛”。

伊朗能如何反制?

對伊石油制裁會在三個方面對伊朗產生較大的負面影響。

首先,對伊朗經濟的影響。伊朗是油氣儲量極為豐富的資源型國家,截至2015年底,其探明石油儲量佔世界總儲量的10.6%,僅次於委內瑞拉、沙特和加拿大居世界第四位,其探明天然氣儲量佔世界總儲量的16.6%,僅次於俄羅斯居世界第二位。石油經濟對伊朗具有舉足輕重的重要地位毋庸贅言,美國對伊制裁即將迎來非能源領域與能源領域的雙管齊下,這事實上會對伊朗經濟運行造成全方位的干擾。美國對伊制裁的第一階段已經促使伊朗貨幣里亞爾的大幅貶值,正因如此,不久前50多名伊朗經濟學者聯署公開信,警告“伊朗經濟有崩潰危險”,擔心制裁導致貨幣崩盤。

其次,對伊朗政治的影響。伊朗伊斯蘭革命爆發以後,特別是長達八年的兩伊戰爭促成了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在國內政治舞臺上扮演者極為關鍵的角色。革命衛隊除了政治與軍事功能以外,還將其業務拓展至關係國計民生的經濟領域,其中就包括石油產業,革命衛隊將領甚至出任過伊朗石油部部長。換言之,革命衛隊與伊朗石油經濟之間可謂“一損俱損,一榮俱榮”,

如果石油經濟遭遇重創,這會對革命衛隊在伊朗政治中的影響力造成巨大負面影響,會促成不同勢力和政治派別之間力量的此消彼長。正因如此,此前革命衛隊便曾發話,一旦伊朗石油被禁止出口,將禁止油船通過霍爾木茲海峽,並聲稱魯哈尼總統在此問題上與其立場一致。

最後,對伊朗的社會影響。伊斯蘭革命以來,伊朗境內外一直存在著反對勢力,特別是近年伊朗社會結構固化、社會矛盾日益凸現的時刻,美國的石油制裁一方面會對伊朗經濟造成巨大影響從而影響伊朗民眾的日常生活,但另一方面也會給伊朗境內外反對勢力以及對社會早有不滿的普通民眾以民生問題為藉口,抓住這個對教士集團和政府宣洩不滿的契機,這會進一步加劇伊朗的社會動盪。

美伊之間實力懸殊,是一種不對稱的關係,在石油制裁問題上,美國處於攻勢,伊朗則為守勢。伊朗本身迴旋餘地不大,除了利用因長期遭遇制裁而被動遊離於全球經濟體系之外的“自循環”經濟運行體系予以苦撐以外,最主要的反制手段只能是“借力打力”,即利用國際關係中的大國矛盾來對美國進行牽制,影響其對伊石油制裁的紮實推進。

具體而言,一方面聯歐制美,切實鞏固歐伊之間緊密的經濟聯繫,既維護歐伊石油貿易的平穩發展,又確保美歐盟友之間處於一種鬥而不破的曖昧局面;另一方面聯俄製美,將俄伊友好關係特別是在敘利亞問題上的良好協作延伸至共同抵禦美國的經濟制裁之上,形成“抱團取暖”之勢。從長遠來看,力促石油經濟轉型並擺脫“資源詛咒”才能是伊朗有效反制外部制裁的根本手段。

(作者繫上海外國語大學中東研究所研究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