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馬》裡出現的這兩部電影,到底是什麼意思?

校對:陳思航


《羅馬》是一部基於記憶的影片,特別是基於編劇兼導演阿方索·卡隆的記憶,即使該片說的並不是他的故事。

相反的是,他聚焦於以利波·羅德里格斯為原型的克里奧(雅利扎·阿巴里西奧飾演),利波是卡隆家裡的管家,同時也是照顧他長大的保姆。但是卡隆將其童年記憶深處的很多細節融入了電影,從車棚裡停不下的車,到電臺裡「Beatles vs. Credence」的節目,再到漫畫書——當然——還有電影。


《羅馬》裡出現的這兩部電影,到底是什麼意思?


《羅馬》


對了,這部由Netflix發行的電影還引起了一場至今最為熱烈的討論——是應該去影院看這部影片還是在家看就行了?不過不管怎樣,這部電影中有著兩次令人難忘的「電影之旅」:分別在豪華的電影宮殿和卡隆小時候住的擁擠的房子裡。

《羅馬》的故事發生在1970年和1971年,而片中出現的那兩部電影在那時候都已經上映了。


《羅馬》裡出現的這兩部電影,到底是什麼意思?


《羅馬》


但是為什麼會出現這些電影呢?對於卡隆的電影來說,這些電影有什麼特別的涵義嗎?在《羅馬》登陸Netflix之際——一些影院也有放映,所以現在去看還不算太晚,因為卡隆希望大家去看——讓我們看看這些影片對導演來說可能意味著什麼。

《虎口脫險》(法國,1966)


《羅馬》裡出現的這兩部電影,到底是什麼意思?



你很有可能從沒聽過熱拉爾·烏里1966年的喜劇《虎口脫險》,更別說如果你還不是法國人了。然而,這部片子在法國家喻戶曉,目前它被列為法國有史以來票房第五的電影,介於《白雪公主和七個小矮人》與《亂世佳人》之間。

烏里是一位猶太演員,後來轉型做導演,他在二戰爆發之際從法國逃亡到摩洛哥。他四十歲的時候開始導戲,但在戲劇上並沒有取得多大的成功。但當他轉做喜劇的時候,就時來運轉了。

他1964年的電影《暗度陳倉》成為熱門影片,部分原因是明星布爾維爾(單名,就像雪兒一樣)和路易·德·菲奈斯的搭檔組合。這為《虎口脫險》奠定了基礎,《暗度陳倉》的主演在這部電影中再次聚首,該片還以豐富的精神內涵平衡了可能十分尖銳的主題。


《羅馬》裡出現的這兩部電影,到底是什麼意思?



布爾維爾扮演一個笨手笨腳的油漆匠,德·菲奈斯扮演傲慢的指揮官——兩人來自不同的世界,一般來說也不會和對方有任何交集。然而,二戰中,英國皇家空軍的傘兵三人組意外降落在被納粹佔領的巴黎,這改變了兩人的命運。

兩人先後在熱愛祖國的巴黎人和鄉村修女的支持下,幫助英國傘兵逃往法國還未被佔領的地區。

幾年後,《虎口脫險》以另一個片名《現在別看……正有人向我們開火!》(Don’t Look Now … We’re BeingShot At!)在美國上映,但並沒有引起太多觀眾或影評人的興趣,當時還有其他國家的大量喜劇上映,所以這部影片的票房也不高。

但是,卡隆顯然對此有印象,其中的原因並不難猜。《虎口脫險》與其他六十年代大製作的喜劇的風格一樣,它展現了演員栩栩如生的表演以及採用了大量令人難忘的喜劇設定,即大好人與受人嘲笑的大壞蛋相對抗。


《羅馬》裡出現的這兩部電影,到底是什麼意思?



這樣的設定充滿趣味,也沒有什麼風險,這類電影中,納粹分子會遭到從卡車後面竄出來的傻瓜的抵抗——即使這樣也沒有人受傷。

《虎口脫險》和《羅馬》都在追憶過去糟糕的時期,即使只有卡隆表達出了那種令人緊張的、混合的情感。《虎口脫險》中的法國非常美麗,其中滿是對納粹壓迫者毫不猶豫就會獻出生命的人物角色。

二戰結束二十多年後,這部片子上映了,它找到了依舊記得戰爭創傷的那群觀眾,並用一些輕喜劇來撫慰創傷。

《羅馬》裡滿是對過去時光的留戀,但它也生動地表現了那個年代的恐懼,當時充滿隨時可能導致流血犧牲的政府壓迫與政治動亂。


《羅馬》裡出現的這兩部電影,到底是什麼意思?


《羅馬》


或者,《虎口脫險》可能只是扮演著這麼一個角色:《羅馬》中,我們看到在《虎口脫險》這部電影的最後時刻,人們瘋狂地衝向邊界,那裡還有滑翔機和拿著槍的納粹分子。底下觀眾裡有一對夫婦,毫不關心電影卻也理解了情節,此時克里奧在告訴她男朋友自己腦中的想法。

銀幕內,電影講述了一個有著快樂結局的故事。銀幕外,生活要更加複雜。

《藍煙火》(美國,1969)


《羅馬》裡出現的這兩部電影,到底是什麼意思?



第二部電影與卡隆和一部他自己的、常常被他提起的作品,有著更直接的聯繫。「我小的時候,翻來覆去地看格里高利·派克的《藍煙火》,」2013年的時候,卡隆如是告訴《Wired》,那時候他正在談自己的新片《地心引力》。

兩者的關係很明顯:《地心引力》的故事裡,宇航員因為一次技術故障,被困在了軌道里,不得不想辦法回到地球,因為太空旅行會危及他們的生命。至少從大致的結構上來說,《藍煙火》也講的是類似的故事。

《藍煙火》於1969年十一月上映,那是斯坦利·庫布里克的《2001:太空漫遊》上映的第二年,人類登月也過去了幾個月。這部電影改編自馬丁·凱丁1964年的一部小說,他是一位高產作家,《無敵金剛》也改編自他的作品。


《羅馬》裡出現的這兩部電影,到底是什麼意思?



《藍煙火》的導演是約翰·斯特奇斯,他非常注意太空探索的特點與細節。本要在空間站待上一個月的三人小組(分別由理查德·克里納、詹姆斯·弗朗西斯和緊張而嚴苛的吉恩·哈克曼飾演),奉命提前返回地球,精疲力竭的他們卻發現自己無法重新進入地球的大氣層。與此同時,由態度生硬的格里高利·派克負責的NASA想方設法在三人氧氣供給告竭之前救下他們。

《藍煙火》贏得了奧斯卡最佳視覺效果獎,這令人印象深刻。但它在票房上或影評人的口碑上的表現都不理想。比如,霍華德·湯普森在《紐約時報》上的影評讚許了該片中的諸多元素,但依舊用「太過單調」和「技藝嫻熟卻無新意」等言詞來形容這部電影。這麼評價並不完全公允。

《藍煙火》希望觀眾能像看《2001:太空漫遊》一樣,深深為片中嘟嘟作響的控制面板和失重特效而著迷,但故事就遠遠平淡得多,這是故意設計的。它是一部還不錯的太空時代的電影。但是片中滿是長時間的停頓和搖搖晃晃的動作,這也使得它成為《神秘科學劇院3000》中的某一集的素材。

儘管如此,還是可以很容易地發現這部電影是如何在年幼的卡隆心中留下印象的,以及多年之後,他又是如何將之作為更為豐富、更具力量的《羅馬》裡的原始素材的。

此外,也很容易發現這部電影在《羅馬》中扮演的角色,它是一次通往過去的旅程,暗指了人們的記憶——充滿激情的瞬間、心碎或者是很久之前看過的電影——永遠不會真正的消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