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罐紅牛,千億銷量,三國鼎立,為何只有嚴彬被排擠?

文|李珂

柿子還得挑軟的捏。

近期,泰國天絲與華彬集團的爭議愈發激烈了,只是,都只停留在外人說不清的法律層面。在爭鬥逐漸升級的當下,反觀許世家族的另一個合作伙伴,奧地利紅牛卻能泰然處之。這期間的差別,大抵也是嚴彬所言的柿子軟硬的差別吧。

一罐紅牛,千億銷量,三國鼎立,為何只有嚴彬被排擠?

1、爭議升級

泰國天絲和華彬集團之間,圍繞“紅牛”商標展開的愛恨糾葛,正愈演愈烈。

上週五,紅牛維他命(泰國)飲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泰國紅牛)發佈聲明稱,紅牛維他命飲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合資公司)前任董事長嚴彬的關聯方於2018年10月24日發佈的聲明嚴重失實。

一罐紅牛,千億銷量,三國鼎立,為何只有嚴彬被排擠?

此前,嚴彬女兒嚴丹驊授權泰國Korpniti法律事務所發佈聲明表示,將在官網(www.korpniti.com)公佈中合資公司與泰國許氏家族簽訂的五十年合作協議。此外,嚴丹驊聲稱自己是持有泰國紅牛股權比例第一的個人大股東,並強調合資公司已向泰國方面支付近40億元,將依法追究泰國許氏家族因違反上述協議,從而給合資公司造成的損失。

“五十年合作協議”的說法,來自於10月16日,嚴彬發佈的公開聲明,表示在1995年11月10日,華彬與天絲簽訂了50年協議。

對此,天絲在最新的聲明中表示,泰國紅牛自1995年成立至今一直由許世家族控股。而嚴丹驊直至2015年10月才因受讓許世家族持有的股權成為泰國紅牛數位少數個人股東之一。

泰國商務部相關信息顯示,泰國紅牛共有四名董事——許馨雄(許氏家族掌門人,許書標之子),Pavana Langthara(許馨雄和許雅潔的母親),許雅潔(Suithirat Yoovidihya),以及嚴彬(Chanchai Ruayrungraung)。

天絲表示,根據法律規定,唯有獲得其中特定兩名董事(Pavana Langthara與許馨雄,或Pavana Langthara與嚴彬)共同簽字並加蓋泰國紅牛公司公章才可以代表合資公司出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件。因此,嚴彬個人無權代表泰國紅牛發表言論,而從來不具備泰國紅牛董事資格的嚴彬女兒嚴丹驊更無權代表泰國紅牛。

天絲還表示,嚴丹驊有關利潤分配的相關說法意圖“混淆商標許可費和股東分紅的概念”,上述合資公司自成立至今從未對泰國紅牛或英特生物進行過任何利潤分配。根據嚴彬關聯人士在合資公司2015年9月6日董事會會議上說明的情況,嚴彬還將高達數億元人民幣的利潤非法轉移至其控制的境外公司——華彬香港公司。

此外,天絲再次重申,合資公司的經營期限是20年,且現已到期。這一事實在中國國際經濟貿易仲裁委員會(以下簡稱:仲裁委)與2018年10月26日作出的《裁決書》中得到確認:仲裁庭認定合資公司的經營期限為20年,並於2018年9月29日期滿。

合資公司隨即在官微(由華彬集團運營)上做出回應,表示仲裁委在仲裁案件審理過程中查明的合資公司二十年營業期限一事,是基於公司工商登記信息做出的事實描述,並非裁決內容。《裁決書》僅包括兩項內容,一,駁回泰國紅牛及英特生物的全部仲裁請求,二是裁決泰國紅牛及英特生物承擔仲裁費用。

華彬方面還表示,1995年嚴彬與許氏家族簽訂的50年合作協議並未作為證據提交,仲裁庭也未就該《協議書》所涉及的內容進行審理。

此外,泰國紅牛所提起的簽署仲裁程序、所做出的《聯合聲明》以及向法院提交的有關請求強制清算中國紅牛的申請,均未經過泰國紅牛股東會、董事會決議或批准,系盜用泰國紅牛名義作出。

針對10月24日泰國紅牛宣佈正式啟動合資公司強制清算程序的說法,中國紅牛表示並未收到北京市第一人民法院送達的任何關於泰國紅牛或英特生物的清算申請書,泰國紅牛和英特生物的清算申請也不符合法院依法裁定受理強制清算的條件。而合資公司延長營業期限的申請正在審批過程中。

一天後,泰國紅牛作出回應,重申仲裁庭認定中國紅牛的合資經營期限於2018年9月29日到期。在合計持有合資公司95%股權的股東明確表示不同意延長合資公司營業期限的情況下,任何以合資公司名義擅自延長經營期限的做法都是非法的。

此外,泰國紅牛作為持有合資公司88%股權的大股東,早已與2016年罷免嚴彬、嚴丹驊和其餘兩位合資公司董事職務及嚴彬的董事長及法人職務。

綜上,有關合資公司經營期限,已經成了近期泰國天絲與華彬集團爭論的焦點。

2、誰在撒謊?

有關合資公司的經營期限,上文提及的兩份文件,仲裁委的《裁決書》與嚴彬所言的《五十年合作協議》成了揭露真相的關鍵因素。

從目前公開的信息來看,合資公司經營期限申請延長一事,並不樂觀。

快消記者獲取的一份《仲裁書》截圖顯示,“按照《1998年合資合同》和合資章程關於連續計算的約定,合資期限本應於2015年12月25日屆滿,但申請人(泰國紅牛)控股下之合資公司工作人員存在失誤,未將合資公司在深圳市的已存續期間納入合資公司經營期間,導致1998年營業執照將經營期限屆滿日寫為2018年9月29日。由於合資公司向北京工商局提出錯誤申請所導致的該等後果應由合資公司及其投資者自行承擔。仲裁庭認定合資經營期限於2018年9月29日屆滿。”

一罐紅牛,千億銷量,三國鼎立,為何只有嚴彬被排擠?

就是說,華彬方面於11月1日聲明的“有關20年經營權的仲裁,只是基於對公司工商登記信息做出的事實描述”,似乎不大站得住腳。

而嚴丹驊授權Korpniti法律事務所公佈的《五十年合作協議》(共18頁),至今未出現在該事務所的網站上。

記者就上述協議何時披露相關問題問詢了華彬集團相關負責人,但截至發稿仍未得到回覆。

“華彬的目的在於“拖”,就是儘量放慢必須要走的法律程序,從而榨取更多利益,以及為其他品類做好鋪墊。”一位業內人士推測。

雖然就目前公開的信息,很難斷言華彬的真實目的;但不可否認的是,在天絲步步緊逼的訴訟“攻勢下”,華彬正漸漸“體力不支”。畢竟,當對手掏出切實證據時,僅靠“聲明”,並不具備足夠的說服力。

無論嚴彬手中是否持有那份可以為自己“正名”的《五十年合作協議》,也無論許氏家族對“分紅”一事的“隱忍”事出何因,都無法改變他與許氏家族“撕破臉”的現狀。遙想1995年,同是華裔的嚴彬與紅牛飲料創始人許書標在泰國一拍即合,從此攜手走上了致富的道路,不禁令人感慨。

一罐紅牛,千億銷量,三國鼎立,為何只有嚴彬被排擠?

泰國紅牛和華彬集團的爭奪戰尚未蓋棺定論,其背後隱藏了多少涉及嚴、許兩代人的利益糾葛,外人很難知情。但可以確定的是,在中國,天絲需要的,不僅僅是一個單純的“商人”。

3、共贏有理

事實上,與許書標一拍即合的,不止嚴彬一人。在大洋的另一邊,另一家運營“紅牛”品牌的企業,卻將紅牛做成了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國際品牌。

他,就是奧地利首富梅特舒茲,以及其執掌的奧地利紅牛。

很難說覬覦中國功能飲料市場的許氏家族,對全球市場沒有想法;但不可否認的是,奧地利紅牛的“強大”,確實“惹不起”。

1982年,時任一家德國日化用品公司國際營銷總監的梅特舒茲為了打開泰國市場,來到曼谷開展推銷工作。時年38歲的他一下飛機就因為時差問題感覺“天旋地轉,氣虛力乏”,於是,在機場附近買了一罐“紅牛”,喝完之後立馬神清氣爽。擁有敏銳市場嗅覺的梅特舒茲當即找到了許書標毛遂自薦,要把這款飲料推廣到全世界,兩人一拍即合。

1984年,許書標與梅特舒茲各自出資50萬美元成立公司,兩人分別持有公司49%的股票,剩下的2%由許書標的兒子許書恩(Chalerm Yoovidhya)擁有,而且決定由馬特希茨實際運營公司。於是,“紅牛股份有限公司”(Red Bull GmbH,下文簡稱“奧地利紅牛”)在奧地利正式成立。1987年,一款全新的功能飲料“Red Bull Energy Drink”出現在奧地利。

更重要的是,梅特舒茲重新定位了紅牛。

在泰國,功能飲料一直以來被認為是藍領工人的標誌。與泰國本土飲料不同的是,奧地利紅牛公司生產的是含碳酸的軟性飲料,以強態能量飲品的形象出現,含有多種營養素及咖啡因,被用來當作提神甚至健身飲料。

一罐紅牛,千億銷量,三國鼎立,為何只有嚴彬被排擠?

1992年,紅牛飲品擴展至國際市場,進入匈牙利和斯洛文尼亞。1997年進入美國,2000年進入中東。目前已售出約300多億罐進口Red Bull勁能飲料,足跡遍佈全球168個國家,成為名副其實的“飲料大王”。2014年,奧地利紅牛功能飲料開始通過進口方式進入中國市場。

梅特舒茲也憑藉對紅牛飲料的出色運營,一舉成為奧地利首富;而許氏家族,也從這一合作中,收益頗豐。

時至今日,梅特舒茲與許氏家族依舊保持了良好的合作關係。奧地利紅牛的女發言人近期曾表示:“馬特西茨與許氏家族有著’既專業又友好’的工作關係”。

而奧地利紅牛的“強大”,從某種程度上而言,甚至成就了紅牛飲料在中國的熱銷。

正是奧地利紅牛通過贊助極限運動,將紅牛打造成高端飲料品牌,讓嚴彬在代理紅牛之初,就敢把紅牛這個“泰國窮人的咖啡”,以每瓶6元的高價在中國市場銷售。

業內人很難想象,直至今日,還有大量消費者以為中國市場銷售的紅牛飲料和奧地利紅牛同樣是由外資企業在生產運營,尤其是華彬集團“借鑑”奧地利紅牛推出藍色高罐的強化型飲料後。

一罐紅牛,千億銷量,三國鼎立,為何只有嚴彬被排擠?

一定程度上,嚴彬對紅牛飲料最大的貢獻是,用二十多年的時間建立了一個固若金湯的、輻射到中國各個角落的渠道網絡。

而有關紅牛品牌的構建,事實上,奧地利紅牛的付出要更多一些。

不得不說,要想將代理的品牌做得強,做得持久,不僅要深耕渠道,還要打造品牌,開闢市場定位,並與品牌持有方達成長期的共贏。從奧地利紅牛身上可以看出,華彬集團或許還真的是嚴彬口中的“軟柿子”。

背景補充

1、紅牛飲料最初是由許書標先生(Chaleo Yoovidhya)於1975年研發成功的。隨著紅牛在國際市場的成功,1993年許書標先生在海南省創立了紅牛在中國的第一家工廠,並以中文“紅牛”命名,將紅牛飲料引入了中國。

2、1995年,許氏家族與包括嚴彬先生在內的其他股東合資成立了紅牛維他命飲料有限公司(合資公司)。出於彼時對於嚴彬先生的信任,許氏家族任命其擔任合資公司董事長並管理紅牛在中國市場的業務運營。而許氏家族,自合資公司成立之日起就是合資公司的控股股東,並持續為合資公司的運營和發展提供支持,包括提供相應的財務支持、工藝技術、產品配方及商標許可等。

3、2016年10月,天絲醫藥對合資公司的紅牛商標許可協議到期,且未予續期。事實上,在此前的一段時間內,許氏家族就已經在關注嚴彬先生經營其個人生意和違反其法律義務的行為。這些行為包括,嚴彬先生在合資公司體系之外設立了多家由其個人全資所有的公司,這些公司在沒有取得任何商標許可、也未經其他合資方同意的情況下生產和銷售紅牛產品,將紅牛在中國的業務據為己有。此外,在嚴彬先生的實際操控下,持續盈利的合資公司從未向作為合資公司大股東的許氏家族分配過任何利潤。

4、作為TCP集團的成員之一,泰國天絲醫藥保健有限公司是泰國領先的食品飲料公司,為許氏家族全資擁有。泰國天絲醫藥保健有限公司和許氏家族是全球紅牛品牌及“紅牛”商標的創始者和所有者。(以上信息由天絲醫藥提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