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O體系二階文件 質量管理作業程序

1. 目的

確保產品在製程中的質量符合要求,並使不合格品得以管制,減少不合格品流入客戶端的機會;同時驗證製程條件是否恰當、人員訓練是否良好。

2. 範圍

適用於製程中的半成品、成品的質量管理,以及製程各階段的參數或條件、人員、材料、工作環境以及作業方法的監控。

3. 定義

3.1 製程:指物料從投入開始,經過一定的製造工序到成品包裝前為止的一切生產過程。

3.2 首件檢查:IPQC對批量生產前的1~5 PCS(注塑產品待機臺穩定後取1~2模)產品進行檢驗。

3.3 自主檢查:作業員對其工位的每件產品,依作業指導書上的質量要求作100%外觀檢查。

3.4 巡迴檢查:IPQC定期對製程中的產品進行抽樣檢查,同時對作業員的操作進行巡查。

3.5 入庫檢查:IPQC對車間待入庫的完成品進行抽樣檢查。

4. 權責:略

5. 作業內容

5.1 模具

5.1.1 試模管理

5.1.1.1 模具開發完成後,即進行模具製作,在模具試模前三天,業務與客戶聯繫確認試模時間及地點後,開立「生產通知單」(8.1)給製造部生管,由生管統一安排試模機臺設備通知生產單位。

5.1.1.2 試模時製造部、廠務部及業務須在場陪同客戶,依試模狀況及客戶的要求做必要之處理,依試模結果填寫「試模檢討記錄表」(8.2),以作為後續檢討和模具修改的依據。

5.1.1.3 試模後,依據「試模檢討記錄表」如鉗工有不合理處應及時改正,塑料工程應充分反應模具特殊狀況,以防止試模次數過多、問題點改善不積極、預定試模時間超時太多、以及成本的浪費。

5.1.2 外加工廠商管理

5.1.2.1 外加工配合廠商加工質量輔導要特別加強。目前模具質量有不少因外加工不良導致難以善後。日後往來之外加工若有異常狀況,鉗工擔當或品管需填寫「質量異常單」(8.3),要求加工廠賠償。若不能實時改善即可淘汰此廠商。鉗工擔當在外加工質量有異常未能實時反應改善,等到試模後才浮現問題,責任由鉗工負責。

5.1.2.2 凡重要部位之外加工圖,設計部門都須標公差尺寸,送外加工時要特別要求加工廠注意,例如:頂針孔、BOSS孔都要用新刀加工尺寸才會準確,斜梢線切割孔也要特別注意加工精度,斜度熱處理要求在HRC500~550,回廠內必要檢測。

5.1.2.3 外加工廠商應依據「採購及付款循環—供貨商管理作業」辦理評鑑。

5.1.3 廠內加工質量管理

5.1.3.1 若為廠內自行加工部份,應依『生產循環-生產排程及派工作業』,鉗工單位於加工完成後應檢查加工結果,如有異常應開立「質量異常單」,要求機加工人員進行改善。

5.2 塑料(流程圖:詳6/14頁)

5.2.1 首件檢查

5.2.1.1 首件檢查的時機:

(1) 每種產品投產前

(2) 機臺設備故障修護後

(3) 重大質量異常改善後

(4) 更換原材料或機臺設備時

5.2.1.2 首件檢查的數量:

(1) 抽粒車間:每次配色時取3-5PCS色板。

(2) 成型車間:每次取完整的一模(所有穴號都要齊全)產品。

(3) 噴漆車間:每次生產時取1~3PCS產品。

5.2.1.3 機臺設備在參數條件設定穩定後,生產單位依「生產製令單」(8.4)進行首件品的製作,生產幹部或技術員自行檢查外觀OK後,再轉品保部IPQC檢驗。

5.2.1.4 IPQC接到首件品後,依對應產品之〝檢驗基準書〞或圖面,對首件品的外觀、尺寸、機構、性能等項目進行全面檢測,檢測合格後,交IPQC組長審核並籤樣,然後將首件樣交回生產單位;如檢驗不合格,則通知生產單位重新制作,直至合格為止。

5.2.1.5 IPQC依首件檢驗項目填寫「首件確認檢驗報告」(8.5),經品保單位主管審核後留存備查。

5.2.2 自主檢查

5.2.2.1 在製造過程中,作業員應始終按〝作業指導書〞要求進行操作,並需對前工序流入的產品(或部件)和本工序作業後流出的產品進行仔細的檢查,以確保生產出合格的產品。

5.2.2.2 現場生產主管應隨時加以查核,以瞭解製程的運行情況,同時對作業員進行必要的指導,自主檢查所需之治具由模具部製作,塑料部進行維護、點檢和校正。

5.2.2.3 作業員自主檢查時,須如實填寫「生產日報表」(8.6),以便追溯。

5.2.2.4 巡迴檢查

5.2.2.5 IPQC對每個機臺或生產線巡迴檢查的頻率和數量

(1) 成型:每2小時1次,每次1模(全部穴號)產品。

(2) 模具:(不適用)。

5.2.2.6 IPQC依產品〝檢驗基準書〞或圖面進行檢驗,主要檢驗項目如下:

(1) 成型:外觀、尺寸、構結、產品性能等。

5.2.2.7 IPQC巡迴檢查時需填寫「IPQC巡迴檢驗記錄表」(8.7),以備追溯。

5.2.2.8 IPQC除了定期對現場的產品進行抽檢,同時還需對生產機臺的〝作業指導書〞進行查核,並且查核製造部作業人員的實際操作是否與〝作業指導書〞相符合。

5.2.3 完成品入庫檢查

5.2.3.1 FQC執行成品抽檢時,依據〝MIL-STD-105E(II)抽樣方案表〞進行取樣,並將每批抽檢產品質量狀況記錄於「成品檢驗日報表」(8.8),於下班前交予品保課長審核後歸檔。

5.2.3.2 生產完成後的產品,生產部在外箱指定的位置貼好「物料標籤」(8.9),並擺放於待檢驗區,由品保部FQC抽檢,合格後由FQC在外箱上粘貼綠色的「合格標籤」(8.10)並加蓋印章。生產單位對檢驗合格的產品進行入庫。

5.2.3.3 經FQC檢驗初步判定為不合格時,交QC組長再次確認,如確認屬實,則在產品外箱貼紅色的「不合格標籤」(8.11)。

5.2.3.4 生產部對不合格產品進行全檢或重工,重工OK後再送品保部檢驗,直至檢驗合格為止,如連續兩次重工後抽檢仍為不合格,FQC將依『矯正及預防措施作業』開出「質量異常單」由生產部分析原因和提出改善方案。

5.2.3.5 當成品抽檢判定不合格時,但又緊急出貨,在產品之功能、主要尺寸、及主要外觀無影響的情況下,由業務單位與客戶聯絡,經客戶允許時,業務單位依據『不合格品管制作業』開立「MRB報告」(8.13),經相關單位主管會籤後則辦理入庫。

5.2.3.6 模具保養應依規定於「模具日常點檢表」(8.14)按時紀錄,以保持模具使用壽命。並將該模具生產數量紀錄於「模具履歷表」(8.15)以供定量模具保養。

6. 控制重點

6.1 檢驗的不合格品,應作不合格品處理,不可繼續加工製造,造成嚴重損失。

6.2 完成品檢驗,IPQC是否確實依產品檢驗規範或圖面進行檢驗。

7. 參考數據

7.1 ISO9001:2000標準8.2.4條款

7.2 採購及付款循環—供貨商管理作業FW2-PR01

7.3 矯正及預防措施作業FW2-PD10

7.4 不合格品管制作業FW2-PD09

8. 使用窗體(◆:其他作業制定之窗體)

8.1 生產通知單FW2-SA03-03◆

8.2 試模檢討記錄表FW2-PD08-01

8.3 品質異常單 FW2-PD10-01◆

8.4 生產製令單FW2-SA03-04◆

8.5 首件確認檢驗報告 FW2-PD08-02

8.6 生產日報表 FW2-PD07-01◆

8.7 IPQC巡檢/檢驗記錄表 FW2-PD08-03

8.8 成品檢驗日報表FW2-PD08-04

8.9 物料標籤FW2-IT03-01◆

8.10 合格標籤FW2-IT03-03◆

8.11 不合格標籤FW2-IT03-04◆

8.12 質量異常處理單FW2-PD10-01◆

8.13 MRB報告FW2-PD09-01◆

8.14 模具日常點檢表 FW2-PD08-05

8.15 模具履歷表 FW2-PD08-06

塑料類質量管理作業流程

東方塑料五金模具製造(東莞)有限公司

試模檢討紀錄表

FW2-PD08-01A

核准 業務: 設計: 鉗工: 工程: 品管:

FW2-PD08-02A

東方塑料五金模具製造(東莞)有限公司

成品檢驗日報表

生產部門: 日期: 年 月 日 窗體NO.:

FW2-PD08-04A

核准: 審核: 填表:

東方塑料五金模具製造(東莞)有限公司

模具履歷表

FW2-PD08-06A

NG

OK

OK

NG

入庫檢驗

包裝

巡檢

自檢

批量生產

OK

首檢

首件製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