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比例質押危機迎“解押”潮 僅餘20家公司股權質押超70%

今年以來,資本市場行情持續低迷,滬深兩市上市公司股價也遭到重創。因此,有不少公司陷入了高比例質押危機,甚至有個別公司股權遭遇平倉。

從年初開始,上市公司高比例股權質押問題頻繁爆發,有愈演愈烈之勢。尤其是在今年的上半年出現了數百家上市公司重要股東面臨爆倉風險。

據數據統計,在3560家上市公司中,發生過股權質押的公司就有3465家,比例高達97.33%。

可以說是無股不質押,一時間,投資者和市場的恐慌情緒也頗為嚴重。

10月19日,證監會主席劉士餘表示,鼓勵地方政府幫助有發展前景但暫時陷入經營困難的上市公司紓解股票質押困境。

實際上,在此前,深圳國資已拋出百億馳援計劃,而北京、廣州、杭州等地政府也相繼表示,以設立基金或直接受讓等方式參與化解當地上市公司質押危機。

近日,證監會上市公司監管部副主任孫念瑞表示,此前質押率超過80%的高質押率公司數量有所下降,質押率超60%的公司解決了質押風險,但又有100家公司的質押率重新超過80%。多部門協作下因急跌而形成的股權質押風險已經得到遏制。截至今年11月底,A股市場觸及平倉線市值約為7000億元,對應風險暴露融資額約在6000億元至7000億元,實際上強平只有98億元,佔比1.5%。

進入12月份,隨著大量紓困基金進場,上市公司高比例質押問題逐步得到了緩解,又出現了“解押”潮,可以說,給市場吃下了定心丸。

《證券日報》記者根據網數據統計,截至12月14日,滬深兩市只有20家公司股權質押比例超過70%;61家公司股權質押比例超過60%。

臨近年末,資本市場2018年的這場高比例質押危機也逐漸結束。對於很多上市公司來說,在高比例質押危機下,有的公司開始被迫進行轉型,有的公司主動引進國資,控制權發生變更,不管以怎樣的方式,投資者也期待這些公司在新的一年能迎來涅槃後的重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