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商扶貧拉動線下產業扶貧,中國社會扶貧網探索社會扶貧新路徑

日前,2018年中國社會扶貧網成果發佈會在北京成功召開。會上中國社會扶貧網與中國電子商務協會“味來智選·溫暖中國”社交電商消費扶貧行動組委會、燕谷坊集團簽約,為“三區三州”深度貧困地區兜底幫扶解貧困戶100噸大棗和200噸青稞的推廣銷售,切實幫助貧困戶解決農產品銷路。

電商扶貧拉動線下產業扶貧,中國社會扶貧網探索社會扶貧新路徑

劉翔在發佈會現場介紹2018年中國社會扶貧網運營成果

國務院扶貧辦信息中心副主任、中國社會扶貧網首席執行官劉翔對2018年中國社會扶貧網成果進行了展示和介紹。目前,平臺已構建起愛心幫扶、扶貧眾籌、電商扶貧、扶貧展示、扶貧評價五大功能板塊。其中,電商扶貧平臺截至8月23日,已入駐126個商鋪共計1000多款商品,覆蓋19個省,80個貧困縣。西藏、湖南、江西、湖北、陝西、山西等省在平臺上建立了地方特色扶貧館,北京市為支持對口幫扶的內蒙古、河北張家口開闢了北京特色扶貧館,推動了貧困地區特色優勢農產品與市場的有效對接。

電商扶貧拉動線下產業扶貧,中國社會扶貧網探索社會扶貧新路徑

發佈會現場進行電商扶貧簽約儀式

本次發佈會還有特別的“場外環節”。在會議大廳外場,中國社會扶貧網專設電商產品展示區域,工作人員將電商平臺上部分商品帶到現場,讓大家品嚐獨具地方特色的扶貧商品,並可通過掃描二維碼瞭解扶貧商品信息情況。

電商扶貧拉動線下產業扶貧,中國社會扶貧網探索社會扶貧新路徑

電商平臺上的部分商品在發佈會現場展示

現場工作人員介紹,貧困地區由於交通不便、信息不暢等原因,有些質優價廉、充滿地方特色的產品,長期只能在臨近地區進行銷售,市場化嚴重不足,產品生產規模、加工層次缺乏市場驅動。如今在中國社會扶貧網的電商平臺上,這些商品能讓更多愛心企業、愛心人士看到,拓展渠道、打造品牌,以電商扶貧拉動線下產業扶貧,力爭解決局部地區的整體貧困問題。

電商扶貧拉動線下產業扶貧,中國社會扶貧網探索社會扶貧新路徑

工作人員向來賓們介紹電商扶貧幫扶情況

據瞭解,目前中國社會扶貧網的電商平臺一期,已在微信平臺、APP、PC端實現了三平臺的產品上線,貧困戶、貧困幹部可快速上傳、更新商品信息,愛心企業、愛心人士可便捷瀏覽、購買心儀商品。

中國社會扶貧網通過不懈努力,在對電商扶貧新路徑的探索中取得了良好成績。陝西鎮安縣野生板栗滯銷,中國社會扶貧網電商扶貧平臺核實信息後,經過12小時行動,幫助貧困戶解決了萬斤滯銷難題;江西瑞金八旬老人廖鳳英通過成立合作社帶領村民脫貧的專題在中國社會扶貧網推出後,2天完成了16萬的銷售額,與大型渠道合作促成百噸級南疆大棗與藏區青稞的銷售。

據悉,中國社會扶貧網電商平臺下一步將大力建設以企業購、企業員工購為重點的電商二期平臺,進一步推動貧困地區扶貧標準化、商品市場化、品牌特色化、團隊專業化,在試點基礎上在全國推廣地方特色扶貧館模式,加快特色扶貧商品上行,豐富扶貧商品資源庫,在模式上將繼續結合信用機制、溯源體系等,推出扶貧屬性認證與農產品地理標識結合的雙認證精選扶貧商品系列,組建社會渠道聯盟,拓展強化特色扶貧商品長期銷售能力,藉助媒體宣傳賦能共同助力品牌強農,積極推進精準扶貧工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