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社會扶貧網聚力為貧困白內障患者重尋光明

2018年8月中國社會扶貧網“光明扶貧行動·白內障復明”在線眾籌工作正式啟動。

白內障為常見老年人疾病,隨著我國老齡化的加劇,白內障患者群體越來越大。進入21世紀以來,白內障已成為我國第一大致盲眼病。我國約有60萬名白內障患者因貧困而未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失去了勞動的能力,不得不在艱苦的生活中與黑暗抗爭。對貧困白內障患者開展醫療救治是推進防盲致盲工作、確保到2020年農村人口脫貧的重要脫貧措施。自2018年3月3日國家衛生計生委、國務院扶貧辦共同組織的“光明扶貧工程•白內障復明”項目啟動以來,在長治、海南、張家口、陝西等地區相繼展開,為貧困白內障患者帶來了福音。

本次項目由中國扶貧志願服務促進會、中國扶貧基金會聯合發起,通過中國社會扶貧網面向社會募集救助資金,所募資金專項補助建檔立卡白內障患者經基本醫保、大病保險、醫療救助、商業補充保險等已有政策報銷之後個人自負部分的手術費用。

中國社會扶貧網利用“互聯網+”社會扶貧新模式,貫徹精準扶貧新方略,以打造扶貧信用體系為中心,建立用戶系統、支付系統、積分系統、安全系統四大數據分析系統,支撐愛心幫扶、扶貧電商、扶貧眾籌、扶貧展示、扶貧評價五大平臺,涵蓋醫療求助、教育資助、產業扶助、民生幫助等方面,構建了連接貧困戶脫貧致富多元化需求和社會愛心資源扶持的高效、安全、免費的網絡對接平臺,成為反映社情民意的新窗口。截至8月7日,平臺註冊用戶已突破3341萬人,遍佈全國31個省,385個市,2937個縣,29萬個行政村。已累計發佈幫扶需求340萬條,對接成功率超過70%,平臺已有390萬愛心人士為217萬貧困戶提供了醫療、教育、房屋修繕等方面的救助。

中國社會扶貧網在“光明扶貧行動·白內障復明”工作中,積極組織社會力量,依託國家建檔立卡大數據庫,突破地域限制,為建檔立卡貧困戶、社會愛心人士、愛心企業之間搭建了直接對接的橋樑,幫扶流程清晰,環節透明,得到了貧困戶的高度認可。“扶貧眾籌”平臺作為中國社會扶貧網五大平臺之一,已通過民政部審核,取得了“慈善組織互聯網公開募捐信息平臺”資質。用戶可通過PC、APP及微信三端進行參與支持。

據悉,我國建檔立卡貧困人口中需實施白內障手術救治的患者約為60萬人,約需救治資金18億元人民幣。截至目前,“光明扶貧工程•白內障復明”項目已籌款1億元,救治貧困戶5000名。此項目已完成海南、陝西、內蒙、甘肅、寧夏、黑龍江、湖南、山西、河北(張家口)、山東(泰安)、湖北(陽新縣)等11個省630多家定點醫院集中籤約工作,約佔國家衛健委醫政醫管局提供的1500多家定點醫院名單的40%,根據各已簽約省份提供的前期調研和篩查數據,630多家醫院預計將為4萬多名建檔立卡白內障患者實施救治手術。

69歲浮屠鎮荻田村邢廷銀,肩負照顧癱瘓的兒子,養活孫子孫女的重任,靠低保為生,以賣菜補貼家用。而白內障的突襲使老人喪失了勞動的能力。重見光明成了老人最奢侈的夢想,黑暗中,老人說:“聽說白內障是可以治療的,如果我能看見,就可以把家裡的菜賣出去了,孩子上學也能多買兩本書,一家人也不用這麼苦了。” 在“光明扶貧工程•白內障復明”項目中邢廷銀得到了救治,手術後,視力恢復到了0.4,老人實現了他最樸實的願望。還有眾多貧困白內障患者,在黑暗中生活。

“光明扶貧行動·白內障復明”項目已取得一定的成效,這將成為一項長效機制,只有在政府部門加強組織領導、定點醫院提供充足救治力量保證救治效果、社會各界愛心人士及企業持續關注與支持下,才能讓更多貧困白內障患者重獲光明。中國社會扶貧網“光明扶貧行動·白內障復明”項目在線眾籌已正式啟動,聚合地方政府、醫院、社會各界愛心人士及企事業單位的力量,凝聚思想力與向心力,聯結舉國之愛,精準發力,共同幫扶全國各地貧困白內障患者提高健康水平。3000元將治癒貧困老人的眼睛,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為白內障患者帶來一份生機與希望,關注中國社會扶貧網扶貧眾籌平臺,讓愛在陽光下連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