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學評課的標準與藝術

評課及課堂教學評價,主要是指對教師課堂教學的行為及效果所進行的價值判斷。評課也是一種說服的藝術。

評課具有導向功能,能夠促進課堂教學改革;評課具有激勵功能,可以加強教師之間的相互交流;評課是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重要途徑,評課還具有決策和鑑定功能,是學校管理工作的手段。

然而在中小學教學實踐中,我們不難發現評課中存在著不少問題,主要表現為:依據標準少,憑主觀印象多;肯定讚揚多,指出不足少;面面俱到多,重點突出少;主重形式多,促進效果少。要發揮評課的功能與作用,必須要依據科學的評價標準,並掌握評課的科學藝術,方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一、 好課的評價標準

關於課堂教學評價的標準,目前有多種說法和標準,不同的人從不同的方面或角度提出不同的評價標準。沒有優劣之分,只是特色各異。如葉瀾教授提出的“五個實”的好課評價標準:

1.有意義,即紮實。2.有效率,即充實。

3.有生成,即豐實。4.常態性,即平實。

5.待完善,即真實。

也有的專家學者提出了“七個性”的評價標準:

1教學的情境性。2.學生的主體性。3.有效的互動性。4.技術的先進性。5.教學的發展性。6.思維的深刻性。7.教學的開放性。

在長期的課堂教學及評價實踐研究中,筆者經過認真的研究和思考,也總結提出了自己的課堂教學評價標準。主要有:

1.教學目標完整明確。2.教學內容正確充實。3.教學過程流暢開放。4.教學資源整合優化。5.學生學習方式靈活。6.學生參與活動廣泛。7.學生進步明顯。

上述這些好課的評價標準可以作為學校在課堂教學評價中的參考,學校也可以組織優秀教師結合實際制定體現本校特色的評價標準。

二、評課的基本藝術

評課是一門科學,更要講究藝術。要評好課,就要掌握心理學理論,掌握談話的策略,不能以成敗論英雄,而且要注意評議的尺度,從幫助、教育、促進的角度去考慮,把課評足,少議論人。

評課要遵循科學的原則。這些原則主要包括實話實說原則,“心理零距離”原則,突出重點原則,激勵性原則,發展性原則,因人而異原則,多元性原則等。

評課的過程要規範。要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開展評課活動,通過聽課評課活動,使教師獲得真實體驗,提高反思自己教學行為的要求和能力。評課活動一般應先由執教者自評,然後由富有經驗的教師、教研組長、教研員、專家主評,再由聽課者評議。

評課要有求真的科學態度。要有理有據,觀點鮮明,實事求是,極力避免走過場,“一風吹”等不良現象。評課者自己也要講求藝術性,要做到以理服人。評課忌諱就課論人、評課評人的做法。評課要站在一定的理論高度來分析課堂中的種種現象,既要關注細小的環節,更要關注大教育觀。 評課要防止走過程。既然是評課,自然要說出概括的成功之處,更要說出該課的不足之處。

評課要以共同促進為目的。評課時要把提高課堂教學質量作為評課的出發點和歸宿,評價一堂課成功在充分肯定的同時,還得有敢於“挑刺”的精神,同時也要誠懇的提出該課的改進之處。讓執教者感到沒有最好,只有更好。

評課的方法要多樣化。評課的方法和步驟也不是一成不變的,可根據不同的評課要求,適當增減和調整,以取得理想的評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