猶太精英教育的忠告:扼殺孩子的這項技能,等於關上他的最強大腦

◆◆關注家學寶,每天收穫專業家庭教育知識◆◆

猶太精英教育的忠告:扼殺孩子的這項技能,等於關上他的最強大腦

家學寶主筆團 | 顧曉虹

01

最近,小孩要參加幼兒園新年戲劇匯演——《三隻小豬蓋房子》

故事的梗概是:

豬媽媽讓三隻小豬去學本領,蓋房子。

老大找到了草垛,花了3天蓋完了草房子。

老二找到了木材,花了3周蓋完了木房子。

老三找到了磚頭,花了3個月蓋完了磚瓦房。

接著,大灰狼吹倒了草房子,推倒了木房子,但就是打不開磚瓦房。

結果,大灰狼爬進磚瓦房的煙囪,被三隻小豬燒的熱水燙傷,從此再也不敢來搗亂了。

小孩演的角色是那隻不幸蓋了草房子的老大,

但他是隻不甘心被大灰狼追著吃掉的小豬。

於是,他問老師:“要是第四天,蓋房子的時候,狼就來了呢? 我有草房子躲,為什麼狼不去吃沒有房子的老二和老三豬”

老師回答:“故事發生在三隻小豬蓋完房子後,這時狼才出現的。”

他又問:“好吧,那要是我給草房子裝上鎧甲呢?(動畫片《鎧甲勇士》的迷弟)那我的房子比磚頭房子還要堅固了,狼進不來啦。”

老師耐心道:“故事講的是每隻小豬隻能選擇1種材料蓋房子。”

他還問:“那我就變身成豬豬俠,保衛家園,打敗大灰狼”

老師解釋:“大灰狼是很兇猛的動物,豬是不能打敗狼的。”

他還是不甘心,追問:“喜洋洋為什麼每次都能戰勝灰太狼?”

老師給我描述這段小孩的表現,態度明顯是無奈的,因為她不知道該如何面對有這樣多的問題的孩子,而且這些“為什麼”又沒有官方的“標準答案”。

02

我們的傳統文化,往往不鼓勵孩子提問,家長會嫌棄孩子各種古怪的問題,老師會感覺學生的質問是種冒犯。

但猶太人有句格言:一個好問題勝過一百個好答案。

眾所周知,猶太人非常的重視教育,善於思考。他們教育孩子的第一步,就是讓他們學會提問。

猶太精英教育的忠告:扼殺孩子的這項技能,等於關上他的最強大腦

為什麼教育孩子,首先要讓他們學會提問呢?

1、提問讓孩子學會深入的思考

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讓孩子學會甄別信息,深入的思考,尤為重要。而提問就是孩子憑藉自己有限的知識儲備,經過積極思考後的表現。

和大家分享一個有趣的哲學故事《猶太女孩的三個答案》:

一個猶太女孩的志向是成為部族的長老。但是族群規定:只有男人才有資格當選長老。

於是他的父親對她說:“我問你一個問題,聽了你得答案,我就知道你有沒有可能當上長老了。”

父親的問題是:“有一對雙胞胎進煙囪打掃,出來後,一人白臉,一人黑臉,請問誰會去洗臉?”

女兒回答:“是臉黑的那個!”

父親答:“你完全不夠格當選長老”

女兒思索片刻接著答:“是臉白的那個,會去洗臉。”

父親搖搖頭說:“我覺得你有一點點的可能會當選長老了,但是還不是夠”

女兒自言自語說:“不是黑臉,也不是白臉,那到底是誰去洗臉呢?”

就在父親失望地要離開時,女孩大聲地反問父親:“為什麼這一對雙胞胎,一起進煙囪,一個變成了白臉,一個變成了黑臉,這是為什麼呢?這個合理嗎!”

這一下,父親回頭,抱起女兒說:“你的問題問得真好!我覺得你有資格,也有潛能成為我們部族第一位女長老!”

猶太精英教育的忠告:扼殺孩子的這項技能,等於關上他的最強大腦

在讀這則故事的開頭時,我自以為猜到了答案是“白臉”。

大部分人會慣性的選擇認為臉黑的那人會去洗臉,

但換位思考下,如果我是黑臉,我的參照物是雙胞胎兄弟,因為他的臉是乾淨的,所以我反而不會去洗臉。

反之,我是白臉,看見對面兄弟的臉是黑色的,我會以為自己的臉也是髒的,所以選擇去洗臉。

但我的思維深度也就停在了膚淺的表層了,因為我沒有繼續追問下去:

如果雙胞胎是黑人,結果呢?

如果灰塵是白色的,結果呢?

所以黑臉和白臉都不是標準的答案,

這個故事裡也沒有標準的答案,

小女孩最後一個提問的可貴之處,在於跳出了原來的框架,敢於質疑問題的假設條件。

這個哲理小故事的巧妙也在於它的“一語雙關”,

男孩和女孩都是平等的,為什麼者可以當族長,一者不可以呢?這合理嗎?

思考什麼是有用?

什麼是重要?

什麼是問題的核心?

什麼是解決的方法?

什麼是改變的關鍵?

遇事多問為什麼,每一次提問都會是思維的遞進。

2、提問鍛鍊批判性思維

我們傳統的教育,更加鼓勵學生服從,

老師認真教,學生努力學。

有問題,下課問。

家長的想法也是:“一個班這麼多學生,如果都問來問去的,會把學習讀書的時間都浪費了”

但這種想法從根本上扼殺了很多有天賦孩子的好奇心和創造力。

當他們不被允許發表自己的看法時,

那些藏在心裡荒誕的、不合邏輯的,反權威的問題,都會變成一個個嚴密的、邏輯的、唯一的標準答案。

他們也就此喪失了一項重要的能力——批判性思維的能力。

批判性思維是需要通過自己的獨立思考,明辨是非的能力。

美國頂尖私立高中組成的聯盟Mastery Transcript Consortium(MTC)把批判性思維能力作為評判學生能力的重要一環。可汗學院創始人薩默爾·可汗也多次表示批判性思維是未來人才最應該具備的能力。

猶太精英教育的忠告:扼殺孩子的這項技能,等於關上他的最強大腦

美國大選時,一位11歲的小女孩,火遍全球。

不是因為她是川普的支持者,也不是因為她的獨到的見解,

而是因為她小小年紀,就能思維敏捷、邏輯清晰的表達支持川普的原因。

面對主持人,不卑不亢,言談自信,對自己的人生規劃目標明確。

猶太精英教育的忠告:扼殺孩子的這項技能,等於關上他的最強大腦

第五季《奇葩說》,我最喜歡的環節就是即興開槓。

通過一問一答,再問再答,正反攻防,你來我往。

通過問答的循環,每一個論點都被剖析到了透徹,每一處謬誤都被放大到極致。

設想一下,如果這一幕發生在公司的頭腦風暴,展現在課堂的自由發言,出現在你和孩子的日常溝通討論呢?!

02

既然讓孩子學會提問如此重要,那麼家長和老師應該怎麼來培養孩子的這項能力呢?

1、 耐心傾聽,接納孩子的問題

孩子小時候,他們本能地對周遭發生的一切感興趣。

隨處可見的小草、樹木;

街巷傳來的鈴聲、叫賣聲;

刮來的風,落下的雨,飄過的雲,

都會引起他們無盡的好奇和想象,

花式地向你提出“十萬個為什麼?”

這時,如果家長和老師因為忙著,因為煩,因為不知道標準答案,

所以關閉了問題,對他說:“沒有為什麼”“我也不知道”“問你爸爸去”

其實孩子提出問題,最想得到的不是來自父母的答案,

而是父母的耐心傾聽,尊重與接納。

父母不需要因為回答不出孩子千奇百怪的問題而自責無措,

你的傾聽與接納是對他們最好的鼓勵和回應。

對老師也一樣,不要把學生的提問當做浪費時間的負擔,

如果一個班40位學生,每個人都提出一個觀點看法,那麼老師就會得到40種與眾不同的思維方式。

猶太精英教育的忠告:扼殺孩子的這項技能,等於關上他的最強大腦

2、 親子互動,讓問答一直進行下去

不回答是錯,那有問必答,對嗎?

兒童心理學家皮亞傑曾說:每多告訴孩子一個答案,就剝奪了一次他學習的機會。

喬布斯也曾說過:我願意用我所有的科技,去換取和蘇格拉底相處的一個下午。

蘇格拉底教育學生,從來不直接給出答案。

他總是拋出一個又一個的問題,

讓學生在回答的過程中,自己發現,自己探索、自己求證。

中國古代的先賢,都喜歡通過公開的辯論問答,來立言著說、改革創新。

比如,莊子與惠施的”子非魚焉知魚之樂“

朱熹與陸九淵“理學”與“心學”之爭

新文化運動“德先生”、“賽先生”與保守派之爭。

但當考試成了“軍備競賽”,

越來越多的家長更加關注效率、結果和成績,

忽視了對孩子更重要的能力培養。

所以,老師家長和孩子們的互動,

不要急於灌輸大道理、現成的答案、枯燥的理論,

而要多問啟發式的問題,開放式的問題,和生活相關聯的問題,

從而讓孩子愛上提問,善於思考,學會思辨,

這樣他們的思維才會變得更加敏捷、有邏輯,能夠獨立的深入的思考問題。


家學寶編輯團隊以專業的心理學、教育學和社會學理論為支撐,原創圖文、音頻、視頻和測評內容,為您提供全方位的教養支持。家學寶——您手邊的家庭教育專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