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視劇中,古人吃完飯後扔下銀子就走,為啥小二從來不攔著算賬?

影視劇中,古人吃完飯後扔下銀子就走,為啥小二從來不攔著算賬?

人家說經常接觸一樣東西,就算你是非專業的人士,在長久的薰陶下也能變成門內漢,作為一個資深的古裝劇迷,老吳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這個小知識就是古人使用的銀子。

影視劇中,古人吃完飯後扔下銀子就走,為啥小二從來不攔著算賬?

電視上會看到一些有錢人到酒館喝酒,然後結束時直接丟一塊銀子在桌子上,還會很大聲叫小二不用找零錢了,每每遇到這種客人,小二的嘴都會笑開了花,不知道看到這個情景的你有沒有產生疑問呢?

到底這種碎銀子是怎麼計算價值的呢?因為每一塊的大小都不一樣,小二也沒有馬上對其進行稱量,難道不怕這個碎銀子根本不夠飯錢嗎?

其實如果你細心點就會發現古人很少使用元寶,因為元寶的價值實在是太高了,一般人一輩子都賺不到一塊元寶,普通的碎銀子已經是有錢人的象徵了。

影視劇中,古人吃完飯後扔下銀子就走,為啥小二從來不攔著算賬?

而電視上演繹的用嘴巴咬或者用手掂量碎銀子的價值,這其實都是誤導,古代吃飯或者喝茶的地方都備有專門的稱量工具-戥子。

看到這裡,你是不是會問,為什麼不直接使用元寶,而要把銀子弄碎呢?此言非也,古代的一兩銀子等於兩千個銅板,而一個元寶少則5兩,高則50兩,試問有幾個店家能夠找的起呢?

影視劇中,古人吃完飯後扔下銀子就走,為啥小二從來不攔著算賬?

話說回來,就算店家能夠拿出這麼多銅板來找你,你願意吃一頓飯後帶著9000多個銅板在路上走嗎?而且9000多個銅板還是以價值最低的5兩元寶來折算的,因為在外面一頓飯最多花到100個銅板,所以帶一個元寶出門吃飯的人可能得隨身攜帶一頭驢,這樣才可以把商家找零的幾千個銅板駝回家。

看到這裡,你應該多少明白了為什麼要製造出碎銀了吧,也知道為什麼收到碎銀的小二為什麼會笑的那麼開心,因為用一個碎銀來付一頓飯錢,那是天底下最好賺的事情了,商家只會佔便宜,不會吃虧。

影視劇中,古人吃完飯後扔下銀子就走,為啥小二從來不攔著算賬?

總的來說,元寶和碎銀都是銀子的流通方式,尋常的百姓家中最多隻有一些細碎的銀子,基本上都是存起來用於婚喪嫁娶,正常的生活開銷用銅板已經足以了。

不過大戶人家的銀子就比較多了,他們通常不會存碎銀,而是會去折換成貴重的首飾,在家道中落戶才會拿出來典當或者再換成碎銀。

如果你在電視上看到的用手掂量銀子的情節都是電視效果而已,真正的古人對於碎銀是很重視的,必須用戥子來準確稱出斤兩。

影視劇中,古人吃完飯後扔下銀子就走,為啥小二從來不攔著算賬?

這個時候老吳想到了清朝末期時,我們那一箱箱賠給其它國家的白銀,心情難免有些複雜,那些白花花的銀子該值多少錢啊!

如果讓你穿越回古代,你會豪氣地扔下碎銀讓店家不用找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