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非洲豬瘟那些事兒~

关于非洲猪瘟那些事儿~

关于非洲猪瘟那些事儿~

1

概況

非洲豬瘟(African Swine fever,East African Swine fever,ASF),是一種急性,發熱傳染性很高的濾過性病毒所引起的豬病,其特徵是發病過程短,但死亡率高達100%,臨床表現為發熱(達40~42℃),心跳加快,呼吸困難,部分咳嗽,眼、鼻有漿液性或粘液性膿性分泌物,皮膚髮紺,淋巴結、腎、胃腸粘膜明顯出血。被感染豬的血液、組織液、內臟,及其他排洩物中均含有此病毒,健康豬與患病豬或汙染物直接接觸是非洲豬瘟最主要的傳播途徑,豬被帶毒的蜱等媒介昆蟲叮咬也存在感染非洲豬瘟的可能性。

2

病原學

非洲豬瘟病毒是非洲豬瘟科非洲豬瘟病毒屬的重要成員,病毒有些特性類似虹彩病毒科和痘病毒科。病毒粒子的直徑為175-215納米,呈20面體對稱,有囊膜。基因組為雙股線狀DNA,大小170-190kb。在豬體內,非洲豬瘟病毒可在幾種類型的細胞漿中,尤其是網狀內皮細胞和單核巨噬細胞中複製。該病毒可在鈍緣蜱中增殖,並使其成為主要的傳播媒介。

本病毒能從被感染豬之血液、組織液、內臟,及其他排洩物中證實出來,低溫暗室內存在血液中之病毒可生存六年,室溫中可活數週,加熱被感染病毒的血液55℃30分鐘或60℃10分鐘,病毒將被破壞,許多脂溶劑和消毒劑可以將其破壞。

3

對人危害性

豬是非洲豬瘟病毒唯一的自然宿主,除家豬和野豬外,其他動物不感染該病毒。雖然對豬有致命危險,但對人卻沒有危害,屬於典型的傳豬不傳人型病毒,對人體健康和食品安全不產生直接影響。從目前的研究情況看,也不太可能出現變異傳染人的情況,所以非洲豬瘟不是人畜共患傳染病。

4

疫情概況

1全球疫情

非洲豬瘟首次於1921年發現於肯尼亞,因為它的臨床症狀與傳統豬瘟高度相似,且首次發現於非洲而被命名為非洲豬瘟,此後一直存在於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國家。1957年非洲豬瘟首次從非洲傳出,陸續傳播至歐洲的葡萄牙、西班牙、法國、比利時、荷蘭等國家。1971年,疫情由西歐傳至古巴。上世紀70年代末,傳至巴西、多米尼克和海地。2007年,非洲豬瘟傳入高加索地區,在東歐多個國家和俄羅斯暴發、擴散和流行。2005年以來,全球有16個國家向世界動物衛生組織(OIE)通報發生過非洲豬瘟疫情或檢測到病毒,其中包括4個非洲國家、11個歐洲國家。2007年以來,非洲豬瘟在全球多個國家發生、擴散、流行,特別是俄羅斯及其周邊地區。

2017年3月,俄羅斯遠東地區伊爾庫茨克州發生非洲豬瘟疫情。2018年以來全球非洲豬瘟疫情複雜嚴峻,共有11箇中東歐國家通報發生2710起疫情。其中8月25日,羅馬尼亞農業部門證實該國最大的養豬場暴發非洲豬瘟疫情,預計將有超過14萬頭生豬被撲殺。羅馬尼亞南部地區最近一年以來已暴發數百起非洲豬瘟疫情,今年已撲殺了超過10萬頭生豬。

2中國疫情

2018年8月2日,經中國動物衛生與流行病學中心診斷,瀋陽市發生疑似非洲豬瘟疫情,並於8月3日上午11時確診,江蘇、浙江、安徽、黑龍江陸續報告非洲豬瘟疫情,這是非洲豬瘟首次傳入我國。

5

防控措施

1. 嚴格控制人員、車輛和易感動物進入養殖場;進出養殖場及其生產區的人員、車輛、物品要嚴格落實消毒等措施。做好消毒是關鍵:鹼性、酚類、戊二醛等消毒藥有效,能有效殺死非洲豬瘟病毒。

2. 採取隔離防護措施,避免與野豬、鈍緣軟蜱接觸。

3. 嚴禁使用泔水或餐餘垃圾飼餵生豬。

4. 做好豬瘟、口蹄疫、藍耳病等疫苗的預防接種。豬場一旦發生不明原因的大批死亡等,應及時上報當地獸醫部門。同時對豬場徹底消毒,對病死豬進行無害化處理。

5. 嚴格控制生豬及其產品的調運,加強檢疫監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