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學習時,是否需要多種輔導材料?

王226538527



中學物理老胡


當我們走進書店,當我們逛網上書店時,我們都會驚奇地發現賣的最好的圖書一定是和孩子有關的圖書,其中教輔類圖書高居前列。每次帶孩子去書店,家長都會以各種理由去給孩子們買各種的參考書籍,輔導資料。這真是可憐天下父母心。但家長的苦心孩子們能體會到嗎?

回到課堂上來,每個孩子的桌面上都擺放著幾本相關的輔導資料,每當老師要求孩子回答問題時,孩子都會下意識地去翻輔導書,去看上面是否有對應的答案。我們能想象到,長此以往下去,孩子在課堂上的思維會越來越固化。回答問題會越來越模式化,機械化,已經沒有了自己的思考,只能成為參考書的代言人。

參考書,顧名思義它就是起輔助參考之用,它不能代替我們的上課學習,我們卻人為賦予了它更多地內涵,導致它發揮了它本不該有的作用。我們每一個人要知道,學生在課堂上學的是方法,培養的是能力,鍛鍊的是思維,不是簡單機械地回答老師提出的幾個問題,照著參考書上的內容照本學科。所以學生的積極思考,與老師的交流應對這才是學生在課堂上的正常表現。

所以我們說家長為孩子購買參考書本意是好的,但更要讓孩子明白使用參考書發揮它應用的作用即可。


說文寫作


小學生是否需要輔導材料?答案是肯定的。

至於為什麼,你翻翻現在學生的教材就明白了。現在的教材設置越來越靈活開放,卻也更薄了,你單純看教材根本掌握不好所有知識點。

教材是基礎沒錯,可你見過只有問題,沒有答案和解題步驟和思路的教材嗎?

沒錯,我說的就是小學數學教材。以前我們的教材,有定義,有例題,還有結論。可現在的教材,有的單元只設置了兩個來源於生活的問題,答案需要老師和學生在課堂上找,這就需要老師要講透,學生要吃透(做好筆記),一個環節沒做好,將來可能就得失分。

這說的是講,練也是同樣的道理。教材上的題型太少了。孩子的班主任曾經直言不諱地說,數學想要學好,就得多見題型。

這時候就體現教輔的作用來了。與教材越來越薄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現在的教輔越來越厚了。

一個知識點,從定義到解題思路到各種題型再到中考真題,無所不有,無所不包。對於學生來說,完全可以做到哪裡不會補哪裡。

這也解決了家長的難題,前天岳雲鵬就說輔導孩子的作業時,自己有道題居然不會,這要有個教輔資料,以小嶽嶽的智商,也基本能看懂了。

所以,我的答案肯定是需要,但不需要那麼多。數學兩本,一本講一本練。英語一本連。語文比較特殊,可以不用教輔資料,但要配備工具書,購買或者借閱大量閱讀書。

但是,這裡我要強調一點,挑選教輔資料和工具書要慎重。

名師名校的不一定好。多功能的不一定全。花裡胡哨的也可能錯誤百出。

所以,聽老師的,聽別的家長推薦的,或者你聽我的。

今天就說到這裡吧,工作太忙,吃飯時間敲的。


隔壁好家長


重要的並不是每一科給孩子選用幾種資料,我們不能用數量衡量,而應靠質量取勝。但這裡的質量包括兩層含義,一層是儘量選用經典的輔導資料,另一層是每一本資料要讓孩子使用到極致。

其實,我們知道選擇太多的輔導資料更多時候只是一種心理上的安慰,沒有幾個孩子可以認認真真真地把所有的資料都做一遍,可能還會讓他煩躁,本來一本也許能夠用心的做做,多了反而適得其反。而且很多資料的內容大同小異,完全沒有必要做那些重複的東西。最好的方法就是,選擇一本輔導資料,然後把它做透即可。像小學一年級,我覺得一本基礎訓練就行了。

像小學生,我覺得與其給他買很多的輔導資料,讓他淹沒在這些重複枯燥的題目中,倒不如多給他買幾本閱讀書,比如說經典繪本,兒童讀物,從小培養濃厚的閱讀興趣,增長見識拓寬視野比什麼都強,一旦培養出了閱讀習慣,你會發現以後學什麼都會很輕鬆。

所以,回到問題,低年級的孩子真的不需要太多輔導資料,一本做透完全足夠。太多就是負擔,他們真正需要的是童年的快樂、心靈的自由和精神的富足。而這一切閱讀可以做到。


毛老師數學課


受到一些虛偽的教育思想影響,許多人認為現在的學習不需要練習,但恰恰相反,如果不練習的話,那麼你考試就很難考到足夠的分數。

這裡面就涉及到了一個問題,練習到何種程度為準,針對這個問題,其實我們有個很簡單的標準,就是看出題人有多麼貴,如果出的稀里古怪,那麼孩子就要練習的內容比較複雜,比較多。

我們覺得把課本學好,就可以把各個省級教育主管部門配套的,或者相關的圖書做好練習好就可以,恰恰實際上也是這樣子。

但是很不幸,我們會發現有許多問題,如果這樣做的話,最終倒黴的是學生,最終倒黴的是各個任課老師,因為考試的時候出現的試卷不僅僅是學校決定的,沒有人知道出題人是從哪裡找來的題。所以說如果僅僅完成課本和練習冊上的題,很難保證學生能考到滿意的成績。

所以說做多少的輔導題,做多少的練習冊,還是要針對考試出題以及家長對學生的成績要求來定,如果家長不在意孩子考多少分,那麼就無所謂了。


杜宜城老師


小學生學習,先把課內知識消化吸收是關鍵,其他的輔導材料建議不要多買,可以根據孩子的興趣點或薄弱點進行補充,具體的量要以孩子的空餘時間與能力為基礎去選擇,哪怕只用一本書,讀懂了,讀透了,學會觸類旁通了,才是關鍵!一年級的小朋友的數學補充,除了課內還可以給他選一些好玩的數學讀物,不單單是做題,而是讓他在故事中學會知識。


數學書目的閱讀,不僅增強孩子對數學學科內容的好奇心和興趣;拓展數學知識視野,知曉更多數學與社會生活的聯繫;學習在課堂學不好的方法與數學思想;還能培養他自己攻克難題堅持不懈的意志品質;培養自己“數學家”的眼光與慧眼,形成良好的思維方式與思維習慣;讓他體會數學的內在美,感受數學學科的魅力,走上數學研究之路。


數學閱讀推薦書目如下,可供參考:


1、《數學幫幫忙》(全25冊)

(美)羅莎 · 桑托斯

新蕾出版社

2、《天哪!數學原來可以這樣學》

(日)野口哲典

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3、《奇妙的數王國》

李毓佩

中國少年兒童出版社

4、《李毓佩數學童話集》(小學低年級)

李毓佩

海豚出版社

5、《馬小跳玩數學》(低年級)

楊紅纓

吉林美術出版社

6、《奇妙的數學》(一、二年級)

博爾

重慶出版社

7、《我超喜歡的趣味數學書》(1、2年級)

邢書田、馬慧

電子工業出版社

8、《數學真美妙》(1-2年級)

劉勇

電子工業出版社


啟達教育


小學一年級不需要多種輔導材料。學校本身會根據教學情況,為學生購買相應的,正版的隨堂學習輔導材料,已經足夠使用了。而且小學一年級孩子還處在幼小銜接時期,也不建議給孩子增加過多的學業負擔,能夠掌握學校教授的基層知識即可,每天按時完成作業,養成好的學習和生活習慣是最關鍵的。


小荷彩露


學習,學和習是相輔相成的,沒有練習,是不能鞏固的,輔導學習材料是必須的,不過建議給小孩買學習資料要買一個體系的,資料都是人寫的,不同的人的理念和方法不一樣,所寫的資料肯定也會不一樣的,所以在小孩剛開始熟悉某種資料之後建議以後的資料買同一體系,小孩熟悉過程也簡單許多學習起來也熟悉一些。不建議多種


鄉咔咔順子


我認課本是學生最好的讀物。比如數學該記一定要死記硬背,定律公式要弄通弄明白,甚至要嘗試去證明這些公式。原理理解了數字的堆加不就容易了嗎。再比如語文,我要求我的孩子把所有課文會背會默,課後題-定要會,理解含義。著名作家要知其人其事。好在孩們考試都不會低於九十分的。至於英語,小學的課文沒有什麼背景含義,單詞會寫知道漢語的意思就行了,語法注意總結,自然是多寫多背。所以弄通課本最重要,別再加重孩子的書包了


凡塵仙界


不需要多種輔導資料,一般情況一本輔導資料就可以了。剛開始學習,要注意奠定知識基礎。不管是哪個階段,一本輔導資料也是足夠使用的,可以再買試卷模擬題做。輔導資料一般都差不多,主要是排版的不同。要找一些排版清晰的輔導資料,最好會有顏色標準區分重難點,學生在學習或者複習的時候,也能找到方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