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中國的工資發放採用的是月工資制而不是流行於歐美國家的周工資制?

貓貓呵呵


這個問題其實我們前一段時間有研究過,因為目前週薪的需求對於我們所研究的藍領人力資源服務是非常熱門的。


首先在藍領職場,求職者對於週薪是非常渴望的,他們希望更快的拿到錢,再者他們也非常的缺錢,現在95後,00後的藍領從業者可不像他們的父輩,一般都是今朝有酒今朝醉,所以手頭經常很緊張。


那麼他們對於週薪的渴望就相當的強。


但是,據我所知製造業高峰期的時候,企業頻率最高的時候會每半個月結算一次薪水,各大企業再缺人都不用週薪模式有2個原因:


1.怕員工流失率高

中國不像歐洲,人們都很愛惜自己的工作機會,中國作為世界工廠,就業機會非常的多,所以人們也不像其他國家那樣珍惜自己的工作,製造業員工手裡一有錢就會不穩定,這是大家都共同認可的結果,現在一個月發一次薪水,離職率平均都在24%左右,一週發一次薪水只會導致人員流失率增大。


2.變革成本大

目前國內幾乎所有企業都是月薪制,如果一家大型企業(5萬人以上)想要將月薪制度改成周薪制度,他所要付出的成本會非常的大,人事將承擔比以前多4倍的工作量。何況目前人力市場沒有倒逼這些企業來做變革,所以他們也不會耗費成本主動變革。


勞務研究所


我笑了!

曾經聽一些去了某國外旅遊的同學回來吹噓,那個地方的人好啊,他們從來不儲蓄,工廠裡面很少見到長期職工,他們都是享樂主義者,每週五結算當週工資,兩天時間揮霍一空之後,週一又老老實實地上班,週末又揮霍一空。

及時行樂,每個人臉上都洋溢著笑容,存款?不存在的!

如果一年工資12萬,有兩種結算方式,一種是按月結算,一個月1萬,還有一種是按周結算的,一年按照50周結算,每週2400元,你選哪種?

我估計沒人會選擇一個月1萬這種,因為錢壓在老闆那裡啊,而且一壓一個月,而且有些公司都是15號左右發放上一個月的工資的,這時候壓的工資就是一個半月了,日子實在難熬,要是這45天裡面有個什麼頭疼腦熱的,月光?可不敢!

所以,週薪也是促進消費的一種,而且比較爽一點。

當然,也有網友調侃,就那點工資,還要分四次發,場面夠尷尬的!那還有時薪跟日薪的,都是一些短期工,保潔帶小孩一類的。

所以,兩種社會理念,兩種結構,無可厚非,當然談到年薪,還是很讓人嚮往的,畢竟按年算了,肯定不少~


情感黑玫瑰


週薪制是一種流行於英國、美國、澳大利亞、新西蘭等西方國家的薪酬支付形式。雖然這些國家沒有規定具體的發薪方式,尤其在藍領階層,如工廠、服務業、等體力勞動行業,每週發工資是非常普遍的支付方式。

英美藍領員工一般收入有限,儲蓄少,還要在消費型社會維持日常開銷,就得每週發放工資,這樣有靈活的資金去購買商品,進行週末消費。即便錢花光了,挺幾天就等到下週工資了。而不像管理月工資那樣,每次消費都有透支壓力,擔心剩下半個月沒錢花。

此外,藍領員工多從事簡單枯燥的體力勞動,更需要週薪制帶來的即時消費,使員工每個星期都能保持良好的工作熱情,提高生產效率,因為快速的獎勵機制讓人們動力無限。

而幹滿一月才領工資實在“難熬”,在漫長的等待中失去享受生活的機會,也失去工作的動力。

週薪制促進員工們消費,進而帶來高質量的生活,又提高他們的工作效率,老闆和員工都獲益匪淺,所以在英美國家的勞務市場幾乎無一例外的選擇週薪制。

薪金的發放形式與不同職業的工作特徵和與之相配的用工方式有著緊密的關係。與西方普遍採取週薪制不同的是,多年以來,中國慣用月薪、年薪、小時工資三種薪資支付方式,其中又以月薪為主。

中國是傳統農業大國,按西方工業化模式經營企業的時間並不很長。新中國成立後,在計劃經濟年代,中國所有企事業單位和國家機關,都一律實行月薪制,而月薪制所強調的也主要是工資對員工個人生活的保障功能。這麼多年,人們已習慣按月領工資、按月安排家庭的生活支出。而且,中國人也習慣了享受每月“嘩啦啦”地數一沓子鈔票的滿足感,而不願兜裡永遠裝的都是“碎銀子”。


牛事兒大賞


給大家算下,假如你的月薪是10000元,換算成周薪的話是2500元。一年365天,是52周,2500×52=130000,也就是按週薪你一年可以拿到13萬;按月薪的話10000×12=120000,同樣工資按月薪結算,你只能拿到12萬。這還不包括按月薪你需要多扣出的個稅。


亮仔很忙📲


這太簡單了,他們如果拿到一個月的工資,幾天就花完了,起碼下半個月生活沒找落。有個華人在澳大利亞開餐館,年底了,效益不錯,就發了獎金給兩個年輕店員,結果,星期一發現他們沒來上班。一週後,他們來了,問為什麼,他們說發的錢沒用完,就多玩了幾天。


君哥lzj


這個問題要反過來看:為什麼歐美沒有采用月薪制?

因為歐美沒有月這個概念!

在曆法中,日是地球自轉一天,

周是7天,因為宗教的某人死在那天,把那天作為第一天稱之為禮拜天。

月是月球一次陰晴圓缺的時間。月曆就是陰曆,太陰曆。

年就是陽曆,太陽曆。

因為月曆非常不準,分層12個月的話一個月要少幾天,湊不出一年,且全球6成的人都要過禮拜天,所以,他們更加尊重自己的宗教信仰。

如果他們不發週薪,那麼就只能發年薪了,他們不使用陰曆,沒有月的概念,所以不採用月薪制。就這麼簡單的原因~


親面獸


我不確定歐美是不是週薪制,如果是我必須鄙視!

傻B才搞週薪制!

我只說一點:

浪費財務人員的時間,浪費你自己的時間!

簡單的計算:

如果有2億工人,平均100個工人一個財務人員,這需要200萬個財務人員,200萬個財務人員額外增加3天的工作量,每天的薪水算150元,

這個成本是每月9個億,一年是108億!

也許你說這個財務人不幹活白不幹!

不,從成本計算來說確實就是這樣計算!


Tim1980


西方有些發達國家甚至一些不發達的非洲國家,普遍實行週薪制。中國企業有日薪制、週薪制、月薪制、年薪制,月薪制是常見的工資模式,這是國人的文化習慣和制度設計,比如,自古以來就有月俸、年俸之說。那麼,為何國人喜歡實行月薪制呢?

一是如果能實現週薪制,我相信大多數國人喜歡結算週期越短越好。國人和全世界人民的心理一樣,錢,還是拿到手裡才是自己的,而且越快越好,越快到手越踏實,放在別人賬上都不如發到自己口袋裡。實行月薪制,對企業利益最大,可以減少現金流壓力,而且有資金利息收益,比如,企業對還款賬期最敏感,就是因為資金有成本有收益。

二是國人與實行週薪制國家的人民,消費心理不同。許多西方發達國家,貸款也要消費,吃喝玩樂,先刷信用卡,發工資再還錢。許多非洲國家甚至許多亞洲國家比如泰國印度,對生活消費的觀念很不一樣,他們喜歡享受,有錢就花,有多少錢就花多少錢,不像國人喜歡存錢,以節儉為榮,吝嗇鬼不少見。比如,我們企業僱傭的非洲員工,原來發月薪,員工老婆們都是一大早圍著大門,把工資領走,否則到了男員工手裡,幾天就花光了。

三是我國企業喜歡實行月薪,這是國人的文化習慣,還有一個原因,就是月結算,賬期比較長,對企業有好處,資金壓力和週轉都比較小。比如,每週發工資,資金週轉速度要快,績效考核壓力大,發工資的人工成本也高,企業不合算。我相信員工喜歡發工資週期越短越好,企業則希望越長越好,比如,一個億的工資壓一個月,本身就是一筆巨大財富,如果這筆錢能拆借一個月,收益不錯,而且是白撿的。按周發,這個資金收益就沒有了。

四是國人對月薪習慣了,因為國人的消費習慣,尤其是中老年人,為了生老病死的保險,幾乎沒有信用消費和超前消費的觀念,把錢存起來養老看病,這是必須的保障手段,否則,真有個三長兩短,世態炎涼,還是要靠自己。而且國人的普遍的消費習慣是有十花二,也就是說掙10元錢,才捨得花1-2元。除非年輕人,才有超前消費理念,月光族也只是年輕人的專利,到了結婚生孩子,年輕人就會迴歸的量力而行、存錢的文化習慣上。所以,對月薪已經習慣了,不需要刺激消費。週薪制能刺激消費,稍微上了年紀 人都明白了。


職場火鍋


因為他們是萬惡的資本主義社會,所以他們的工人沒安全感,每週領工資,害怕被我們解救,週末雙休,去每週短暫的快樂。我們是世界上最先進的社會主義國家,我們是國家的主人,所以我們幹完一個月,到下個月15 號以後再拿工資,每個月最多休息四天。社會主義就是這麼好,我們應該自豪並驕傲。


子語66


中國工人地位低,老闆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