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牌大學生和普通本科大學生四年後會有什麼不一樣?


首先回答題主的問題:四年大學在名牌高校就讀和在普通本科院校就讀,畢業後差別是非常大的。我分析如下,歡迎大家留言發表觀點。

寫在前面:首先我們要明白究竟什麼是名牌大學,就是在考生和家長中眾人皆知的,在招聘單位中有口皆碑的重點高校。因此,“名牌大學”通常是指“985工程”大學,名單如下:

主要區別有以下幾點:

一是在校期間科研平臺不同
我們看到985名牌大學舉辦科研競賽(項目)的比例64.7%,而普通本科院校19.1%,在校期間科研實踐能力,直接決定畢業後的就業平臺。

二是就業對崗位的滿意度不同
學生的滿意度直接反應出高校的就業指導水平,和學生的應聘自身條件,43.8%
的985名牌大學畢業生對高校的就業指導表示滿意,而普通本科僅有20.80%,可以反應出四年後普通本科院校畢業生僅有五分之一的找到滿意工作。

三是本科畢業起薪不同
65%的


普通本科高校畢業生
月薪在5000元以下,而985大學34%集中在5000-7000元,萬元以上佔19%。

四是就業地點區別很大
49%
的名牌大學畢業生在北上廣深特大城市就業,而普通本科僅有26%。

綜上所述,大家要盡最大努力考取985名牌。


清爽自然考研與高考


不需要等到四年,高考成績公佈的時候就已經有答案了。普通本科大學生的起點跟名牌大學生完全不在同一個檔次。

分數決定一切,你什麼樣的分數就已經大概決定了你以後的路。讀書生涯中有三個重要的分水嶺,小升初,初升高,高中升大學,而且這三個分水嶺的差距是越來越大。如果小升初之間的分水嶺是小溪,那麼初升高的分水嶺就是小河,高中升大學的分水嶺就是湖泊了。

你高中三年不努力的後果,就是要努力一輩子。三分天註定,七分靠打拼。你的付出跟你的收穫是成正比的,不要提前透支你的生活,該拼命的時候卻在享受。況且現在對於學歷出身那麼看重,名牌大學生的學歷肯定會更勝一籌。

之前被爆出的一些企業非985,211畢業生不要,不是985,211學校畢業的簡歷都沒有資格出現在招聘人員的眼前,因為一開始篩查的時候就已經被丟到垃圾桶裡面去了。是不是覺得很憤怒,覺得自己收到不公平待遇了。不好意思,社會就是不公平的,優勝劣汰,適者生存。


學歷永遠是你的敲門磚,名牌大學畢業的敲門磚永遠比普通本科大學的好使,而且這種現象還會一直持續下去。你的能力只有在你達到了門檻的時候,才有表現出來的機會。

名牌大學和普通本科大學的區別不僅僅是存在於學歷上,更重要的是你所處的環境,你的社交圈子才是最大的,無法彌補的差距。跟優秀的人在一起,可以讓你自己也能變得優秀。你的圈子決定了你生活,學習的質量,可以讓你成為一個上進的人,也可以讓你成為一個安於現狀的人。


但是事情也不是絕對的,不管你現在是身處名牌大學還是普通本科大學。最重要的是看清方向,看清自己,在大學四年裡不要荒廢自己的青春,在該拼命的年紀裡而忙著享受。大學不是享樂園,加油吧!


大三老學長


首先我不是知道題主對於名牌大學的標準是在哪個層次,所以在這裡就姑且以雙一流、985211工程大學為標準吧。

目前我國現在共有116
211工程大學,當然這其中也包含了39985工程大學,但是截止到20175月,我國共有大學已經達到2914所,其中共有本科院校1243所本科院校,但是國家名牌大學只有116所,佔比只有4.47%。人們經常說物依稀為貴
,其實放在高校中也是同樣適用的,4.47%的比例足以確定它在中國高等教育中的地位,最後和普通高校存在差距是必然。


那麼在名牌大學和普通大學的大學生在畢業後會有怎樣的區別呢?今天就來盤點下,那屬於名牌大學的優勢吧!

首先按照國家的宏觀上規定,普通院校和重點院校在就業的時候是應該平等對待,公平競爭的。但是在實際企業招聘的時候,普通高校的畢業生的優勢是比不上重點大學的。因為在國家本身對重點院校和普通院校之間的經費投入上、社會觀念和心中地位上都已經不再是相等的,所以最終必然會造成名校和普通院校的巨大差異。這種不一樣的根源還是體現在個體上和環境資源上的。

NO.1 學生能力和素質

雖然很多人至今依然在抨擊現在的應試教育和高考制度,

但是不可否認高考在篩選個人能力和素質上還是起到很大的功效的,往往能夠在高考中戰勝的同學,必然在背後是付出了很大的努力和汗水的,所以這更是個人品質和意志的檢測。所以能夠進入名校的同學大比例在個人品質上都是要優於普通高校的。再者名校在獲得國家和政府的經費數額上也是遠高於普通高校的,所以名校會有更雄厚的財力去開設科研項目和一系列的競賽等,能最大化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然而這是很多普通高校不能具有的

NO.2 學校平臺資源優勢

這樣一種資源優勢主要是體現在師資、環境和校友資源。因為985211工程大學能夠獲得幾十億的國家教學經費,所以能夠利用自身的影響和財力去引進更加優秀的師資人才,名校的老師基本上都是副高級教授居多,這些老師在經驗和行業影響力都是很深遠的,在這樣的環境下,學生當然能夠學習到更加紮實的專業知識。

名校因為在選材中就已經抽掉高考中比較優秀的那部分學生,然後利用自己雄厚的師資的力量和環境更能培養出的優秀的校友。但是與之相比較的是普通高校,首先在教學經費上就比不及重點高校,一年能夠獲得
10億的屈指可數,在師資配置上也是比不上名校。

NO.3 就業起點

至於就業起點高低,可以說是前期基礎決定後期建築的過程,因為名校的學生在素質和能力上要普遍優於普通高校,在專業知識上也是更加的紮實(優秀的師資),所以必然在就業起點上,名校畢業生更能受到企業的重視。再者前面說到的校友資源優勢,同樣也會反作用在畢業生的就業上。就像雷軍說的:我知道清華和北大的畢業生是很好的,但是我還是更加喜歡武漢大學的畢業生,因為我就是從那畢業的,我瞭解武大的一切,也認可武大的畢業生

所以名校畢業的時候能夠能夠進入到500強企業,但是很多的普通高校的畢業生只能去一些中等層次的企業工作。


這樣一種差異,特別在就業起點上,在剛進入社會時這樣的差距會最為顯著,這樣的現象很多普通高校的畢業生在迴避,但是卻不得不承認。這樣一種區別是會影響很多方面的,此刻也能理解為什麼有些人寧願復讀三年也要上名牌大學的原因了

但是對於普通高校畢業生來說,這樣一種就業劣勢也是會隨著工作年限的增加而消失的,最終還是體現在個人能力上,畢竟企業需要的是能幹實事的人,而不是高分低能的職員。學歷只是起點,決定不了終點。所以加油吧!


感謝你在無數篇回答中閱讀到這篇回答,可能是處於一種偶然或者有心吧,但是相識即是一種緣分,祝你每天擁抱好心情,生活愉快!

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助你.


骨子裡的謙卑


作為研究生畢業不久,經歷過多家名企校招,身邊有很多名校學生的一位過來人,談談我的看法。


簡而言之

也許有些人說能力比學歷更重要,名校和普通大學區別不大。

在我看來名校的學生普遍更聰明,普遍能力更強一些。名校學生和普通學生畢業後的主要區別是:不一樣的發展機會、不一樣的人脈圈子,不一樣的眼界。

強調一點

少數非名校確實有發展不錯的,但是名校發展不錯的更多。

名校也存在發展不好的情況,但是相對來說是少數。

我們應該看整體情況,否則沒法比較。

很多人不知道是出於可憐的自尊心還是文化水平低沒學過概率,總是用特例企圖證明普通大學好像比名校沒差距一樣。真的沒有差距?

如果這麼舉例,朱之文沒讀大學,比很多音樂學院的唱的都好,這說明讀名校沒用?這隻能說明天賦的重要性,有天賦讀不讀名校一樣很厲害,但是又有多少人那麼有天賦的呢?更多人是沒天賦而且學校還不好。

如果沒有差距,你去普通一本二本大學,再去清華北大等名校官網,看看知名校友數量和質量。看看全國近二三十年知名企業的創始人的畢業學校大部分是不是名校。想想為什麼很多名企,普通大學的簡歷在hr那裡都過不了。

主要區別

[1] 不一樣的發展機會

名校畢業後有更多更好的出路,更多地機會去外國名校留學,保研到更好的學校,去特別好的企業等。

而非名校的學生留學更少,保研的學校都不太好名額很少,特別好的企業很難進去。

在校招求職時會明顯的發現,很多好的企業只要211/985的學生,非名校的學生機會沒有面試的機會,即使能進去的也是非名校了專業強一些的學校的學生或者非名校李特別突出的學生。

[2] 不一樣的人脈圈子

大家可以看看名校的知名校友的數量和質量,再去看看非名校的大學的知名校友的數量和質量。

很多名校的人一個班級裡畢業幾年可能好幾個行業領軍人物,有更廣更優質的人脈。

而非名校的學生畢業後大多數都成為了“普通人”,發展特別突出的並不多。

[3] 不一樣的眼界

名校的學生往往有更好的獨立思考能力,更寬廣的眼界,更有目標性,更清楚地瞭解自己。而普通學校的一些學生,更容易人云亦云,好高騖遠。

不僅僅是名校出身給他們帶來的優勢,還有自身的能力也將在外來發展中戰友更大的優勢,工作時很明顯的發現名校的學生學習能力更強,理解和表達能力更強,更不懼困難。

普通大學學生的出路

往往成功的未必是最努力的,但是越是不聰明的學生越是不努力。

很多人或許是出於可憐的自尊心,總是不願意承認差距。

去看看不同層次學校的優秀畢業生,去看看全國專業比賽裡不同學校層次的學生的表現,去看看國際大賽上有幾個普通大學的學生,去看看重大科研成果裡有幾個非名校的,去看看國內知名互聯網企業有幾個不是名校的。

普通大學學生最重要的是畢業前把專業學的紮實一些,考一些有含金量的專業相關證書,有機會去參加一些專業比賽並爭取拿獎,有機會爭取去有些知名度的企業實習等。

但是不可能每個人都做得到,就像不可能每個人能力都很強,不可能每個人都很優秀。但是如果你學校沒優勢,家庭沒背景,自己還不努力,如果還不願意承認差距,或許更是可悲。

總結

名校有很大優勢,一是自身的能力優勢,另外是學校出身帶來的巨大優勢。

但是普通大學的學生也並非沒有出路,有一些通過讀研進入了名校,也發展的還不錯。

普通大學裡也有比較優秀的學生,只是相對名校來說少很多(越是學校層次差的能力太出的越少)。

個人觀點,僅供參考,如有疑問歡迎評論或私信我。如果你覺得本文對你有幫助,歡迎伸出您的小手點個讚唄!也歡迎評論補充和交流,也歡迎關注我,您的鼓勵是我創作的最大動力。

明明如月學長


名牌大學畢業,和普通大學相比,起點不一樣,出路不一樣,圈子更不一樣。君不見,臺灣這次九合一大選,幾乎就是國立臺灣大學的校友之爭。

所以,如果還沒有上大學,就加倍努力,儘量考上一所好大學吧。好大學畢業,可以少走很多彎路,事半功倍,因為你的出身就有品牌屬性,你的校友你的圈子,都可以幫你提攜你。

考上名校,不是說人人考北大清華,還是要有自己的發展方向和定位。中國的大學,一半分為綜合頂尖名校和行業頂尖名校。綜合明顯比如就是北大清華武大南大這種,這種明顯知名度高,專業多,難考有時候圈子的幫助也不大。有些專業名校,比如西南政法大學、華北電力大學、北京郵電大學等,行業領域內頂尖,同樣難考,但是比我了就有個明顯的圈子屬性。

舉個例子,要是你是北京郵電大學畢業的,你要是進運營商工作,非常容易,哪怕不去工作,去跑這些單位的業務也非常容易。反而,一些綜合院校,就未必有這種便利了。即使進去工作,提攜機會也沒有專業院校那麼多。

不管綜合名校和行業名校,都很好,所以儘量努力考上去。


武大東湖


類似於985、211工程院校的名牌大學生和普通一二三本的大學生相比,誰更有潛力?誰在就讀大學四年後更吃香?看到這裡,很多人腦海中馬上會浮現出一個名字——馬雲!

馬雲畢業於杭州師範大學,這所既不是985又不是211的普通大學,但卻培養出了馬雲這樣的商業天才;更何況,北大不是也培養出一個賣豬肉的貨色?誰敢說普通大學生不如名牌大學生?

但是,我們必須搞清楚一件事:整個中國有幾個馬雲?僅此一家,別無分號!排除個例,從整體上看,名牌大學生的潛力和就業幾率差不多可以碾壓普通大學生,這一點毋庸置疑。

首先,名牌大學的學生人脈資源比普通大學生要豐富得多。

“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孩子會打洞”,孩子是名牌大學的學生,其父輩在一般情況下也絕非泛泛之輩。在這樣的大學所認識的一些人,將來大多數在社會上也可能會是響噹噹的人物。與賢者相交,與智者結緣,畢業之後的路更好走。

我們地區有一所全市最好的高中,這一所學校不僅有一大批優等生削尖腦袋擠進去,就連一些成績不怎麼樣的學生也被其非富即貴的家長用出“洪荒之力”硬塞進去。我有一段時間曾對這種現象迷惑不解,就和其中的一位家長交流:

“你的孩子成績那麼爛怎麼也去那麼好的高中,就算你的孩子進去了也根本跟不上老師講課的節奏,在這種情況下考上重點大學的希望太渺茫了,你花那麼多錢難道不覺得冤枉嗎?”

“這你就不懂了吧?這其實也是一種投資:我讓孩子進最好的高中,並非為了考什麼重點大學,而是要讓我的孩子在高中階段就結識那些學霸!高中三年孩子如果能和那些牛人成為好朋友,就算將來他考不上重點大學又怎麼樣?孩子接手了我的‘衣缽’之後,又有了不錯的人脈,比上什麼大學都要重要啊!”

瞭解之後,我恍然大悟。

其次,名校大學生和普通大學生的就業機會不可同日而語。

只要我們稍微對一些名企每年招聘情況有所瞭解,我們就不難發現:名牌大學的大學生進入名企,可謂好馬配好鞍,門當戶對;而普通大學生想進好的單位,往往吃閉門羹。面對一些知名企事業單位,非名牌大學的畢業生連面試的資格都沒有,他們在大多數情況下只能選擇一些檔次較低的單位就業。這一方面的差距,無論我們如何否認,都那麼蒼白無力。

第三,名牌大學的核心競爭力在整體上更強一些。

名校一般是名人聚集地,因為名人效應,所以名校的各種軟硬件設施比普通大學要優越得多,學術氛圍比普通大學要濃郁得多,生源質量也是從各個地區掐尖錄取,這樣形成良性循環,名校畢業生的核心競爭力想不強都難。

文章最後,來一碗濃雞湯:

人生,其實和馬拉松長跑比賽並沒有兩樣:名校大學畢業生和普通大學畢業生所站的起跑線雖然不一樣,但誰能咬牙堅持到最後,誰能笑到最後還是兩說的事情。不管你是名牌大學的畢業生,還是普通大學的畢業生,無論你是在學還是已經畢業,都必須搞清楚:人生這場馬拉松比賽一直都在進行著,智商、天賦、運氣、人脈等因素固然重要,但個人的努力同樣有可能實現“彎道超車”。

贊同我的觀點,請點贊並關注;有不同想法的朋友,歡迎在評論區提出自己的看法,謝謝!


微雨潤苗


名牌大學生和普通大學生四年後的區別在於:

第一,由於名牌效應,入職不同。名牌大學的學生就業容易一些,且好單位居多。很多單位比如華為、阿里、騰訊等以及一些世界五百強,或者國內百強企業,它們招聘的學生一般是985或者211學校的優先。

第二,入職後的待遇不同。名牌學校的孩子入職後待遇一般好一些,普通高校的孩子肯定相對差點,當然你可以舉出很多例子說明一些專科生一樣牛逼,但是看清楚,我說的是多數,否則就不會有那麼多人追逐名校了。名校作為踢門磚,還是有點作用的。

第三,名校出身的孩子一般經過高考,經歷過艱苦學習,態度認真,肯吃苦,所以入職後一般適應性強一些。普通高校的孩子相對要差一些。當然你可以舉出個別藍翔技校的,一樣的牛逼。那我只能呵呵了。

第四,需要指出的是,無論是名牌學校還是普通學校的孩子,學校的效應只是暫時的,真正靠得住的還是工作能力。這就需要任何人不論出身如何,走入社會都需要不斷努力學習勤奮工作,這是良好發展的保證。


風過41643714


名牌大學生和普通本科大學生四年後畢業,同樣面臨著擇業就業的問題,只是在就業的選擇和被錄取的難易程度上有所區別。



但總體來說,兩者差別雖然很大,但我們也要客觀、辯證面對。也就是說,不管是重點大學還是普通大學,四年後決定成敗的是個人努力。

大學的等級並不能決定你是成功或者失敗,招聘的時候,除了看重文憑之外,那些大學期間表現突出的更會吸引面試官的眼球。由此不得不提醒——考上名牌大學卻在混日子,普通大學有人很努力也很成功。


名牌大學和普通大學就好像是大學生的起跑線一樣,名牌大學的學生只是贏在了起跑線上。一個人,在起跑線上優秀於別人,就能說這個人的將來也優秀於別人嗎?而且名牌大學生畢業後就一定是成功的嗎?答案是不一定的。

因為成功不只注重開頭,也在於過程。排除那些極個別的進入名牌大學以後保研或者出國的、優秀於普通大學生的人,其他的大學生其實跟普通大學的學生差不多,自己不努力,進入名牌大學也沒用。而且普通大學的學生也有保送名牌大學或者出國讀研深造的,這就要優秀於大部分名牌大學生。

上了名牌大學而不好好讀書,四年渾渾噩噩平平庸庸的度過,什麼都沒有學到的畢業生和雖然上了普通大學,但是大學期間一直勤奮學習,參加各種比賽,鍛鍊自己交際能力的畢業生,人才市場還有企業單位會更青睞於哪一個呢?作為一個老師,這種例子我見多了。所以說,名牌大學也不能保證畢業以後就很容易就業,關鍵在於個人的努力。


現在畢業應聘的時候,面試官是會看重你的大學,但是名牌大學只是個保障,它只能保證你在起點高於別人,並不能保證你就一定是成功的。還要看大學期間有沒有獲得榮譽和參加一些能鍛鍊自己的活動,從而提升自己的人際交往能力。

還有就是專業的選擇,應聘的時候,對口專業的大學生肯定要比跨專業的大學生應聘有優勢。現在越來越多的公司更願意要一些技術型人才,有自己實踐的經驗,而不是那些空有名牌大學畢業證卻毫無經驗,等著現教現學的名牌大學畢業生。所以說,選對專業也很關鍵。

綜上所述,如果不是特別特別優秀突出,那麼名牌大學生和普通本科大學生四年後除了畢業證不同之外,其他的在就業難易程度等方面,大學的等級並不起決定的作用。

正所謂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就是這個道理。


優學優考策略


畢業一年,從學生蛻變成職場人士,這一年感受頗多。

2017年年初的時候在一家共享單車公司學習擔任 social media 職務,負責雙微的同時運營而且還兼著客服身份。現在已經在一家地方頭部綜合公眾號自媒體工作一年。然而我也只是普通二本院校畢業的大學生。

其實將名牌大學和普通本科大學放在一起進行比較,沒有太大的可比性。因為讀過書的都清楚,學歷並不代表一切。當然,一定要區分名牌大學和普通本科大學之間的差別,其實還是能總結出以下兩點:

1.社交圈子存有很大差異

能進入名牌大學的學生自然都是我們口中的“學霸”,在平日的生活中也會更加嚴格要求自己,擁有足夠的耐力,畢竟一個人能專注學習12年並且在最後奪得頭籌還是需要有一定的耐力與爆發力。而且,很多進入名牌大學的學生,家庭背景也很雄厚。如果在這種圈子裡,這種生活環境中呆上四年,你總會發現“山外有山,人外有人”,這種開闊的眼界會激發你成為卓越的人。而進入普通本科大學的學生,學習氛圍肯定也會相對差一些,可能身邊更多的人每天談論的都是遊戲、明星八卦等內容。當你說要去圖書館自習的時候,室友會覺得你裝學霸。但是當你選擇融入圈子後,你會發現這四年真的是一點收穫也沒有。

2.未來進入職場的分水嶺


很多世界500強企業在海選面試的時候,一上來不會看你的簡歷,直接會問你是985畢業的學生麼?如果是的話才有機會坐下來和校招人員進行簡單的對話;如果不是,則連坐下的機會都不給。當然很多企業因為設立985這樣的門檻而被推至輿論的頂端,先不說這種企業的做法是否合理。從HR的專業角度出發,他會認為在學生時代能綜合考量學生能力的數據也只能是成績。設立“只招985院校畢業的學生”這樣的門檻,其實就是給讀了12年書的人設立了一個入職kpi,如果你未達到這個kpi,很抱歉你不能入職。從邏輯角度分析,很多知名企業設立這樣的門檻並沒有錯。


你可能會很不甘心,難道考入普通本科院校的學生四年大學都是白讀了麼?


當然不是!你可以通過你豐富的實習經歷來為自己四年之後的簡歷增光添彩。



現在互聯網時代信息很發達,想找份實習工作並不難,當然這種實習工作不是讓你去奶茶店做服務員。你需要找的是一份含金量較高的企業裡做實習生。比如:你的專業是廣告類,可以去4A公司投實習生的簡歷;如果你的專業是軟件編程,可以去大型互聯網公司做實習生;當然如果你多次投簡歷無果,可以嘗試自己去給各大頭部自媒體或者是報社投稿。還有在做實習生的時候不要太計較工資,你的目的是通過這些大企業鍛鍊自己,感受職場的專業氛圍,多看、少言、學會模仿高端人士的處事風格,將其中取得的成就寫入簡歷,一定會是加分項。

無論你是名牌學校的大學生還是普通本科院校的大學生,只要你不荒度這四年的時光,在未來順利走入職場時,你一定會感謝當年拼搏的你。


歡迎大家關注【邏輯柿】為你解答職場困惑~


邏輯柿


名牌大學有著更強的師資力量,更好的教學設備和環境,因而校園的文化底蘊更加深厚,從名牌大學畢業的大學生註定有著超高的素質和好的就業前景。而普通本科畢業生就稍遜一籌了。

畢業後的求職更是有所不同。名牌大學的牌子對於企業和實力雄厚的大公司來說就是響噹噹的敲門磚,會給剛畢業的大學生開啟一個良好的開端,而普通大學的畢業生就業就相對困難一些,想進入知名大公司更是難上加難,沒辦法,這就是高考時那幾十,上百分的差距,所以為啥說高考是改變命運的良機!

當然,普通大學也不乏優秀的人才,一旦有好的公司拋出橄欖枝,他們抓住了機會,還是有希望在以後的工作和事業中脫穎而出,後期勃發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