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意漸濃,山西有哪些適合遊覽的古村鎮?

手機用戶81499391929


山西有不少古村落,這些古村落歷史悠久保存完整。從這些古村落中,可以感受到濃厚的歷史氣息,可以找到久違了的質樸和靜謐。秋季的古村落,有著不一樣的風景。



介休市龍鳳鎮有一個張壁村,這個村子以古堡而聞名。村子的地裡位置十分險要,也因此,古人在這裡修築了堡壘。值得慶幸的是,這座堡壘保存十分完整,是十分罕見的古代袖珍“城堡”。



磧口古鎮位於呂梁山西麓,緊鄰黃河,是古代北方商貿重鎮,也是晉商的發祥地之一。磧口古鎮主要為清代建築。古鎮建築保存相對完整,因古時為黃河北幹流上水運航道的中轉站,由此而得名,享有“九曲黃河第一鎮”之美譽。



後溝古村位於晉中市榆次區東趙鄉,這裡很多村民依然保持著自給自足的生活。村子裡的建築物,完全保留了黃高原土穴窯居的風格,是真正的原汁原味的古村落。來到這裡,會真正體會到,夜不閉戶,路不拾遺,小國寡民的那種平和、寧靜的生活。


太原晚報


地址:山西忻州忻口

交通:從太原出發坐火車到忻州(有高鐵,動車),價錢為6-24元,火車時間為40-70分鐘,做直達忻口的客車即可,客車價錢為5-7元,客車時間為40-60分鐘。

忻口戰役舊址

忻口是晉北通往太原的門戶,是保衛太原的重要屏障。他依山傍水,鐵路,公路從中通過,自古為兵家必爭之地。


1937年“七七”事變後,日軍大舉侵略華北,其主力一部五萬餘人,兵分兩路,自大同,平型關會師雁門關,直向忻口撲來,為了保衛太原,國共兩黨,兩軍密切合作,從各地調集十萬餘人,及時組織忻口會戰,抵抗侵華日軍。

抗日軍隊當時加入的兵力為16個師10萬餘人,死傷5萬餘人;日軍投入兵力為5萬餘人,死傷2萬多人。這次會戰雖然中國守軍失利,付出了重大的犧牲,但是由於中國守軍英勇抵抗,從而大量的消耗了日軍,爭取了時間,破壞了日軍的河北平原會戰的計劃,使平漢線中國軍隊得以南撤。忻口戰役是以國共兩軍合作的典型戰例載入史冊的。


夏柏瘩荏


秋意深、冬未至的這段時間,秋景最是豔麗,此時走進極富歷史厚重感的山西古村鎮,當飽滿濃烈的秋意與飽經歲月洗禮的古鎮相遇,將會收穫怎樣的體驗?


磧口古鎮

歷史悠久的古渡口,繁華絡繹的小鎮。磧口,曾是黃河邊上的商賈重鎮,號稱九曲黃河第一古鎮。  


曾經的車水馬龍,商賈如雲,到了今天它成了藝術家尋夢,迸發靈感的地方,磧口古鎮、李家山、西灣,隨處可見寫生的人們,村莊裡曬秋的色彩繪入了他們的作品中。


深秋時節走進古鎮,夕陽西下時,古鎮漸漸寧靜,只有黃河水在不停地拍岸而過,彷彿在講述五百年來商賈重鎮的傳奇故事……  


地址:臨縣城南50公里處  


交通:太原出發走太佳高速到臨縣口下高速,經過三交鎮和林家坪鄉即到。全程大約需要3個半小時。


蒲州古城

古老的蒲州古城位於山西省永濟縣西南約17公里處黃河東岸,它有五千年的歷史文化和兩千年的繁榮,是我國古代六大雄城之一,蒲州古稱蒲坂。 


蒲州古城從明朝開始,因離黃河較近,屢受黃河水威脅。1946年秋黃河又漲,河床已高出城池,第二年縣城遷出蒲州,城內居民紛紛遷出。今天的蒲州城只留下半截城牆、鼓樓和一片殘垣斷壁,向人們訴說著古蒲州昔日的輝煌。雖然居民已經遷走,但蒲州古城內的歷史遺蹟依然眾多:張生和崔鶯鶯的傳奇愛情故事發生地普救寺,還有堪稱國寶的黃河大鐵牛,以及“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的鸛雀樓。遊人可以透過這些知名景點,感知當年古城的盛況。  


地址:永濟市西南約17公里處黃河東岸  


交通:太原出發走大運高速,再轉運風高速到永濟西下高速。全程大約需要5個半小時。  


新絳古城


新絳古稱絳州,距今已有一千四百多年的歷史。遠眺絳州城從西至東“絳州三樓”“絳州大堂”、哥特式“天主教堂”、唐代“寶塔”,雄居高垣之上,巧妙利用空間,“創造了生動而變化的城市輪廓與風貌”,這組古建築群就是古絳州的重要標誌,也是歷史給這座古城留下的重要符號。  

黃河文化體現在新絳古城的建制上,古城拋棄了一般縣州制的方城十字對稱中軸的格局,而是因地制宜,街、樓、塔、園、寺、廟、碑,皆依其自然,穿插其間就地而建,形成整體而活潑的建築群落。  


除這些建築外,遺留在民間的各類民間工藝品更是數不勝數:刺繡、剪紙、皮影、木雕、石雕、雲雕、漆器、木版年畫應有盡有,絳州鼓樂《秦王點兵》登上中南海“懷仁堂”舞臺,獲得了全國“金獎”,成為近年來傑出的國樂表演。 


地址:運城新絳縣


交通:太原出發走大運高速到侯馬市下高速,右轉就到新絳縣。全程大約需要4個小時。


娘子關鎮

有萬里長城第九關之稱的娘子關,頗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而娘子關鎮正是長城上的一道關卡,也是一座水資源十分豐富的古鎮。 


娘子關景色秀麗,有人在水上住、水在屋下流的人間仙居水上人家,更有凌空傾瀉而下、沖刷簾掛於奇石怪壁前的娘子關瀑布,甚是壯觀。此外,還有承天寨、老君洞、妒女祠、烽火臺、洗臉盆等十多處景點,傳說都是當年平陽公主駐防時所建。 


深秋時節走進娘子關鎮,當地村民曬秋的場景為這座古老的小城塗抹上了豔麗的色彩,鮮紅欲滴的辣椒、金黃耀眼的玉米、綠油油的白菜……昔日冰冷堅硬的青石堆砌的城池,此刻彷彿有了些許溫暖柔軟的跡象。 


地址:陽泉市平定縣 


交通:從太原上高速到平定縣,沿景區指示牌前行。全程大約需要2個半小時。 


張壁古堡

國家4A級景區張壁古堡是我國現有保存比較完好的一座融軍事、居住、生產、宗教活動為一體的,罕見的古代袖珍“城堡”。


走進張壁古堡,就會發現整個村子都是遵循中國傳統古代星象和堪輿理念建造,地面佈局與天上的二十八星宿相對應,感受一番,遊客無不稱奇。  


張壁古堡面積僅為0.12平方千米,卻具有完備的城市形態,具有很好的軍事防禦功能。古堡海拔1020米,三面溝壑,一面靠山,地勢險要,易守難攻。其地下建有長約萬米、上下三層、攻防兼備的古地道,堪稱“地上地下雙城子”。  


在村中除了參觀軍事防線、歷史建築,還可以從頗具年代感的當地古民居中感受到黃土高原上淳樸的民風和別樣的風光。 


地址:

介休市龍鳳鎮張壁村 


交通:太原上大運高速公路,在介休出口下,沿路標前往景區。全程大約需要2個多小時。 


新平堡鎮

新平堡,曾是“雞鳴聞三省”(山西、河北和內蒙古自治區)的一代邊防重鎮,坐落在長城腳下,堪稱晉北“晉商”的故里。這是山西最北部的古鎮,也是國家級的歷史文化古鎮。


這座古鎮歷史悠久,長城文化源遠流長,雖然歲月滄桑,但從長城古遺蹟和眾多的明清古建築中也能窺探出這裡久遠的歷史痕跡。新平堡鎮中新平堡城和延陵故城兩兩相望。


延陵故城遺址尚存,故城內外遍佈漢、魏時代灰坑和陶、瓦片。新平堡城修於嘉靖年間,四通八達。


冷冷秋日,走在這片曾經戰火紛飛的土地上,一磚一瓦、一草一木似乎都在訴說著過去金戈鐵馬的戰爭歲月。


地址:大同市天鎮縣 


交通:太原上高速到天鎮縣,沿路標到達新平堡鎮。全程大約需要4個半小時。


靜升古鎮

靈石縣靜升鎮是一座依山傍水,地處綿山腳下的古鎮。靜升鎮到底古到什麼程度呢?據史料記載,早在遠古時期就已經有人煙出現,可見其確實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  


靜升古鎮周邊溝壑縱橫,層層梯田,海拔900餘米。當地土地肥美,物產富庶,是祥和山色田園之“風水寶地”。錯落於河畔的王家大院、紅廟和文筆塔等古建築群,是古鎮靜升悠久歷史文化的見證,展示了深厚的傳統文化積澱和濃郁的人文景觀風貌。現存大大小小的店鋪、典當行、水井、石板小路、戲臺等依稀可見當年靜升的繁榮景象和獨特的人文氣息。 


漫步古鎮,看著街邊林林總總的店鋪、當行、水井、戲臺……依稀可見當年的繁榮景象。


地址:山西靈石縣城東北12公里處靜升鎮


交通:從太原上大運高速公路到靈石出口下高速,走2公里進入靜升鎮。全程大約需要2個多小時。 


郭峪古城 

郭峪古城是“我國前史文明名村”,是太行山麓一座城堡式村落。城內是獨具特色的明清建築群,被古建築學權威羅哲文稱為“中華民居之珍寶”。又有“我國村莊第一城”之稱。


郭峪村規模宏大,形制完備,村落古建面積達18萬平方米。現在的郭峪城址是明崇禎十一年(1638)建的。城呈東西短南北長的不規則形狀。郭峪的城牆上,開鑿有三層六百餘眼窯洞,郭峪城牆因此也被形象地稱為“蜂窩城牆”。


郭峪古村和皇城相府毗鄰,相隔500米。與熱鬧的皇城相府相比,郭峪村可稱得上是門庭冷落。整個村子安詳寧靜,充滿著濃郁的生活氣息。  


進到郭峪古城裡,幽靜的街道和被歲月打磨得光滑而凸凹不平的青石板路延伸開去,幾百年前的古宅靜靜矗立,深秋的風夾雜著濃郁的古風古韻撲面而來。 


地址:晉城市陽城縣北留鎮郭峪村 


交通:太原上高速到達晉城市,再沿路標到陽城縣郭峪村。全程大約需要5個小時。 


良戶村

良戶村依山傍水,三面環山,一面繞水,被稱為一座活著的太行古村落。


這座古村前史悠長。戰國長平之戰時,這裡是秦軍東進的必經之地,周邊空倉嶺、安貞堡、秦城等和長平之戰有關的地名可為佐證,村落最早呈現於這個時期。相傳唐代中葉,郭、田兩大家族在此構成村落,故古稱“兩戶”。良戶村民居古建遺存十分豐富。那高低錯落的閣樓老房,結構精巧的院落佈局,美妙絕倫的“三雕”藝術,無一不透射出古樸厚重的明清風貌和人文遺物。 


漫步青磚鋪就的古道上,依次走過後街、西街、東街、太平街和蟠龍古寨,望遠山如黛,更感古村閒逸,歲月靜好。 


地址:晉城市高平市良戶村


交通:

從太原出發,沿高速到達高平市,然後沿路標到達良戶村。全程大約需要4個小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