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畫拍賣中一平尺是指多大?

李冀1234


“尺”是中國傳統的長度單位,在歷來的書畫交易中,談價就是“多少錢一尺?”。就是現在拍賣行裡上拍的中國字畫,精確標註釐米後基本都會加上約“XX平尺”。

尺量:

1尺=33.3333333釐米(cm)

一平尺就是33.3cm×33.3cm

當你知道畫的長和寬各多少釐米,換算成平尺的計算方法是:

長cm×寬cm×0.0009=平尺

中國自古的書畫都以平尺論價,平尺的計量是從古至今一直被沿用,這與字畫所用的宣紙尺寸有關,當你去買宣紙,宣紙的成品規格有:八尺、六尺、五尺、四尺、三尺,超過尺的叫一丈二尺、一丈六尺、一丈八尺。畫作時還會因為創作的需要,把各成品的宣紙裁開,就有了條、批、聯、斗方等。

三尺:100cm x 55 cm

三尺單條:100 cm x 27 cm

三尺橫批:100 cm x 55 cm

三尺對聯:100 cm x 27 cm

三尺斗方:55 cm x 50 cm

四尺:138 cm x 69 cm

四尺單條:138 cm x 34 cm

四尺橫批:138 cm x 69 cm

四尺對聯:138 cm x 34 cm

四尺斗方:69 cm x 68 cm

四尺三開:69 cm x 46 cm

四尺四開:69 cm x 34 cm

四尺六開:46 cm x 34 cm

四尺八開:35 cm x 34 cm

五尺:153 cm x 84 cm

五尺單條:153 cm x 42 cm

五尺橫批:153 cm x 84 cm

五尺對聯:153 cm x 42 cm

五尺斗方:84 cm x 77 cm

六尺:180 cm x 97 cm

六尺三開:97 cm x 60 cm

六尺對聯:180 cm x 49 cm

六尺斗方:97 cm x 90 cm

七尺:238 cm x 129 cm

八尺:248 cm x 129 cm

八尺屏:234 cm x 53 cm

一丈二尺:367 cm x 144 cm

一丈六尺:503 cm x 193 cm

作品中扇面的尺寸一般按一平尺半計算,成扇以兩平尺計算,團扇按直徑大小計算。

停不下的我😄還有分割線————-要說👇

看看當年鄭板橋、吳昌碩、齊白石這些大咖們親筆自定潤格

“潤格”的定義,是指中國文人為人作詩、作畫等所定的報酬標準。作詩的潤格就是指稿費,作畫的潤格通常是按每平尺的價格來計算。潤格又稱潤例、潤約和筆單。制訂潤格的好處在於明碼標價,童叟無欺,也可以使得一些“小氣鬼”望而卻步,省卻很多精力。

唐朝時,畫家、理論家張彥遠在他所著的《歷代名畫記》中說:“董伯仁、展子虔、鄭法士、楊子法、孫尚子、閻立本、吳道子,屏風一片,值金二萬,次者售一萬五千。其楊契丹、田僧亮、鄭法輪、二僧、閻立德,一扇值金一萬,且舉俗諳悉者。”

可見唐朝時的字畫就已有定價,不過那時的字畫價格也是非百姓家所能及啊。

清代中期,有個大家都熟知的清官縣令,鄭板橋,他辭職後去了揚州,專門從事“詩書畫”職業,他在揚州西方寺前,大方地公佈了自己字畫的收費標準:


“大幅六兩,中幅四兩,小幅二兩。書條、對聯一兩。扇子、斗方五錢。凡送禮物、食物,總不如白銀為妙。公之所送,未必弟之所好也。送現銀則心中喜樂,書畫皆佳。禮物既屬糾纏,賒欠尤為賴帳。年老神倦,亦不能陪諸君子作無益語言也。畫竹多於買竹錢,紙高六尺價三千。任渠話舊論交接,只當秋風過耳也。”

鄭板橋的公開宣佈畫價在揚州城內引起了轟動,有唾棄他的人,認為文者不沾銅臭,有讚揚他的人,說他就是那麼坦白真實,漸漸的更多的人接受了這樣明碼標價的書畫市場。

吳昌碩

清末一代宗師吳昌碩,魯迅先生曾有文“假使吳昌碩翁的刻印章也算雕刻家,加以作畫的潤格如是之貴,則在中國確是一位藝術家了,但他的照相我們看不見。” 吳大師有多貴看看他的潤格:

“堂匾三十兩、齋匾二十兩、楹聯三尺六兩、四尺八兩、五尺十兩、六尺十四兩。橫直整幅三尺十八兩、四尺三十兩、五尺四十兩、山水視花卉例加三倍,刻印每字四兩,題詩跋每件三十兩,每一兩銀子作銀圓一元四角。” 感嘆不無道理 報紙都登出來啦

那時候魯迅先生的月薪是220銀圓,一塊銀圓等於一兩銀子,可以買30斤上等大米、8斤豬肉,10尺棉布。

真的貴,即便如此也是很暢銷。

齊白石

近現代的齊白石先生,白石先生,最坦率,他直接說了有字據為證“賣畫不論交情,君子有恥,請照潤格出錢!”落款“直白”。

齊白石的早年的書畫“潤格”,“四尺12元,五尺18元,六尺24元,八尺30元,冊頁摺扇每件6元。” 後來他定居北京就自定了一篇潤格:“花卉加蟲鳥,每一隻加10元,藤蘿加蜜蜂,每隻加20元。減價者,虧人利己,餘不樂見。庚申正月除十日。”

這樣額外的潤例也是有之,人們也欣然接受。


齊白石賣畫從來不講價,不論是誰,都要照規矩付錢概不賒賬,還有個流傳已久“半蝦”的故事,話說當年有個人去齊白石家買畫,看了稿費標準明細表,發現買一幅蝦,還缺些錢,於是希望齊白石打個折,齊白石說:“我一生受苦,從童年至今,所以沒錢,我怎麼生活呢?”然後接過錢說:“放心,一定讓你滿意。”隨後,提筆作畫,先畫了足夠的蝦,又畫了半隻蝦,另一半游出畫外,惟妙惟肖,半隻蝦剛好足夠現錢,來客非常歡喜。齊白石還是機智嚴格的遵守了畫價標準。

像齊白石這樣聰明的論價,並非人人都可以,所以以平尺為準,依舊算是基本公平合理的計價方式了。

下圖收據:畫三十方尺收錢三百元整。齊白石。

優雅滴分割線—————————————

各位看官若是對中國傳統藝術感興趣的話

請關注 松香子

松香子會時常發些與藝術有關的文圖與大家分享交流哦 😊


松香子


近年來書畫收藏拍賣日漲船高,很多書畫拍賣中的標準語也被拿出來探討。

題主你問一平尺是多大,按照拍賣行的規定,一平尺其實是一平方尺,實際上就是33.3cm×33.3cm。



這個數據是有根據的,首先我們來說說宣紙最常見的規格,一般的宣紙是四尺整張。

四尺整張如果換算成釐米,一般就是138釐米×69釐米,長寬比為2:1。


換句話說,這個四尺整張,也就是相當於兩個正方形的紙張(69×69CM)拼接到一起。如果將這兩個正方形分開,那每個正方形就是所謂的“四尺對開斗方”。這是一種裁法。另一種常見的裁法呢,就是將四尺整張裁成兩個長條型。


橫著寫就叫橫幅,豎著寫一般就叫作條幅。四個條幅放在一起呢,就叫作“四條屏”,六條屏、八條屏、十條屏。

有的廠家在紙張出廠時,就直接提供了四尺對開條幅的樣式,這又叫作“四尺半切”,其實說白了就是將這個四尺整張宣紙一分為二的意思。


那如果我們繼續把這個四尺四開的宣紙一分為二呢,就得到一個跟瓷磚面積大小差不多的正方形尺寸,而這個正方形尺寸就是“1平尺”啦!





東家APP


平尺計價是中國書法和國畫交易市場歷史沿革下來的,一個是中國古來計量單位是按尺寸丈量物體的寬高,二是書畫主要是在宣紙上書寫作畫,宣紙生產製造規格也是平方尺來計算價格的,宣紙一般分為四尺、五尺、六尺、丈二等數種,這樣書畫價格就很自然用平方尺來計量書畫作品的價格,比如一平尺多少錢就是一平方尺多少錢,就是高一尺寬一尺,但是現在大家更加熟悉流行的是按西方丈量單位米,尺對現代人來說就越來越陌生,因此,很多人對書畫市場計量尺很不瞭解。其實很簡單就可以瞭解,只要把尺和米轉換就明白了,1尺=33.3釐米,那33.3釐米X33.3釐米。一平尺就是33.3釐米X33.3釐米。這個和賣房子一樣,房子是按平方米麵積,書畫是按平方尺多少錢。

那現在如果知道作品釐米如何算出按平方尺計量價格,下面是個公式:

平尺數=長(cm) × 寬(cm) × 0.0009

如四尺整紙計算方法:137×68×0.0009=8.3844(約8平方尺)

現在列出書畫通常的尺寸規格和對應釐米規格:

(01) 小品 33×33cm 1平方尺

(02) 小品 45×33cm 1.4平方尺

(03) 四尺三開 68×45cm 2.8平方尺

(04) 四尺四開 34×68cm 2平方尺

(05) 四尺對開斗方 68×68cm 4平方尺

(06) 四尺對開長條 34×136cm 4平方尺

(07) 四尺整紙 68×136cm 8平方尺

(08) 五尺整紙153 x 84cm 11.5平方尺

(09) 六尺整紙 96×178cm 15.6平方尺

(10) 八尺整紙 122×244cm 27平方尺

(11) 丈二整紙 144×366cm 48平方尺

(12) 丈六整紙 200×498cm 92平方尺

由於宣紙一般是比較固定的方正尺寸規格比如四尺、五尺、六尺、丈二、丈六,創作書畫的時候需要對宣紙進行剪裁,通常剪裁方式是

對摺、三折、四折就是對開、三開、四開等。

雖然列出這些,但是對當代普通人來說還是感覺很繁瑣複雜,特別是書畫大眾化,世俗化,裝飾畫趨勢下,大眾裝飾畫市場越來越拋棄平尺計價方式,比如一副作品,同時標上是寬多少釐米,長多少釐米,一副價格多少。因為我們生活中都用米和釐米來丈量物體高和寬。比如我們丈量一個需要懸掛前面的面積,是按釐米算,然後購買作品按釐米就很好挑選了。平尺計價方式更多是限於書畫作者體現書畫家等級和界定書畫作品的層次。比如詢問某某畫家作品價位是一平尺多少錢。


三典軒書法字帖


我是宇航,關於尺寸問題,記數字實在挺亂,不是裝裱拍賣或者常賣作品的人,一般是沒人記正經尺寸的。

平尺在今天來說,多用於潤格和拍賣。

比如某書法家潤格300塊一平尺,某畫家作品200萬一平尺。

拍賣的時候,都會帶尺寸的,比如14.7平尺(畫作,不規則),15.6平尺(六尺)等等

什麼是平尺呢?

不好解釋

那你知道什麼是平米嗎?

一米的平方叫平米

故,一尺的平方叫平尺。

那一尺是多長呢?

33.3333333333···釐米

所以一平尺就是33*33


一張小品就是一平尺大小。

一張四尺對摺成斗方,再把斗方橫豎對摺,分成四份就是一平尺大小。

四尺的紙是8平尺。

四尺對開條是4平尺

四尺對開斗方是8平尺

四尺說的是長度,一尺是33.33

六尺,八尺也是長度,一尺的33.33

但是為何四尺就八平尺

六尺是15.6平尺8尺是27平尺呢?

關鍵在寬度

這個有必要就可以多瞭解一下,一般人用不到。

另注

一丈是十尺

就是三米三三


梁宇航


平尺就是平方尺,即橫豎一尺,面積單位,書畫交易常以平尺為單位。

以一張四尺宣紙為例,其尺寸一般是137CMX68CM,相當於8平尺,四尺對外即為4平尺。

書法作品價格不是簡單以平尺定價,一般會複雜一點,比如會這樣:1000元一平尺,小楷1500元,指定內容翻倍。還有書家會在談好的價格上,另外奉送1平尺或1件小品。

看看下面這件扇面,該如何計算面積?

更多文章及作品點評,敬請關注千年蘭亭。


千年蘭亭


書畫中一平尺是33.3cmx33.3cm,書畫為什麼以平尺為單位呢?



因為宣紙製造工藝是歷史延續下來的,古代中國長度計量單位是寸尺丈計算,宣紙是中國的古代四大發明之一,製造工藝還是以古工藝計量。書畫是用宣紙書寫做畫,宣紙從古代也是以中國計量單位的尺丈計算價格。書畫用

平尺計價是中國書畫歷史交易的延續,比如一平尺多少錢就是一平方尺多少錢,用平尺計算價格是歷史沿用下來的,所以書畫用平尺是中國人獨有的歷史習俗。


濰小市民


  自古以來在中國書畫的市場交易中,一般都是按書畫的大小尺寸來談論價格的,即通常是以“平方尺”為計價單位的.而由於中國書畫在形制上的紛呈多樣,“形制”與“平方尺”之間又有著某種行內約定俗成的換算關係,而瞭解和掌握這種關係之間的換算,對投資購買名家書畫將會有較大的幫助.   具體到生宣和熟宣,不同紙廠的各檔次紙規格有點出入 ,以下數據僅供參考.   釐米 與 平方尺 的換算公式:(長cm × 寬cm)× 0.0009 = 平方尺   --------------------------------------------------------------------------------   三尺全開:100 x 55   三尺單條:100 x 27   三尺橫批:100 x 55   三尺對聯:100 x 27   三尺斗方:55 x 50   四尺全開:138 x 69   四尺單條:138 x 34   四尺橫批:138 x 69   四尺對聯:138 x 34   四尺斗方:69 x 68   四尺三開:69 x 46   四尺四開:69 x 34   四尺六開:46 x 34   四尺八開:35 x 34   五尺全開:153 x 84   五尺單條:153 x 42   五尺橫批:153 x 84   五尺對聯:153 x 42   五尺斗方:84 x 77 五尺全開:153 x 84   五尺單條:153 x 42   五尺橫批:153 x 84   五尺對聯:153 x 42   五尺斗方:84 x 77   六尺全開:180 x 97   六尺三開:97 x 60   六尺對聯:180 x 49   六尺斗方:97 x 90?   七尺全開:238 x 129   八尺全開:248 x 129   八尺 屏:234 x 53   一丈二尺:367 x 144   一丈六尺:503 x 193   一丈八尺:600 x 248   (單位:cm)


醉墨軒主人李文龍


通常我們計算面積的單位用平方米或平方釐米.,平方千米主要用於計算土地面積。比如我國國土總面積是九百六十多萬平方千米。一般樓房室內居住面積用平方米,如我剛買了三層六十平方米的房子。平方釐米用小一點物體,如桌子面一百二十釐米長五十釐米寬共六千平方釐米。平尺是古玩家專用術語,實際上就是平方釐米。一平方尺等於三十三點三釐米乘以三十三點三釐米等於1108.89平方釐米。那些藝術大咖的大作是按平方釐米算錢的,可謂寸紙寸金也!


關東俠客


呵呵,去年剛好接觸到這個問題。

當時我去網站上買了一幅畫,沒想到收到只有一尺左右。當時網站上標的是:一平尺。

後來,我自己畫畫,也賣畫,明白了所謂的平尺小品,就是四尺整紙的的宣紙,裁成八份,每一份在34*34左右,這就是平尺小品。

平尺小品,別看它小,非常符合裝裱掛在客廳或書房。畫雖不大,雅趣十足。一花一世界,一畫一世界,一平尺一世界,信然。


世新大視界


書畫平方尺的計算公式:公尺長X公尺寬X9=平方尺。譬如:四尺宣紙畫心長68公分,寬135公分,是多少平方尺呢?計算方法:0.68米X1.35米X9=8.626平方尺,要求一平尺有多大,用除法驗算的方法就可得到。你算算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