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會成為下一個超級大國?

五逗菌


到目前為止,聯合國的成員國,得到國際承認的主權國家一共有193個。雖然國家數量有近200個,但是在整個星球上,有成為超級大國潛力的國家,其實並不多。我們先設定一下成為超級大國的必備條件:有廣闊的國土面積和有1億以上的人口。



僅這兩個條件限制,就已經將超級大國的範圍極大的縮小,除了美國這個已經成為超級大國的國家之外,有潛力成為超級大國的國家分別為:亞洲的中國、日本、印度,南美洲的巴西和歐洲的俄羅斯。

非洲雖然也有國土遼闊、人口上億的國家,如剛果金,尼日利亞等,但鑑於非洲國家的歷史和發展現狀,那我們就暫不把非洲國家列入其中。


我們來逐個分析著這五個有潛力成為超級大國的國家,誰最有可能成為下一個超級大國:

第一,日本,日本是這五個大國中科技最先進,發展最久,也是工業化最早的國家,到目前為止,日本依然是毋庸置疑的發達國家之一,更牢牢佔據著世界第三經濟大國的地位。如果看現狀的話,日本似乎最有可能成為超級大國。

但是,日本也擁有著難以克服的短板,那就是它狹小的國土面積和貧乏的自然資源。日本是一個島國,山多,地震多,人更多,唯獨資源不多。因此,日本所需要的絕大部分資源只能通過海路運輸。

和平時期尚且無事,一旦發生紛爭和戰爭,日本將隨時可能被徹底掐死資源運輸線,日本近乎到變態的不安全感,並沒有道理。所以,戰後的日本雖然迅速崛起並長期佔據著世界第二經濟大國的地位。

但是,地域和資源的限制決定了,日本已經發展到極致,雖然日本看似離超級大國最近,但卻是咫尺天涯。潛力已盡的日本,反倒成為最不可能成為超級大國的國家。

第二,印度。印度擁有13億多人口,人口的紅利比中國,有過之而無不及。同時,印度擁有近300多萬平方公里的土地,耕地面積甚至比中國更多。就潛力而言,印度的確無與倫比。

但是印度的缺點同樣明顯。印度從未在歷史上統一,因此強行捏合的印度,許多地方獨立傾向明顯,同時,印度國內仍存在的種姓制度,也使得印度國內矛盾尖銳。

同時,印度至今為止,仍未實現真正的全民教育,這也使它龐大無比的人力資源優勢,根本無法充分發揮,反而成為累贅。而且,印度迄今為止,仍未建立完善的工業體系。因此,印度如果不解決上述問題,根本不可能成為超級大國。

第三,巴西。巴西和印度的問題比較類似,巴西也擁有著遼闊的土地、豐富的自然資源和充沛的人力資源。但是,他的教育、政府行政能力乃至於科技實力都遠遠落後,在國內也沒有建成完善的工業體系。

同時,巴西國內仍存在著嚴重的族群對立,這些都成為巴西進一步發展的桎梏。巴西距超級大國的距離,更是遙不可及。

第四,俄羅斯。繼承了蘇聯70%以上遺產的俄羅斯,其實是極有希望成為下一個超級大國的國家。首先,它1700萬平方公里的國土面積決定了,俄羅斯的自然資源全世界無沒有哪個國家可以匹敵。



而俄羅斯繼承蘇聯的先進工業、科技、教育體系,也使得俄羅斯比之印度等國遠遠超出。可以說,俄羅斯幾乎具備了成為超級大國的所有硬件條件。但是,俄羅斯硬件雖好,軟件卻問題多多。

首先,繼承於蘇聯的工業體系,已經過去了幾十年,早已破落不堪,也已落後世界主流水平。同時,俄羅斯國內尖銳的矛盾和貪腐問題,已成為俄羅斯發展的絆腳石。


而且,俄羅斯沒有一個理想的外部發展環境,他與歐盟及美國等主要發達國家的矛盾十分尖銳,尤其是在東歐問題上,幾乎勢不兩立。對待烏克蘭問題上,俄羅斯也成為眾矢之的。俄羅斯的強硬雖然十分解氣,但也使得俄羅斯再無穩定的發展環境。

因此,除了軍事工業,俄羅斯的工業幾乎停滯,俄羅斯的大部分收入甚至只能靠對外販賣資源。這顯然不是一個超級大國的做派。

第五,中國。中國擁有5000多年燦爛的文明和歷史,數千年來一直屹立於世界民族之顛,雖然近百年來,中國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恥辱,但是,每一箇中國人都從不懷疑中國將重新恢復祖先的榮光。在中國人的心目中,世界上只有兩個國家:中國和外國。


而中國完善的教育體系和工業體系,也給了中國經濟騰飛的最可靠保障。中國的苦心孤詣,使得中國的外部發展環境相對穩定。改革開放政策,則給了中國經濟騰飛最蓬勃的動力。到目前為止,中國已經發展成為僅次於美國,排名世界第二的經濟大國。

雖然中國仍存在不少問題,但這些問題已經不足以阻擋中國經濟的騰飛。下一個超級大國,中國當仁不讓。


鳶飛九天2018


這個問題毋庸置疑,下一個超級大國一定是中國,為什麼這麼說呢?判斷一個國家未來的發展趨勢,首先要看它的經濟動力,1980年我國的經濟總量佔世界經濟總量的2.5%,2008年我國的經濟總量佔世界的5%,這個階段中國發展緩慢,用了近30年的時間才實現經濟佔比例翻倍。到了2017年中國的經濟總量佔到世界經濟總量的15%。經過短短十年的時間,中國經濟實現突飛猛進的發展,關鍵是我們還保持著國民經濟產值年增7%左右的速度,這是世界上其他國家望塵莫及的。

下面通過圖片看看中國速度吧


中國航天

中國航空





中國海洋




中國軍事

中國科技

中國道路

中國建設

中國速度

埋頭苦幹,發展自己,勤勞智慧的中國人,一定會把自己的祖國建設成世界超級強國!


烽火瞭望


只有中國,其他印度,巴西,俄羅斯都不可能

聽過一句話,現在世界上真正幹活的也就中美2個國家,其他的都是吃老本的,中國幹苦力,美國幹金融,G2真的不是虛話。同時時代在發展,世界資本的全球化,工業體系分工的明確,都已經給後來者設置了太大太大的阻礙,發展需要的資源已經無法在給第二個中國用於發展,這第二個中國包含印度,越南,印尼這些國家,養活12億中國人的現代化工業化,已經把世界各大工業國變成了資本國家,把非洲變成資源提供地,印度發展從哪裡吸取資源?還需要和已經存在的中國競爭,難難難,就不說印度本身的問題,其他的巴西俄羅斯雖然資源本身可以解決,但是人口是最大的問題,工業發展的細化,已經不是一億人口可以支撐的,最少也需要美國這樣3億人口的基本盤,其他國家例如日,英法德,已經完全沒有機會,只能做強國


帝企鵝




我認為最大可能是中國!



在我看來,歷史上能稱為超級大國理論上就只出現過三個,一個是曾經的英國,另一個就是前蘇聯,還有一個就是現在的美國。無論是古中國、當今中國,還是現在的俄羅斯,實際上都不算超級大國,僅是地區大國罷了。



那麼,什麼樣的國家才能被稱為超級大國呢?

1.足夠多的人口。一個超級大國,首先要擁有至少2億以上的人口,人是第一資源,有足夠的人口,才能擁有足夠的兵力用於全球軍事力量的投送。



2.工業實力雄厚。超級大國的基礎就是擁有強大的工業實力,至少要達到全球前兩名,並且與第一名差距不能太懸殊,只有擁有全球數一數二的工業實力,才能支撐起世界第一或第二的軍事實力,並以武力震懾和壓制一切反對者。




3.強大軍事實力。只有擁有強大的軍事實力,才能保證在世界上的任一角落均可以投送一支強悍的軍事力量,才能確保自身海外利益的安全,才能對反對者或者敵對勢力形成有效的震懾。



中國古代雖然在政治、經濟、軍事、科技、文化等眾多領域長期佔據世界第一的寶座,但中國古代王朝的軍事力量投送能力依然僅限於東亞內陸地區,根本無法輻射全球,明朝本有這個可能,但宣德皇帝以後就偃旗息鼓了,因此中國古代封建王朝無法被稱為超級大國。



近代的英國,憑藉大量殖民地人口,加上本國人口,擁有當時世界第二多的人口規模,並擁有世界第一的工業實力,以及龐大的海上艦隊,此外還擁有遍佈世界的港口,可供停靠補給。因此,那個時候的英國可以被稱為超級大國。



現代的蘇聯,也基本屬於超級大國,蘇聯擁有世界第一大版圖,戰略縱深廣闊,其軍事投放力也可以橫跨歐亞大陸,甚至在美洲美國的後花園古巴等地,也擁有一定的影響力,並在東歐和東亞地區具有相當的影響力。




當代的美國更是如此,幾乎在各領域都屬於絕對領先地位,比如,擁有世界第四大版圖、世界第一經濟大國,並能在全球各地區投放其軍事力量,還在全球各地擁有大量盟友,還對其盟友具有相當的影響力與號召力,在全球範圍內擁有絕對的制海權。因此,美國也是名副其實的超級大國。




縱觀當今世界,英國早已雄風不再,蘇聯早已土崩瓦解,現在唯一的超級大國美國也正在日薄西山,那麼下一個超級大國又會是誰呢?



是曾經的日不落帝國英國嗎?顯然不是!如今的英國早已丟失了其海外大部分的港口,偏居孤島,也沒什麼殖民地了,還在去工業化的歪路上越走越遠,其軍隊數量也不足十萬,本國人口不足一個億,所以根本不具備競爭超級大國的實力。



是不可一世的法蘭西帝國法國嗎?在我看來也不是,法國海軍實力甚至還比不上英國,而且人口和版圖都不夠份量。




俄羅斯呢?自蘇聯解體後,它一直萎靡不振,雖然繼承了前蘇聯7成的科技實力和軍事實力,但是現在已大不如前,經濟實力也只相當於中國的一個廣東省,前蘇聯都只能勉強算作超級大國,實力不足蘇聯一半的俄國就更不可能了。




印度呢?印度除了人夠多,基本沒其他優勢可言。比如,經濟很差,不足美國的十分之一,軍事主要是靠進口,也無科技實力可言,國力甚至遠不如當今的中國,所以不值一提。



因此,綜合來看,雖然現在的中國還不是超級大國,不過目前全球唯一有潛力角逐下一個超級大國位置的國家,也只有中國了。 理由如下:



1.人口足夠多。當今的中國擁有世界第一多的人口,有世界最龐大的軍事規模,因此完全不用擔心維持軍事力量所需要的兵員。




2.工業實力足夠強。當今的中國,工業實力已經是全球第一,而且工業體系完整,並不乏尖端技術。




3.版圖足夠大。中國擁有世界第三大版圖,戰略縱深廣闊,這是成為超級大國的基礎。



4.軍事力量雄厚。中國的軍事實力現在是世界排名第三,與排名第一的美國差距不少,目前是不足以競爭超級大國的名號,但美國也是1890年才成為世界第一工業大國的,而且當時的技術水準還比較落後,常備兵力更是不過十萬,戰鬥力水平也不高,但美國依然能夠在二戰後奪取世界霸權,成為無可爭議的第一超級大國。



因此,在幅員遼闊,人口眾多,工業規模世界第一,世界頂尖人才雲集,軍事實力世界第三的前提下,以我國現有的經濟發展速度,以及不斷快速增長的財力投入,中國軍事力量進步神速,在可預見的未來,中國必定會成為下一個超級大國!


借我三千虎賁,復我浩蕩中華;

劍指天山西,馬踏黑海北;

貝加爾湖面張弓,庫頁島上賞雪;

飲馬恆河畔,碎葉城攬月;

中南半島訪古,東京廢墟祭祖;

漢旗指處,敵望塵逃遁!

敢犯中華者,雖遠必誅!

義武奮揚,跳梁者雖強必戮!



漢軍將至,勿動,動則滅國!


凡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為漢之臣妾!




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


可汗說事


這個問題......靜夜史想說的是:“超國不是你想超,想超就能超”。

超級大國的定義是:

起源於1923年,指的是極端強大的國家,其特點是其經濟力量和軍事力量遠超過其他任何國家,並能以強大的軍事和經濟實力,直接或間接對別國進行政治或者經濟干預,甚至可以動用武力達到其利益最大化,謀求世界霸權。

這個世界上國家很多,但是大國很少,能稱得上超級大國的不是少之又少,而是僅此一家。

如今美國的超級大國地位不是自封的,也不是天上掉下來的,而是在世界歷史的發展過程中,特別是二戰期間確立的雅爾塔體系之上將建立起來的!

1945年的雅爾塔體系給世界留下了兩個超級大國的位置,分別是美國和蘇聯。這是在資本主義和共產主義分庭抗禮的狀態下形成的,在這樣的情況下,資本主義世界和共產主義世界分別有一個超級大國,這種局面一直延續到1991年蘇聯解體。

而在蘇聯解體後,不僅僅意味著蘇聯不復存在,也意味著共產主義陣營遭到了毀滅性打擊,也就是說,此時的世界,已經沒有可以同資本主義世界抗衡的共產主義陣營了。

今天的世界,只有我國、朝鮮、老撾、越南、古巴,這些國家除了不團結,本身也無法和資本主義世界抗衡,當然也就無法產生共產主義陣營的超級大國。

所以,靜夜史對超級大國的結論是:

因為超級大國著眼全球,所以在相同社會制度下全世界只能有一個!

那麼,想要成為下一個超級大國,就要等美國失去超級大國的地位,而讓美國失去超級大國的最重要手段,就是瓦解雅爾塔體系,瓦解的手段一是戰爭,而是和平!

不過在今天很多國家都有核武器的情況下,一旦爆發大規模戰爭勢必是同歸於盡的節奏,所以各國對於大規模戰爭始終非常謹慎,這種傳統從冷戰時期就一直延續到今天。

那麼,似乎只有和平崛起這一選項了,雖然不如戰爭快速,但是其潛移默化的作用同樣明顯。

那麼,在和平的條件下,資本主義陣營能不能出現超級大國呢?靜夜史認為並不會,因為他們各有各的缺陷:

  • 俄羅斯

先說曾經的超級大國,經歷了蘇聯解體的陣痛後,如今的俄羅斯雖然保留了全世界最大的版圖,但是卻始終未能恢復其完整的國防體系。而且因為出賣資源獲利是如此地得心應手,使得俄羅斯沒有動力去重新恢復蘇聯的榮光。

俄羅斯在蘇聯解體中損失的不僅僅是膏腴之地,更包括了幾乎所有的溫暖出海口,這使得俄羅斯勢必要被西方國家長期圍困。

如今的俄羅斯人口不斷下滑,經濟發展長期不景氣,再也不復往日榮光。所以不可能挑戰現有國際秩序,也就不可能取代美國成為超級大國;

  • 西歐

碎片化是西歐發展的主旋律,而且這種趨勢還在不斷作用於西歐大地,成為西歐揮之不去的夢魘。

因為超級大國首先就是要有遼闊的疆域,這使得西歐在先天上就不具備成為超級大國的能力。歐盟作為一種應對美國控制的聯盟性質結構,並不能帶領西歐走向真正的一體化,各懷鬼胎的西歐國家勢必會讓歐盟烏煙瘴氣,英國的脫歐也會給歐盟帶來更多的不良效應。

所以,單個歐洲國家不可能挑戰美國,歐盟也不可能達到。

  • 日本

作為亞洲最強的國家之一,日本即使經歷了二戰的打擊以及美國的長期制裁,但日本的潛力卻是有目共睹的,其恢復往日榮光的野心正在一步步成為現實。

但是日本有個先天的缺陷,就是國土面積太小,縱然日本實力再強,也不具備在大規模戰爭中自保的能力。超級大國的重要前提就是在打擊別人時,要能夠保證讓別人打不死你。很顯然,日本沒有這樣的配置。

再者,此時的東亞大陸今夕不同往日,再也不允許日本以大陸為基地壯大自己了,所以日本的前途就是地區或者世界強國,距離挑戰美國,成為超級大國還差得遠。

  • 巴西

作為金磚四國之一,巴西無論是領土還是人口都具備成為超級大國的條件,但是巴西位置太偏了,比美國還要偏。

在世界超級大國誕生的地區來分析,沒有任何一個超級大國誕生在南半球,板塊大小的分佈一定程度上決定了超級大國分佈的位置,所以,位置將是巴西難以成為超級大國最重要的因素。

而且,因為巴西周邊國家都相對較弱,這使得巴西的實力也容易遭遇瓶頸。對於巴西而言,想要挑戰美國,幾乎是不可能的事!

  • 印度

印度實際人口已經世界第一,而且國土面積也接近300萬平方公里,在世界上算得上是一個地區強國。

但是,印度的種姓制度將成為印度有心無力的根本因素。種姓制度作為印度的歷史遺產之一,對於印度的國內穩定有重要的意義,所以雖然印度法律廢除了種姓制度,但是種姓制度依然作用於印度的各個角落,阻礙著印度的前行。

再者,印度的國土面積還是不夠大,但是印度除了南亞次大陸已經幾乎沒有了擴張空間,這使得印度距離超級大國還有很遠的路要走。

澳大利亞和加拿大,雖然面積廣大,但是人口太少,根本不具備上臺角逐的資本。


那麼,我國具備成為超級大國的條件嗎?靜夜史認為還是沒有,為何這樣說呢?

1、共產主義不具備形成陣營的條件

蘇聯解體後,全世界的無產階級運動持續低迷,直到今天依然沒有起色,這就意味著共產主義陣營在很長一段時期內無法重建。

沒有這個陣營,我國就永遠只能是單打獨鬥,做一個光桿司令,如果我們長時間將注意力放在邊界爭端等一些小事上,那麼所謂的爭霸全球就成為空談。

在如今講究團隊合作的世界,沒有自己的團隊,連打個代理人戰爭都找不到小夥伴,這是不可想象的!

2、我國體制不適合成為超級大國

建國初期,我國就奉行不稱霸的原則。這既是對全世界和平的莊嚴承諾,也是對我國發展模式的高度總結。

簡單說來,超級大國基本都是掠奪性質的,這一點連蘇聯也無法避免,其大國沙文主義運用得爐火純青。

應該說,作為超級大國以大欺小太不要臉,但是這種掠奪就跟殖民者統治殖民地一樣,有著雙刃劍的作用。通過掠奪,在超級大國和陣營內的各國之間建立起了互動的聯繫,比如美國的美元霸權,形成了自己的朋友圈。

但是我國具有本國特色的發展模式與世界各國幾乎都是格格不入的。這就意味著我國不可能像美國一樣,建立起以自己為中心的朋友圈,所以相對之下,我國在世界上就比較孤獨。

從一帶一路我們就可以看出,和我國互動的,基本都是資本主義國家,也就是別人的朋友圈。

這也是白巖松為什麼說我國沒有朋友的一個重要原因。

所以從本質上講,我國既無心稱霸,也在相當長的時期內無法成為超級大國,美國將在雅爾塔體系下長時間保持超級大國的地位。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我是靜夜史,期待您的關注。


靜夜史


依目前國際政治經濟局勢,最有可能的超級大國的只兩個國家:中國,美國。由於美國的超級大國地位很難動搖,而下一個超級大國則必定是中國了。

二十年後世界人口規模前三的基本為印度,中國,美國(美國有點懸),豐富的人口才能提供超級大國最基本的根基,印度雖然有世界前三的人口,但是印度的經濟發展水平太低,即使在發展二十年也無法達到發達國家水平。 目前GDP位居世界前三名的為美國,中國,日本,印度僅僅2萬億美元的經濟規模,再20年也無法超越日新月異的中美兩國,中美兩國在現在的經濟規模已經超越了很多國家,比如我國今年的GDP已經達到世界第六至第十的總和。中國雖然暫時性經濟下行,但是中國的經濟結構轉型和升級正在有條不紊進行,我們的黨設立了2020年全面建成社會主義小康社會和2050年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偉大目標,以這支偉大的旗幟引導,優秀的中華民族的虛心進步,中國在20年後成為超級大國是有可能的。美國經歷了2008年經濟危機的創傷,曾經面臨嚴重性經濟問題,但經過奧巴馬政府的溫和改革,在奧巴馬政府後期已經嚐到改革的果實,在中長期美國仍然會適時調整國家政策以適應政治經濟形勢的需要,美國的超級大國地位不會動搖。



目前世界軍事力量排名前三的為美國,俄羅斯,中國。美國和俄羅斯雖然只有一名之隔,但實力超越的是十萬八千里,美國無論在裝備先進程度,軍事力量規模,戰略投送力量,軍事基地數目,美軍還是北約的盟主,其戰略投送與干涉能力、軍事科技程度、軍事部門完整度均不是其他國家可比。俄羅斯雖然暫時位於世界第二軍事強國,但其軍事優勢一方面來自於前蘇聯的龐大遺產,一方面來源於其在陸軍、空軍和戰略導彈部隊的優勢,籠統的可以概括為‘沒落的貴族’,蘇聯裝備在二三十年後終將退役,而俄羅斯連建造5000噸級以上水面艦艇的能力都沒有,隨著時間流逝,中國超越俄羅斯終將實現。中國在90年代開始軍隊現代化進程,在新世紀迎來了軍事方面的井噴式發展,海軍有052C/D、055驅逐艦,新型國產航母,054A護衛艦,空軍有殲20五代機,直10、直15、直20新型直升機,陸軍有99式主戰坦克,這些只是冰山一角,隨著經濟推動軍事的進步,中國的軍事實力會一步一個臺階進步。



國際影響力方面,隨著中國在廣大亞非拉國家的影響力不斷擴大,中國為他們修建政府大樓,鐵路,公路,中國政府還一直秉持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不干涉他國內政,因而中國在國際上擁有很高的聲望,國際影響力不斷上升。美國在國際影響力方面不言而喻,在全球具有影響力,但美國不得人心,干涉他國內政,甚至摧毀他國政權,公道自在人心。

綜上所述,二十年後的超級大國最有可能是中美兩國。


飛龍環球觀察


中國、俄羅斯、印度都有機會成為超級大國。在判斷誰能成為下一個超級大國之前,首先要對超級大國的定義進行明確,其次,根據這個標準,篩選世界上現有的大國,分析其是否有潛力在國際局勢的變化當中,一躍成為超級大國。在篩選時,一些基礎條件就排除了很多國家,像英國、法國、德國、日本,可以成為一超多強中的多強,成為僅次於超級大國的國家,但是想要成為世界霸主基本沒有可能了。


首先明確超級大國應有的實力。

眾所周知,目前世界上的超級大國是美國,蘇聯解體以後一直在充當世界警察的角色。美國地大物博,土地面積937萬平方公里,和中國不相上下,僅次於俄羅斯和加拿大,人口3.2億,如此廣袤的土地和眾多的人口給美國成為超級大國奠定了基礎。其次,美國的地緣政治極好,在遠離亞歐大陸的北美,南北都是弱國,北方是加拿大,雖然也是發達國家,然地廣人稀,和美國又文化趨同,並不構成威脅,而南面墨西哥,更是對美國不構成威脅,這種地緣使得美國能夠在兩次世界大戰之中游刃有餘,既可以安心發展,又可以從中漁利。

除了自然原因和硬件,人文也是美國成為超級大國的條件,雖然是一個移民國家,但是美國基本上形成了有著共同價值觀的美利堅民族,在國家制度建設上,更是世界上運行最完美的,三權分立。美國有很多問題,但是細想起來每個國家都有很多內部問題,相對來說美國國內的問題並不大,只不過他們總是站在風口浪尖上而已,顯得美國國內混亂不堪。然後就是科技和軍事實力,美國的科技並不用多說,無論是重工業還是輕工業,無論是農業還是航空航天,都走在世界前列。軍事上,美國現役軍人134萬人,2018年美國軍費接近7000億,超過後面幾名的總和,他們有著世界上最強大的海軍,最先進的戰鬥機,而且美軍近幾十年一直在戰爭中磨鍊,基本上一直在打仗,實戰經驗豐富。大體上就是這些,作為超級大國的標準。

中國成為超級大國的潛力最大。

在美國之後,最有機會成為超級大國的是中國。在自然環境和硬件上,中國絲毫不亞於美國,96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150萬平方公里的耕地面積,人口14億還多,這是成為超級大國最基礎的條件。其次,地緣政治上,中國東面有日韓這樣的發達國家,西面有青藏高原,很容易擁有一個和平發展的環境。

在人文條件上,中國經過幾十年的探索,已經建立健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而且有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經濟上得到大的發展,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強國。其次,中國歷史悠久,有著鮮明的獨特的文化,這使得中華民族成為一個共同體,國內穩定這一點世界上沒有幾個國家比得上我們。軍事上,經過不斷地發展,中國軍事實力僅次於美國和俄羅斯,雖然相對缺乏實戰經驗,但是中國還有一個優勢,那就是為了祖國不怕死的精神,中國軍隊的戰鬥意志是世界上最強的。近幾年,隨著航母的下水,殲20的試飛,天宮系列的成功,中國的實力已經躋身世界前列。

瘦死的駱駝比馬大,俄羅斯依舊有機會。

說道俄羅斯,很多人都覺得是英雄垂暮,是半死不活的毛熊,然而仔細一想,在蘇聯以前,俄羅斯一直都是半死不活的毛熊,卻依舊不斷擴張,讓東方和西方都畏懼。蘇聯解體後,俄羅斯在普京的帶領之下,已經日趨平穩,蘇聯的絕大部分遺產劃給了俄羅斯,所以俄羅斯的軍事實力在世界上是僅有的能夠抗衡美國的。地緣政治就不用說了,俄羅斯這麼大的土地,1709萬平方公里,這就是優勢,世界上最大的戰略縱深,而且俄羅斯有著上億的人口。

很多人覺得俄羅斯全國的經濟總量還不如中國廣東一個省,就證明俄羅斯不行了。其實俄羅斯這個國家,沒有必要關注他的經濟,為什麼呢?因為他可以脫離國際社會自給自足,要技術有技術,要資源啥都有,根本不需要別人,所以歐美對俄羅斯的制裁都是不痛不癢,這就說明,俄羅斯只是表面上看起來羸弱,實際上雄風仍在。

一直被小看,但是潛力巨大的印度。

印度,一直以阿三的形象被我們嘲諷,但是嘲諷歸嘲諷,印度的潛力我們也不得不承認。雖然和中美俄想必,印度只有兩百多萬土地,但是印度的耕地面積比中國還多,而且人口和中國不相上下,當然了,人口多利弊都有。地緣政治上,印度位置相對閉塞,獨居南亞,而且周圍沒有大國(除了中國),是實打實的地區大國,其次,整個印度洋都在印度的眼皮底下,是他們走向遠洋的巨大優勢。

在人文上,印度的政體說不上好也說不上壞,文化上印度也是歷史悠久的國家,文化繁盛,但是民族眾多,宗教問題嚴重,隨著現代化的進行,這些矛盾都有被解決或者淡化的可能。近年來,印度經濟發展迅速,已經躋身世界前列,印度的科技尤其是高新技術,一直在世界前列。軍事力量上,印度沒有自己完善的軍工體系,走的是萬國牌的路線,但是近些年也在不斷探索自己的路子。總的來說,印度現對於中俄是問題最多的,但是這不排除印度有成為超級大國的可能。

世界局勢,瞬息萬變,永遠不能太過自信,也許今天的成果會剎那間煙消雲散,也許堅持發展自動就成為了超級大國,還有就是不能對一個國家看的太死,每個國家都有相應的潛力,一時的處境和狀態代表不了所有。當然了,文中所說的幾個國家,只是以其現在的狀態,有機會有潛力成為下一個超級大國,並不是肯定其能成為下一個超級大國。

以上這三個大國,你覺得誰最有機會呢?歡迎評論區交流!


無筆史官


印度,號稱南亞雄獅、地球上最大的民主國家、世界上最有潛力的發展中國家、立志成為有聲有色的大國的印度,必將成為繼美國之後的下一個超級大國!這是毫無疑問,無可置疑的。


超級大國需要超過世界其他諸國的強大軍事力量、經濟力量和政治力量。更重要的是,超級大國通過支配其他國家來爭取霸權。

所以超級大國是一個爭奪霸權的國家,如果一個國家不謀取政治霸權,那就不算超級大國。

成為超級大國本身需要遼闊的版圖和繁多的人口為基礎。僅這兩個條件,當今世界上只有美、俄、印、中四國可以達到。


公元2世紀,曹孟德對劉玄德說:“玄德久歷四海,必知當世英雄之國,請試指言之。”

玄德曰:“北美美利堅,兵糧足備,可為英雄?”

操笑曰:“冢中枯骨,吾早晚必擒之!

玄德曰:“遠東俄國,起於蘇維埃,一呼百應;今虎踞莫斯科,國內能事者極多,可為英雄?

操笑曰:“俄國好勇鬥狠,治國無方,對敵無謀;非英雄也。

玄德曰:“有一國名俊天下,威鎮地球,且有志於天下,中國可為英雄?”

操曰:“中國雖號稱禮儀之邦,然其好利不務名,當永久為最強發展中國家,非英雄也。”

操曰:“夫英雄者,胸懷大志,腹有良謀,有包藏宇宙之機,吞吐天地之志者也。”

玄德曰:“誰能當之?”

操以手指南亞次大陸,曰:“今天下英雄,惟南亞雄獅,有12億人民之民主印度耳!”


就到這裡,我是人文歷史奇縝君,如果你覺得寫得還不錯,那就點個贊!如果有更好的看法,來評論區交流吧!


奇縝君


我認為下一個超級大國必然是中國。

歷來成為超級大國的國家,都是在在經濟、文化、人口、軍事、金融、科技等幾個領域獲得領導的資格。


比如日不落帝國:擁有當時世界1/4的人口,330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世界第一的經濟,軍事實力。 蘇聯:當時也是世界上的人口大國。擁有著世界上最多的土地面積,經濟實力僅次於美國,並且在軍事方面大有超過美國的態勢。等等

我們先來看看經濟,毫無疑問,中國的經濟已經成為了世界第二,並且比其他任何一個經濟大國的發展速度快很多。所以在經濟領域能夠取而代之的只有我們偉大的中國。



軍事領域,所謂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沒有經濟基礎,也就沒有了任何發展的能力,在軍事領域只有美國和俄羅斯比我們強,但是俄羅斯經濟倒退,根本沒有能力養活這麼大的軍事實力,假以時日,我國必然會超越俄羅斯。


人口:中國一直作為世界第一人口大國。萬物以人為靈,有人說,中國的人口紅利已經過去了。但是我認為,恰恰相反。這正是人口紅利最好的時代。人口紅利並不單單指的是勞動力。應該是人口×教育素質,因為中國的教育得到了極大的發展。高素質人才爆發式增長,所以中國的人口紅利完全可以讓中國再次騰飛。

科技: 人口素質的提升對於科技創新方面簡直就是一劑強心劑。在高素質人口紅利時期,中國必然超越其他國家。



文化:漢語是世界上使用人數最多的語言,中華文化是貫穿5000年唯一沒有斷代的文化。而且中國輸出了世界上最多的留學生。叫其他國家先進的科技,文化糅合進了中華文化。


還有土地世界第三,基礎建設世界第一,太空領域很多方面甚至都超越了俄羅斯,成為了世界第二。

綜合考慮,中國必然會是下一個超級大國


我是越關


首先,要想成為一個超級大國,就得在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等方面達到領先水平,當今達到這個水平的也就一個美國,所以現在的超級大國就是美國。



但未來的超級大國還是不是美國就不得而知了,至少他有一個潛在的對手,那就是中國。中國自改革開放以來,綜合國力不斷增強,現已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是世界唯一一個工業體系門類完整的國家,只要我們能夠繼續努力,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強國之路,成為超級大國只是時間問題。
但也別忘了我們還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還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國情尚未改變,就算再過個幾十年,可能還是比不上發達國家。人均收入沒提上去,人民生活水平得不到明顯提高,就不能算成為了超級大國。可是,咱也不用沮喪,一口吃不成個大胖子,就算成了超級大國,想想也並沒什麼很大用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