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想和華為在發展上有區別嗎?

天地盟主


聯想公司在騰飛之前就有過一場路線之爭,以時任聯想總工程師倪光南為代表的一派主張技術優先的“技工貿”,以柳傳志為代表的一派主張賺錢更快的“貿工技”。隨著倪光南的去職,貿工技路線一直伴隨著聯想在特殊的一段時期裡不斷成長壯大,直到三星華為等以技術創新為核心的企業不斷髮展,聯想被遠遠的拋在身後,只能看著當初的小老弟成長為無法比肩的巨人。

華為則不同,通信設備起家的民營企業。在通信設備取得巨大成功後轉投消費電子領域,以民族品牌和自研芯片兩大突破口在手機這片紅海殺出一條血路,又不斷髮展,因為更懂消費者的需求,推出的筆記本電腦也取得了不俗的成績。

聯想,曾經國人的驕傲,pc行業的巨獸,在錯誤的路線上一路狂奔,現在被人稱為“美帝良心”。正在被以技術創新為主的華為遠遠拋離



瑞迪教育Ready


聯想和華為作為同時代發展起來的中國科技企業,這幾十年的歷程還是值得研究,討論和借鑑的!華為和聯想,一個作為中國最強研發能力的科技領頭羊,另一個作為全球PC以及服務器等銷量第一的廠商,它們之間,到底經歷哪些不同的選擇!



華為,典型的技工貿

我們都知道,華為是任正非於1987年正式註冊成立,總部位於中國深圳市龍崗區坂田華為基地,經過30年的發展,華為已經成為全球最著名的通信設備民營通信科技公司之一,在中國通信行業,無論是通信終端還是移動終端,都是龍頭大哥的地位!

從早年發不起工資,任正非整夜睡不著想自殺,到如今在歐美處於霸主地位的通信行業,以及芯片行業,擁有一席之地,是非常值得稱讚的,華為甚至成為了,中國科技企業如何擁有核心技術的典型案例!



如今的華為,不僅在國內通信市場佔據主導地位,同樣在國外是一部分國家通信設備得中堅力量!

而在智能手機部分,作為華為事實上剛開始並沒有非常重要的產業,如今卻銷量全球第二,超越蘋果,僅次於三星,同時也催生了自家的麒麟芯片誕生,在華為年銷量過億的情況下,麒麟芯片也因此,獲得了巨大的訂單量,工藝效能在逐年提升,與高通以及A系列差距逐漸抹平!

而這些成就,離不開華為得獨立研發!從當年還處於艱苦卓絕的時代,華為就誕生了研發的基因,這個基因一直延續到了現在,2017年,華為投入研發資金達897億人民幣,比後面五位加起來還要多。



值得注意的是,OPPO在最近宣佈下一年要投入40億元做研發,這已經是行業內的大新聞了,但對於華為來說,一款麒麟芯片就要投入幾十億!

這樣的能力,擁有著5G的技術,擁有著芯片的技術,當然是不讓人意外的!

華為,技工貿的踐行者!

聯想,典型的貿工技

同樣產生於改革開放初期的聯想,根正苗紅,是1984年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投資20萬元人民幣,由11名科技人員創辦的多元化發展的髮型科技企業!

相比於華為來說,聯想就像天選之子,背靠著中科院,無論在技術還是資金上都相比華為好太多!



曾經聯想也有兩位掌門人,柳傳志與倪光南!作為商人,柳傳志認為先賺錢重要,而作為院士,倪光南則認為,先研發技術更重要,這就是聯想史上最著名的技工貿之爭!

但顯然。當時的情況下,聯想只能先走貿工技之路,畢竟,首先要活下去,才能談研發技術,但是沒想到的是,聯想在這條路上一走就是幾十年,研發在巨大利潤面前,被拋棄了,同樣走的還有倪光南!

如今,聯想作為全球銷量第一的PC廠商,2017年的研發投入排在中國第十五名,大概為華為的十分之一!

在核心技術上,並沒有披露聯想有任何的核心科技,反而是因為5G的投票事件,鬧得沸沸揚揚,但在全球PC市場持續縮水的情況下,聯想手機業務也幾乎已經消失,未來的聯想該何去何從!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



以2017年為例,位列世界500強企業第226位的聯想在世界範圍內有52000名員工,而華為的規模甚至還要超過聯想。華為在500強企業中排名第83位,在全球範圍內有多達180000名員工。聯想70%的營收來自海外市場,而在這一項上,華為也不低,為60%。



在2005年收購IBM的PC業務後,聯想一直保持著穩步發展的平穩勢頭,還一度雄踞全球PC出貨量榜首。不過近幾年來,聯想的表現有些掙扎。2015年,聯想開始虧損;儘管一年後聯想就止跌盈利,但是其在PC市場的份額卻逐年縮水,更糟的是,服務器和智能手機業務也一直難以獲得盈利。總的來看,現在的聯想正處於困難期。

相比之下,華為最近的發展態勢要稍好一些。儘管華為2016年的營收提升了32%,但其淨利潤卻只是和前年持平。同時,其7.1%的毛利潤增長率也是近十年來最低值。不過這也與他們在研發上的鉅額投入有關。


但在今年早些時候的中興事件上來看,也只有華為有骨氣面對這些問題!



從2013年3月納入恆指以來,聯想股價已經下跌了56%,而根據今年2月聯想集團發佈的2017/2018第三財季財報,聯想總營收規模為129.39億美元,毛利潤達到17.51億美元,第三財季的稅前利潤達到了1.5億美元。但據持有聯想集團29.1%股份的聯想控股披露的數據顯示,去年負責IT業務的聯想集團虧損6.7億元。

而華為2017年營收約920.8億美元、6000億人民幣,其中華為2017年年報顯示,華為2017年投入了897億元人民幣用於研發,約佔總收入的14.9%,全球排名第三。



聯想集團和華為分別為2002年和2003年進入手機業務領域,2012年,聯想手機的市場佔有率高居13.1%,如今聯想手機在中國市場的佔有率不到1%,它收購的摩托羅拉手機品牌更是不見蹤影,而華為&榮耀在2017年中國市場的銷量份額是23%,位列第一。


互聯網的放大鏡


1、研發

眾所周知,華為的研發費用在所有的科技廠商裡是首屈一指的,達到了千億級別,在自己銷售額佔比也是所有廠商中數一數二的,而且其中基本都是核心技術,這也是為了自己在這些方面的話語權和地位的攀升與鞏固,而聯想的研究費用少的可憐,作為全球計算機出貨量排名第一的企業確實讓人不敢相信,所以我更加覺得聯想是一個組裝企業,並且是重利潤的那種,還不如小米有眼光。

2、售後服務

之前華為也曾經出現過各種門的事件並且有一部分處理和解釋的不是很得人心,不過最近一次的綠屏門時間的解決還是受到了光大花粉的一致認可,有問題沒關係,畢竟像蘋果,三星的企業也會出現各種品控問題,但是必須及時找到原因,給客戶解決問題這才是大廠風範,而聯想當真是利益至上,甚至中國區和其他國家區別對待,而且聯想的電子產品各種問題各種多,其他的廠商都比他要良心,仗著自己的市場份額和政府採購指標而店大欺客,中國區售後服務基本跟沒有一樣,去了售後也是一肚子氣,要不就自己花一堆冤枉錢,還不如華碩等品牌。

3、銷售

其實這個問題我覺得最嚴重,國外賣的比國內便宜很多,而且是普遍性的存在這個問題,還禁止中國區賬戶和地址購買,也是由此他得了一個美帝良心想的稱呼,而且解釋更是狗屁不通,你採購其他國家的原件,在中國組裝電腦,然後出口,最後其他國家竟然能比中國便宜,別說什麼稅不稅的,國家之前扶持聯想,各種利好政策和稅收優惠,現在反而變成補貼其他國家了,我是一箇中國人,你這樣幹反正我心裡真是不舒服,感覺你在中國組裝生產好像就是看中了中國廉價的勞動力以及稅收優惠。

總結:任正非和柳傳志都是軍人出身,按理說都有一顆報國之心,而且兩人所率領的企業也各自是行業內的老大,都是國家扶持過的,就好像中國的兩個孩子,一個叫華為,一個叫聯想,華為想辦法孝敬父母強壯自身,而聯想卻從自己父母手裡扣血汗錢去給自己家的競爭對手壯大,並對他們搖尾乞憐,真的覺得心裡挺難過的。

企業確有其生存之道,與歪果仁合作無可厚非,但是也不能忘了根,你是從中國走出去的,不應該忘記撫養你長大的祖國和祖國人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