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瑜伽的後彎類體式中,臀大肌應收緊還是放鬆?練瑜伽時有哪些技巧?

練瑜伽體式


關於在後彎體式中如何正確運用臀大肌,

有些瑜伽老師屬於“收縮派”,要求儘可能收縮臀部;

有些屬於“放鬆派”,要求必須放鬆肌肉;

還有些是“中立派”,把兩者折中

根據常識,人們會傾向於“收縮派”:後彎會造成脊柱根基疼痛,收緊臀部,這種疼痛會立刻消失,越能深入體式。

但核心強壯的“放鬆派”卻認為,後彎時絕不可以收緊臀部。

那麼,究竟誰對誰錯呢?

答案是:不一定。髖屈肌(把大腿拉向胸腔的肌肉)太僵緊的人,只要方法恰當,在後彎體式中收緊臀部是有好處的。而對於髖屈肌比較鬆弛的人,通常,最好保持臀部的放鬆。


臀部的耐受能力

最強壯的髖伸肌就是臀大肌,其上端附著在骨盆和骶骨後側。臀大肌的纖維斜向下通向一側,其下端附著在大腿骨上端後側和闊筋膜上,闊筋膜是強韌的帶狀結締組織,位於大腿外側。

臀大肌收緊時會有三個行動:伸展髖關節;使大腿骨外旋;將大腿骨向外拉向一側(外展)。在這三個行動中,只有一個——伸展——能使你深入後彎體式;另外兩個則會造成錯位。因為造成的錯位既有積極的一面,也有消極的一面,這就是人們不清楚在後彎體式時是否應該運用臀肌的主要原因。

“收縮派”陣營的老師似乎只看到後彎體式中收縮臀肌的積極效果。他們認為,收縮臀肌可以使骨盆和骶骨頂端後傾,有助於釋放下背部的緊張,通過伸展髖關節,加強臀部,從而拉伸髖屈肌。因此,“收縮派”得出的結論是:在後彎體式中,每個人都應該收縮臀肌。

放鬆派

但“放鬆派”很快指出:收縮臀肌會阻礙那些十分柔韌的瑜伽習練者完全進入深度後彎。要做到最大程度的後彎,骨盆必須向後傾斜。當你收緊臀大肌時,首先使骨盆向後傾,一旦進入完全收縮,肌肉就會形成硬塊,存在於骨盆後側和大腿後側之間。在極度後彎的情況下,這一硬塊會阻礙骨盆進一步向後傾,這使得身體柔韌的習練者並不能充分發揮他們的能力。

更糟糕的是,身體柔韌的瑜伽習練者如果任由臀肌把大腿拉開外旋,順從肌肉的自然傾向,就會使得大轉子(大腿骨外側上端的隆起部分)卡在骨盆後側,進一步阻止骨盆向後傾斜。所以說,難怪很多肌肉特別松的人在後彎時選擇做“放鬆派”:收緊的臀肌,就無法百分百進入他們最喜愛的體式了。

那“收縮派”可能要反駁了,有充分的理由認為,這是少數極柔韌的瑜伽習練者的問題。對於普通的瑜伽習練者來說,僵緊的髖屈肌,會使得骨盆無法後傾太多,直到碰到臀肌的硬塊或大轉子。如果有機會伸展髖部,為什麼普通的習練者就沒有權利收緊臀部和拉長背部?

“放鬆派”也毫不示弱,會反駁說:對所有人而言,在後彎體式中,收縮臀肌都不是好事。即便臀大肌通過伸展髖部拉伸了髂腰肌,但它也會通過將大腿分開並外旋,髂腰肌拉伸的效果會遭到部分抵消(這幾個動作使得小轉子靠近骨盆,縮短髂腰肌)。同樣,這個外展外旋的行動也會浪費臀部大部分的能量,因為肌肉力量被引向了兩側,並沒有用來沿著後彎的方向朝正後方拉動大腿。

可協調的矛盾

還沒等“收縮派”和“放鬆派”鬧翻,“中立派”介入進來,分析雙方利弊。“中立派”同意“放鬆派”的觀點,那就是收緊臀肌會妨礙極其柔軟的瑜伽習練者在後彎體式中發揮出全部潛能,但也指出這一派提出的其他理由的弱點:每一個理由都是基於這樣一個假設——收緊臀部會把大腿拉開並外旋。

與“收縮派”一樣,“中立派”認為:收緊臀部可以幫助到普通的瑜伽習練者,所以他們問:“有沒有一種方法可以允許在後彎過程中收縮臀肌,同時不造成大腿外旋?這能否讓普通的瑜伽習練者享受到肌肉強壯的益處,同時不產生負面效果?”

答案是肯定的,具體方法分為三部分:選擇性地收縮臀大肌,通過最小幅度的外展外旋,產生最大程度的髖部伸展;收縮輔助肌,增加髖部的伸展;收縮引導肌,幫助保持大腿骨內收。臀大肌的上部纖維最能產生最大幅度的外展和外旋,下部纖維能產生最大幅度的伸展;因此,在後彎體式中,如果收縮臀部區域,應該專注於收緊下半部,保持上半部的柔軟。


分享到:


相關文章: